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边、在草地上、在森林,架起大地粉色的霓虹、帐蓬,间或浴着阳光游戏、读书,傍晚时分烧火煮食做饭,时份照亮暖黄色串灯与亲朋好友闲聊。在大大自然提供的最好T台上,美好的食物、精巧的用具、亲切的伙伴共同营造了远足的宽敞、悠闲新体验。
仿佛在一夜间,远足成为了当下恋人接吻、亲子活动出行、好友家庭聚会最畅销的项目之一。即使不曾新体验,但你一定以其他形式关注过它:SNS新闻媒体的好友动态、日常生活形式类自新闻媒体的贴文、各大主流因特网的热搜排行榜、实体店大型商场或B2C平台的营销······
远足似一阵热潮袭来,而未被卷进其中的人也许蠢蠢欲动内心疑问:远足到底是一类怎样的新体验?什么样的人能讨厌远足?他们讨厌远足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让远足快速出圈?
科学普及
此精巧远足
非彼远足
远足作为一类雷雨大风的室外日常生活形式,携带帐蓬,离开城市在室外安营扎寨度过短暂几天也许是有关它最简单的解释。
在室外运动发烧友看来,亚洲地区早期盛行的远足形式是一类艰辛、硬朗的新体验,背上公文包,到丛林中历险,体力消耗、气候明快、环境复杂等一系列因素使旅程充满挑战。而当下盛行的远足形式更多地将称之为精巧远足,这是一类更加追求宽敞、典雅、高高帅富的渡假式远足形式。
精巧远足翻译自英文字Glamping,该单字由Glamorous(有魅力的,独特的)和 Camping(远足)组合成,在亚洲地区曾被译为野奢远足、风格远足等。
Glamping一词2005年首次出现在英国,2016年被加进到剑桥字典中。虽然该词语出现的历史不到20年,但它所代表的日常生活形式可以回溯到16世纪末欧洲贵族远足、20世纪末富有Fossat的非洲打猎,带上豪华帐蓬、卷曲浴室、涡轮机、香槟酒等物品,在寻求大自然、冒险的同时享受家一般的宽敞。
2018年11月,来自苏州、北京、上海、苏州等地的室外发烧友在苏州聚集,丹麦rables白色帐蓬、全球淘购的器物奠定了这次远足大会的基调,这也被称为亚洲地区精巧远足的人文主义。
大数据告诉你
它到底有多火
远足经济的热潮可以在旅行平台、SNS新闻媒体、企业信息等数据中窥见一斑。
据携程发布的《2022五一假期出游报告》,假期首日,远足在平台的访问热度达到历史峰值,搜索热度环比上周增长90%。五一期间,携程平台上带有远足标签的相关酒店、民宿订单量较清明假期增长153%。自2021年下半年至今年4月,携程平台的远足产品数量增长近10倍。同程旅行大数据则显示,2022年五一假期,远足相关旅游搜索热度环比上涨117%。森林远足、海岛远足、公园远足、星空远足和亲子活动远足成为最受关注的远足主题。
在小红书上,有超过355万条远足相关笔记。近日,平台还推出了远足季专题活动,将20位室外博主的笔记分为新手攻略、装备选购指南、美食推荐、营地搭建技巧、玩乐手册展示,并邀请用户发布笔记赢取万元奖品。
天眼查信息显示,目前我国有远足相关企业大约5万家,其中有超过2万家企业是在近一年内成立,今年1月以来成立的企业近1万家。与此同时,室外运动品牌的业务也迅猛发展。以主营帐蓬生意的为例,其今年一季度的营收已有3.27亿元,同比增加56%。从4月初至今,牧高笛股价上涨超过130%,市值增加超过30亿元。
玩家讲述
可以既糟糕又很好玩儿
通过网络展示的远足新体验犹如电影般梦幻浪漫。而对于参与者而言,实际感受要复杂得多。
2021年5月,在苏州一家室外公司工作的陈静在同事邀约下前往浙江安吉松林湖远足。此前,她对远足一无所知,进入室外公司只是偶然。
刚出门时天气尚好,到达目的地后却发现大雨将至。闷热的天气、树林里水汽的蒸发,让她感觉仿佛日常生活在一个巨大的蒸笼之中。她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放弃新鲜的空气来此感受闷热。受雨水影响,他们不得不在离开前把棉质霓虹晒干避免发霉,而收拾帐蓬和设备更需要花上好几个小时。
对于这次远足,陈静的感受显得有点矛盾,她同时用糟糕、挺好玩儿来描述这次新体验。最初带给她惊喜的是食物。在她的预期中,室外日常生活将由方便食品草草打发,没想到,同行的室外玩家带来了海底捞底料和清洗干净的蔬菜,现场做了煲仔饭和烤羊排,车载冰箱里还有冰镇可乐,而伴随着丛林中劳作的相互劳作,原本有些生疏的同事也开始熟络起来。
4个月后,她和几个好友出发前往台州远足。他们选择了一处人烟稀少的山村,在湖边安营扎寨。第二天早上七点左右,当她裹着羽绒服打算步行前往远处的厕所时,眼前的一幕让她觉得宛如仙境:光洁的湖面倒映着墨绿色山林,山间与湖面雾气氤氲。那一刻我觉得不虚此行。
通过SNS新闻媒体,陈静发现,远足好像突然间受到所有人的关注。高中同学、大学同学,这些原本远离室外圈的人都纷纷加入了远足队伍。虽然算不上资深室外玩家,但她还是偶尔会在那些照片中发现一站式打卡的痕迹,如果连炉具等装备都没有,很难谈得上远足。
挑选装备的最大标准是高帅富
装备,在某种程度上会暴露一个人的室外水平。室外发烧友把远足装备分为厨房系统、睡眠系统、客厅系统。霓虹、蛋卷桌、炉具灶具、气罐、保温箱、火炉等属于厨房系统,帐蓬、床、睡袋、枕头则属于睡眠系统。
广东珠海的潘运乾早期是传统远足玩家,2020年开始尝试精巧远足。他和好友初次购买设备花了两万多元。挑选设备时,他们最大的标准是——高帅富。反复挑选后,他们统一选择了大地粉色装备。
我觉得在‘精巧远足’这个概念里,高帅富是非常重要的,玩家的态度得精巧,装备也得精巧。潘运乾说,他们当时的花费就入门玩家而言算是中高端,后来设备又进行了多次迭代。
在他众多的远足新体验中,印象最深刻的是2021年在河北张家口的一次同好交流。为了参加这次远足,他们一行4人从珠海飞往张家口,用快递将200多斤的设备发往当地。
为了保证好友的5岁女儿睡得宽敞,他们携带了三层不同功能的床垫:底下一层隔绝潮气,中间是气垫,最上层是奶酪,填充着海绵。真正引来围观的是那六七个粤式点心蒸笼,让住在隔壁的远足者感慨:吃得精巧!
在同一个营地,看到其他远足者使用相同或不同的装备,都可以上前交流。潘运乾把这理解为一类文化交流,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人可以相互欣赏、碰撞。
对于营地的设施水平,他也有自己的观察。他说,广东惠州一处新开的营地配套服务相对完善,即使在丛林中,营地洗手间也做到了没有小昆虫、没有异味,淋浴间宽敞明亮、冷暖设备齐全。
都市女性日常生活美学与成年人的过家家
大家的工作日常生活中的压力需要一个释放的地方。在玩远足的同时,作为三孩爸爸的潘运乾与一位两孩爸爸的好友开始运营室外自新闻媒体账号爸爸爱远足。他发现,有一定物质基础的家庭是远足的重要消费群体,他们有带着家人出门的需求,也愿意投入时间经历去研究,最重要的是,有购买装备的经济实力。而在各平台账号粉丝数量也是每逢佳节倍增长,仅五一期间,单平台粉丝的增长量就有小几万。
潘运乾还发现,不少都市女性平时在工作中无法实现的日常生活美学都在远足中得到了展现。她们在一线城市上班,暂时没有能力购房,但可以在室外花更低的成本打造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空间,摆放精巧的物件、摘些野草野花,放上音乐,点上沉香,磨点咖啡。穿上机能马甲,她们得以呈现一个更不一样的自己。不少女孩真的很沉迷,她们的审美和追求在这个环境下得到了一些升华。
潘运乾曾经提出带父母去远足,没想到遭到了拒绝。父亲说,小时候天天去田里抓老鼠,这有什么好玩的?他意识到,远足作为一类旅行形式,主要在80后、90后、00后眼中充满新奇。我觉得远足是亲近大自然、享受美食、肆意撒欢,是现代人对美好日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他的观察与马蜂窝发布的《2022远足品质研究报告》中的一些结论不谋而合。马蜂窝提供的远足人群画像显示,一线、新一线都市人是远足的主要客群,北京、成都、上海、广州在远足消费者客源地中位居前四。2021年远足消费者中,女性是主要决策者,占比高达64%;而在消费者性别年龄分布上,热爱大自然、追赶潮流的90后、00后年轻游客与重视孩子新体验式教育的80后成为远足圈的两大主力军。
其实精巧远足就是成年人的过家家,很繁琐但是也很享受。准备、清理的过程是麻烦的,但你身处其中做点什么就像回到了小时候,很治愈。被网友们称为二叔的贺礼煜更多地把远足看作男性在压力下寻找的短暂休憩。
他说,当篝火点燃的那一刹那,整个世界都安静了。尽管已经参加过无数次远足,点燃过无数篝火,但每一次点燃篝火的感受仍然是不同的。那时,甚至常常不需要闲聊,只是发呆就让他觉得美好。
他回忆着,在松林湖边,他们好不容易点燃湿漉漉的松枝,听到它们在燃烧中发出噼里啪啦的爆裂声,眺望着平静的湖面、眺望着对岸点滴灯火,他念起好友写的一段话:火苗闪现的那一刻,我完全抽离了,仿佛进入了一个纯粹世界,只有自己,只有无边的平静和愉悦。
观察
大家为什么爱远足?大自然、疫情、视觉
无论是哪种远足,其实归根结底都有一个核心——那是都市人对于大大自然的向往。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求,他们用不同的形式回到大自然,营造了属于自己的别处日常生活。
至于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都市人群对大自然的崇尚,瑞典民族学学者奥维·洛夫格伦、乔纳森·弗雷克曼在《美好日常生活: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史》一书中曾经给出答案。中产阶级对大自然的观念呈现出文化上的矛盾,一方面他们憎恶大自然形式,但另一方面,又渴望和迷恋大自然日常生活,那些风景胜地成为防治人类过度文明化的良方。
谈起远足为何迅速席卷一线城市,不同的玩家常常给出同样的答案:大自然、疫情、视觉。在高密度、快节奏、被规则和理性主导的现代日常生活中,身心疲惫的都市人需要一个出口。大大自然是最好的休憩场所,能够疗愈一切创伤。
近两年,疫情影响了此前时兴的出境游、跨省游等流动形式,精巧远足成为兼具宽敞与新奇的替代新体验。在都市人循环往复的焦虑与变动中,人们也越发涌现出对大自然、对本真的渴望。而另一方面,视觉时代的来临,图片与视频成为记录当下与快速传播的便捷工具,也进一步生成了旅游的意义。
南京大学周宪教授此前在《现代性与视觉文化中的旅游凝视》一文中曾阐述,在现代城市空间中,个性化日常生活受到限制,感性被压抑,来自各方的压力使得人们不时生出冲破现代化牢笼的冒险冲动。而旅游所具备的偏离和审美两种特征恰好提供了短暂逃脱的形式,使人们得以暂时离开理性原则所控制的日常日常生活,转向一类感性新体验的愉悦。
照片作为旅游的见证发挥着重要作用。事件结束后,照片仍然存在,照片使这次新体验享有了不朽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