永久编号52487号小行星被命名为“华中科技大星”

 admin   2022-09-02 20:13   513 人阅读  0 条评论

新京报讯(记者张建林)正在庆祝70周年校庆的华中科技大学收到了一份来自太空的礼物。3月21日,国家天文台宣布将编号为52487的小行星命名为“华中科技星”。统一日,小行星的命名仪式在线上线下同时举行。







记者从华中科技大学了解到,这颗小行星是由国家天文台王兴基地于1995年1月6日(1995 XO2)观测探测到的。它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轨道周期为3.37年。经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许可,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公报》宣布将这颗永恒编号为52487的小行星命名为“华中科技星”。谐音数字52是“我爱”,而数字487与教育部华中科技大学的案号相似。两人互相照顾,爱学校麻烦。





小行星是唯一一个公认的可以被感知者命名的天体。天文学联合会对小行星观测者获得命名权和命名小行星有严格的定义和审批。批准程序正常。像往常一样,早期的小行星是以古代神话的过往经历中的女神命名的。之后,命名逐渐演变为行星感知者对特定角色、地址、景观和事件的认可或纪念。由于小行星命名的严肃性、唯一性和不变性,获得小行星命名是世界公认的荣誉。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吴庆文表示,能够或成功获得小行星名称,是世界级的声誉,意义深远。他和学院的同事们希望在基础科学和学习方面取得巨大进步,并在中部地区执行勘测地和观测天空的任务。





华中科技大学被誉为“新祖国高等教育进步的缩影”。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致力于国家改善驱动进步战略,在疫情防控和扶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校努力推动物理学、天文学、空间-空间科学-学习和其他交织学科的进步。1983年10月,学校首先成立实验室天体物理教研室(隶属于物理系),1996年组建天体物理团队,2014年在物理学院成立粒子与天体物理研究所,2019年正式成立天文系,开创了祖国中部地区天文学进步和人才培养的先河。





多年来,华中科技大学在天文学领域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重心教授。通过30多年的岩洞潜伏,罗俊带重力中心团队在2018年成功测得迄今精度最高的重力常数G值。这成为对顶尖水平的追赶,对物理学中某个高精度引力常数G推荐值的实质性贡献,对提升我国在基础物理领域的话语权的实质性贡献。





据悉,2018年,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成果还被祖国科技部评选为“2018年祖国科学-学习十大资讯”,被祖国科学-学院等单位评选为2018年祖国科技十大资讯新闻。最新的一本书,农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普通高中教材物理必修书,华中科技大学——重力G值研究成果被利润覆盖。





新景


本文地址:http://51ac.top/post/10139.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