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chan上写文,没想到竟然是关于这个话题。
上周,我通过网上专家门诊挂了广州本地最出名的一家第十二名疗养院的神经外科教授医师,进行咨询师。之所以选择第十二名疗养院,是担心市售的咨询师机构明明。下列是生前的专家门诊单:
在我描述本次新体验之前,先简单说呵呵我的情况和政治理念:
生前女,25岁已婚非未婚,自组织工作后(组织工作3年)时常垂头丧气,近一年有减轻的趋势,时常感到平作,人生没有意义,还不如去死,做什么都无济于事兴趣。午睡质量差,时常做很多梦,醒过来觉得recommend。我很确切造成我现状的原因一是组织工作,二是原生植物家庭带来的所苦,每回一次家都感觉负能量满满的。刚开始意识到自己需要调节的这时候,会用嗜好摄影家去转移目光,曾有一段时间背着器械疯狂到处埃丹县照相,谁知爆走安非他命引发髌骨软化症,近两年来处于养伤状态,故心情低下有减轻。
挣扎了很久,也跟身旁学焦虑的好友见过面,在好友的鼓励下,终于决定到大疗养院专家门诊看呵呵,想确认呵呵自己与否有忧郁症,与否有办法改善情绪。
今天上午3点,我到达疗养院,顺利挂号、急诊、等待。在我等待的急救室外走道的长椅上,几乎挤满了病人,不过相对这家疗养院来讲,算是少的,毕竟没有人站着在等。急救室里被隔开成一里Thoubal两个卧室,医师的卧室在最里面,急诊的这时候有门可以锁上,确保舒适度。外面靠走道的卧室则有4名护理人员(2男2女,不确切与否有实习医师)负责提示做焦虑试验和急诊。
等待期间,我看见急救室门口挂了两张纸,写着:首次急诊请找牙医做焦虑试验。遂找到一名男护理人员(下列泛称男牙医)表明勃然大怒。他给我开了两张单,让我去付钱,回来做试验。复本如下:
排队等候付钱,大礼包189.5软妹币。
接着,我进到了急救室里靠外的卧室,开始在埋头做以上试验,同时我的身旁还有一名牙医姐姐在给一名老爷爷精练做试验。在花费了将近十分钟后,我略过了约两百篇文章,其中有一个试验是有400篇文章的,做到后面我已经有一点头昏眼花,无法分辨字面的意思,要盯着想很久才能准确理解题目的含义。这也是我的症状之一:无法集中目光。
终于所有题目略过,此时约3点半,男牙医给我打印了试验结果,但是并没有给我看,更没有向我解释什么,让我坐等医师叫号。由于今天我还挂了一个呼吸科看感冒,在和男牙医沟通过后,我就先去看感冒了,此处花费大约30分钟,4点我回到了神经外科急救室门口继续等待。
当我坐在急救室门口的这时候,我发现每个病人看病的时间至少是10分钟起的,这让我感到放心,因为太短时间很难把事情说确切,看的时间越长,一定程度上证明这个医师对病人越负责。
又经过十分钟的等待,终于到我了。我走进卧室里,把门带上,向医师问好。这位医师是一名40岁以上的中年男人。下列为对话过程:
医师:你怎么了
我:(有一点大脑空白,不知道从何说起)我怀疑自己有忧郁症,时常不开心,过来看呵呵。
医师翻看了呵呵我的试验结果,同时示意我开始描述自己的问题。
我从组织工作上的事情开始说起,我说到自己刚毕业,领导给我分配的组织工作和我擅长的领域不相关,感觉很郁闷,这是我不开心的根源。
此处医师第一次打断我:年轻人不都这样吗,很多人都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啊,慢慢习惯就好。
然后我重申了呵呵组织工作带给我的影响,此时医师开始玩手机,肢体动作表现了不耐烦,例如呵呵往椅背上靠,呵呵又伏到桌面上(给我的感觉就是没有耐心听我说下去了)。
接着我开始说,还有家庭因素。医师问:家庭怎么了,你说。
我:12岁以前我是一名独生女,12岁以后忽然多了个弟弟。
医师:有个弟弟不好吗,一个人多孤独啊。(此为我听过无数次的论调,并不赞同)
我:那时刚好青春期,父母没有与我沟通,他们是强迫性地要我接受并照顾、爱这个弟弟,否则就是我自私。
说到这里我开始控制不住情绪,落泪,我对医师说不好意思,然后掏出了纸巾。因为回想到过去的事情让我很难过,包括我在敲下这段文字的这时候,也控制不出流泪了。接着我开始抽抽嗒嗒继续说,因为我还没有描述到原生植物家庭给我带来的究竟是什么所苦,只是追溯了最早的起因。
让我遗憾的是,我哽咽着说了大概1分钟,医师突然又打断我,说:你的情况太复杂了,你还是做个筛查吧。随后把男牙医喊进来给我开单做试验。
试验,又是试验。我还没有打开情绪好好跟他讲,他已经没有兴趣再听下去了。 此时我对这位医师的信任已经轰然倒塌,我知道我来错地方也找错人了,我期待的欧美影视作品中焦虑医师和病人交谈的场面并不会出现,我以为有除了做焦虑试验之外的办法确定自己有没有忧郁症(因为此前忘了在哪里读到忧郁症的人可以通过体液去检测确诊),然而看这个咨询师医师和我看个感冒并没有什么两样,至少我描述感冒症状的这时候医师不会打断我。
但是为了有始有终,我还是又做了两个试验,这次题不多,大概30道,而且两份试验中有好些题目是同样的意思,因为我已经头昏脑胀了,所以可能在两份试验中对相同意思但描述不同的问题勾选了不同的答案。排队等候交完试验的钱(大礼包59.5软妹币),男牙医过来找我核实了几篇文章,为什么同样的意思我勾选了不同的答案。我仔细看完,发现有一些题目我理解错误了。和男牙医沟通完后,他帮我改选了符合我本意的答案。但我心里在想的是:一样的题目为什么要我做两次?
又再等了一段时间,此时已经接近5点半,接近下班,医师终于又把我喊了进去。招呼我进去以后,那名男牙医,也可能是实习医师,就下班了。
我:医师,我到底有没有忧郁症?
医师:在边上,有一点点。年轻人,组织工作的事还是要慢慢积累经验,平时多锻炼身体,想开点。你平时锻炼身体吗?
我:不怎么锻炼。
医师:那就多锻炼。有没有男好友?
我:有。
医师:打算什么这时候结婚?
我:还没有到那一步,因为关于生孩子的事情还没有达成共识。
此时医师来了兴趣,示意我继续说。
我:我不是很想要孩子。
医师:为什么?
我:因为我还没有搞明白生孩子的意义在哪里,对我有什么好处,我为什么要付出时间精力去抚养他。
此时医师再次打断我:自私!
我已经震惊了,我是来看忧郁症的,不是来被你说教的。接着医师继续说:一个女人,不生孩子,她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听到这一句我的心情从震惊变成了气愤,我回答:那我没有考上清华北大,我的人生也是不完整的。
医师:那不一样。你不生孩子你男好友同意吗?不同意吧?你老了怎么办?
我:生了也不能指望孩子养。
医师此时可能意识到他的主观性了,改口道:你有权利不生,但是客观上我建议你去问呵呵那些没有孩子的老人,看他们是什么感受。
我心想,几十年前不生的人和现在不生的人能一样吗。于是我答:时代不一样了。
至此这个咨询师已经没有必要再聊下去了,医师又再简单询问了呵呵我的午睡情况,依旧没有对我所做的几百道试验题作出解释,也没有主动向我陈述我的情况。一直是我问他答的模式。
最后我问:我需要吃药吗?
医师:你愿意吃吗?
我:有副作用吗?
医师:这个你吃了才知道。
我:那你开吧,我吃吃看。
所开药方如下:
以上药物合计326元,由于这个教授医师给我的感觉非常不靠谱,我一点也不想吃这些药。毕竟精神类的药物可大可小,万一我其实啥事都没,就是太矫情了,人家比我过得苦多了也没我这样整天唧唧歪歪的,结果我吃了抗抑郁药上瘾了咋办?
在等待过程中我有和学焦虑的好友汇报进展:好友告诉我,就算是安慰剂也有可能上瘾,多聊聊多走走有合适的途径宣泄情绪,基本上就没啥问题。我想了想,就没有去付钱拿药了。随后我出门左转去了一家健身房,把一直以来想买但舍不得钱的年卡和私教课买了。(此篇并不是健身广告)
结论:我再也不会去第十二名疗养院看什么焦虑医师了,从今天开始我会不断暗示自己:我没病,我就是有点矫情,多锻炼就好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