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吃一顿饭,几千元,笑呵呵。
没人烫体形,几千元,Shahdol。
没人去疗养院拔除舌头里的肠子,恍神了,40元,接着检举医师屡禁不止项目。
没人强迫去做新冠病原体多肽检验,安心了,180元,tmd,发博客说农业部要排钱了。
当今世界之大,她们此种不认同人才、不认同药理学的立场,让小编说点甚么好!
媒体女高管diss多肽检验收费项目,180元,tmd?
前段时间,有两条博客火了。
一名媒体金融行业高层人士拒绝接受完多肽取样后,前一秒钟还在笑眯眯地和医护人员合照,转头就在博客上聊著,说多肽检验但是是用针头刮几下,收费项目180元tmd,称农业部要排钱了……
随即,网民褐毛了她博客里的其它失当论调,称多肽检验是智能化大批量检验,凭甚么收费项目两三?还批评另一面暗藏着非常大利益链。
甚么?
多肽检验而已用针头刮几下,20秒就顺利完成?
前面的一连串组织工作,你看不出就误以为不存有?
医护人员的辛劳牺牲这般低成本?
用针头刮几下之后的组织工作才是重头
所谓用针头刮几下,其实是组织工作人员采集被检验对象的咽拭子样本。
所有样本采集完毕后,都会经过密封放入转运箱,接着由专人送往二级实验室。
接下来的组织工作才是重头。
实验室里的检验人员佩戴N95口罩,穿防护服,戴两层手套,套上隔离服、护目镜……
在接到样本后,马上进行消杀、灭活、编号、排序、提取多肽、PCR扩增。
如果一次成功,那真是谢天谢地,也就两三个小时,
如果要返工,成本和时间都翻倍,
如果数据是弱阳性,还得复查。
更何况还需要对检验结果进行专业判读!
据北京日报近期的一篇报道,以北京同仁疗养院多肽检验实验室为例,在北京市疫情防控应检尽检和愿检尽检的要求下,实验室每天多肽检验需求大量增加:100、300、700、2000……从6月1日同仁疗养院多肽检验实验室投入使用至今,短短二十余天,实验室每日的检验量在检验科医护人员的不断磨合和优化中直线攀升。
面对这般多的样本,组织工作人员需要把样本排好,把样本量数清楚,她们说自己做梦都在数数。
每天,从接收样本开始,这些病原体猎手就已经进入高度紧张的状态了,接下来,她们要在负压的实验室里,不间断地组织工作4至6个小时。
实验室是负压实验室,温度保持在16摄氏度(图自 北京日报)
在多肽提取加样环节,检验人员需要先将所有样本进行标记和分组,加入到盛有多肽提取试剂的96孔板里,每个孔细密排列,每个加样环节都以微升为单位,每一步操作,都要投入三倍的耐心和忍受力,容不得一点马虎。
北京同仁疗养院多肽检验室组织工作人员在狭小的组织工作台默契配合,快速操作(图自 北京日报)
高温天下的多肽取样组织工作,个中酸爽,有谁能解?
除了取样后的复杂操作,取样组织工作本身也是一项辛劳的技术活。
现在正值北京的盛夏,组织工作人员在取样时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不方便喝水,在三十几度炎热的天气下组织工作,个中酸爽,比蒸桑拿过瘾数百倍!
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在高温下为居民进行取样(6月15日摄)。新华社发
丰台区东高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名医护人员的护目镜内流进了汗水(6月15日摄)。新华社发
脱下防护服,整个人就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图片来自网络)
皮肤被晒伤,满是水泡。
(图片来自网络)
前面发博客的这位媒体高管,她只看到了多肽检验的第一步,
后续在实验室里的多肽提取、扩增等复杂步骤她看不出;
也没有甚么智能化大批量检验,即使多肽扩增是由PCR仪来进行,前面的加样、核对等一连串组织工作都是要由人工顺利完成的;
而多肽检验所需要的生物安全实验室的人力、耗材投入和高额维护费用她也选择性忽视了。
她大概也忘了,在三十几度炎热的天气里,医护人员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又准又快地为她取样,这本身也是一种技术含量很高的操作。
180块钱,贵吗?
哦,对了。北京的疫情防控组织工作依照应检尽检的原则,社区统一安排的多肽检验都是免费的。只有那些不在统一安排之内的人,因为急着出北京而去检验或强迫检验的人,才需要自费。
所以,农业部并没有排钱,恐怕还要投入很多。
当然了,广大网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并没有被她的论调误导,女高管反遭了网民怒怼。随着事情的发酵,这位女高管也发了道歉博客。
说起这位媒体高管diss多肽检验收费项目,近期还有另外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与之如出一辙。
拔一根肠子40块钱,患者tmd,检举医师
6月12日,认证为某三甲疗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医师的医鼻哥陈医师在网上分享了自己给患者拔肠子而被患者检举收费项目高的经历。
某一天值班,凌晨一点,来了一名肠子卡喉的病人,是一名年轻妇女,为了拔肠子已经跑了两家疗养院,我是为她拔肠子的第三位医师。
作为一名上了年纪的耳鼻喉大夫,拔肠子这件事有时候很讲运气,明明就在眼前,但就是看不出。今晚的我是幸运的,我只瞟了病人口里一眼,就发现了肠子卡在鼻咽上面,悬雍垂往上抬的那一霎间露出了一点点白影,说时迟那时快就拔出来了,足足有2 cm。
这位年轻妇女很是高兴啊,千道谢万道谢,差点没跪下来。我挥挥手表示,小小肠子,何足挂齿,交完钱就可以走了,回去用盐水漱口就行。
回去值班房Shahdol的睡了一觉。
第二天竟然收到了检举,检举人是昨晚拔肠子的那位年轻妇人,检举的内容是,陈医师拔肠子收得太贵了,才弄那么一下就收了几十块,嫌疑屡禁不止项目,希望彻查。
我赶紧查一下昨晚开的处方:咽部取异物23元+间接喉镜5元+诊金12元=40元,按照国家物价局收的费用。
大家觉得我收贵了吗?我觉得吧,说贵也贵,说便宜也便宜。
说它贵吧,出去剪体形发,几个人轮流服务30分钟也是差不多40元,我捣鼓不到一分钟就收了40元,确实是贵了。
说它便宜吧,我读了7年药理学+10年临床,用17年功力在短短一分钟就为病人解决了痛苦,避免了肠子穿破食道、血管的悲剧,健康值千金,生命理无价。
如果可以,我希望自己是一名很纯粹的医师,只负责帮病人找出问题、解决病痛,而这一切都是免费的。
此种让人哭笑不得的遭遇,恐怕也不是只有这位医师才经历过。
请认同医疗技术和药理学服务的价值
前几天,小编去一家裁缝铺(在北京)给两条裙子换腰部的松紧带,收费项目50元。店里的师傅说,这条裙子腰部做工有点复杂,即便而已换松紧带,也比其它的裙子费时费力。
看看,牺牲的劳动越复杂,技术难度越高,收费项目越贵。这应该是大家普遍认同的道理吧?
而药理学是一项治病救人的事业,医师一份性命相托的职业。要成长为一名医师,需要耗费比常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高考需要考高分,之后的5年本科、3年硕士、3年博士,期间还需要写论文、做实验……
学有所成,终于走出校园之后,还要在疗养院进行医师规范化培训,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医师。
而组织工作后,不仅要经常加班连轴转,还需要不断学习,更新药理学知识,因为药理学领域的进展实在太快了。
医疗救治过程中,各种医疗设备也是相关生产企业经过很多的研发和创新,才能最终用于实践。
所以,药理学服务另一面的价值实在是太高了。
有的人觉得,挂个号,医师随便给说两句,就要收几十元的医事服务费(大部分由医保报销),有点贵。
那么请问,孩子上一节钢琴课多少?找Tony老师做体形发多少钱?
既然21世纪人才最贵,那么,由医师此种高端人才从事的与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医疗服务,就不应该低成本!
话说回来,如果去疗养院拔肠子40元tmd,敢不敢找隔壁大妈给拔一下?
综合整理自:北京日报、检验药理学、健康时报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