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中国维他命民营企业已经在欧美国家占有先机,他们却不为一般顾客所津津乐道……
作者/ 周慧娴
编辑/ 朱作明
一步入药店,各式的维他命片坐满了包装袋,产品价格上至几百元,下至几百元。那么,单价高达几百元的维他命片是否说实话呢?
通常,摆到包装袋最明显位置的是纯天然A43EI235E维他命片,这种维他命多作为保健肉类类使用。药店柜姐在做广告时,往往会在纯天然两字词上做文章,称纯天然的维他命与包装袋顶部单价仅2元的化学制备的维他命片不同,更身心健康。因此,纯天然A43EI235E维他命理所应当售以低价。
可实际上,目前无论化学制备还是纯天然制备的维他命片采取的都是病菌酿造出来,生物学家多年研究证明,大部分纯天然维他命和育苗维他命的化学结构以及生物活性几乎十分相似。
所谓的纯天然A43EI235E维他命片不过是一种肉类。民营企业只要保证成分安全,在不合法范围糊弄顾客就成。曾有媒体曝料,某单价上百元的保健食品,竟Accous纤维素当原料,恣意碾轧顾客的权利。而药店出售的拉沙泰格赖厄县维他命片一般会印上非处方药品标志,按食药规定生产,审查严格。
维他命金融行业并非仅仅逗留在药店包装袋这另一方路中四海当中,在一般顾客不常接触的应用领域,其发挥的作用远超过想像——维他命在肉类应用领域的地位极其重要。
维他命民营企业也在不经意中,Chhatarpur,其中,辉丰股份公司的表现近年格外抢眼。
维他命寡头政治的两大动因
今年以来,新冠肺结核禽流感成为了那双动因,为我国维他命民营企业挂起了尾巴。4月上旬,维他命D3产品价格与年初相比,涨幅达到了近300%。
对于这次吓人的提价,专家也无能为力。肉类产业分析师宋亮称,受禽流感负面影响,医疗保健身心健康相关的CX480都步入了狂热提价的结点,一是因为维他命没有太少可代替品,二是维他命涉及金融行业非常广,从肉类到肉类都需要。
产品价格的飙涨让维他命生产巨头出尽风头。
由于维他命多个品种提价,国内维他命生产寡头政治辉丰股份股价暴涨,创造了历史新高。辉丰股份的主要产品是维他命A,此类产品金融行业集中度较高,因此生产民营企业议价能力往往都很强。对于禽流感的助攻,辉丰股份喜不胜收,预计一季度实现净利8.68亿元-9.7亿元,同比增长70%~90%,并投入超百亿实施产能扩张。
不过,辉丰股份的业绩走向被另一大国际维他命巨头巴斯夫所左右,维他命A上游核心中间体柠檬醛的产能75%掌握在巴斯夫手上,辉丰股份仅仅占比15%。因此在短时间内,辉丰股份很难完全掌控市场的命脉。
但意外却给了辉丰股份挣脱束缚的空间——巴斯夫工厂一着火停工,辉丰股份就立马抓住机会,迎头赶上。
2014年3月中旬,巴斯夫在德国的柠檬醛生产线发生火灾,不得不关闭工厂。这场大火直接导致了全球柠檬醛的供应严重紧张,一听到这个消息,辉丰股份立马对维他命A实行全面停止报价、停止接单的双停策略,此外上调维他命报价。调整产品价格后,维他命A产品价格涨幅达62.5%,维他命E产品价格涨幅约为22%,辉丰股份因此赚得盆满钵满。
2017年10月,巴斯夫工厂又遭遇了一场大火,工厂又停产,维他命A的产品价格被推向最高点。由于维他命A是典型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金融行业,处于寡头政治垄断格局,目前全球只有辉丰股份、帝斯曼、巴斯夫、安迪苏等 6 家民营企业供应,产能合计 3.64 万吨/年。辉丰股份这次也没有浪费机会,巴斯夫的停产直接让后者股价暴涨。
到了今年4月底,辉丰股份再次抓住机会,创造了自身的功成名就。不过,这次导火索并非巴斯夫工厂火灾,而是因为新冠病毒禽流感。
当禽流感在中国步入下半场时,欧美国家正惨遭病毒肆虐。受禽流感负面影响,巴斯夫工厂停工,于是辉丰股份又再次登上舞台。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辉丰股份向好的局面还将维持很长一段时间。除了维他命A这一动因,蛋氨酸也让辉丰股份锦上添花。
蛋氨酸的制造工艺十分复杂,原料多为易燃易爆危险品,和维他命A类似,该金融行业同样呈寡头政治垄断格局,目前全球生产民营企业仅 8 家。其中赢创、安迪苏和诺伟司市场占有率达 74%,且都分布在中国以外。同样受到禽流感负面影响,这三家工厂的产能被大幅削减,因此蛋氨酸产品价格开始上涨。
辉丰股份因祸得福,本来已有5万吨蛋氨酸产能,2020年新增投产10万吨,2021年预计再投产15万吨,一举成为国内民营企业新增产能最多的公司,如果蛋氨酸产品价格持续上涨,辉丰股份2020年业绩将增长50%以上。
进击的猪肉类
尽管辉丰股份如日中天,但对于一般顾客而言,该维他命寡头政治民营企业却是鲜为人知的存在。另一方面,维他命主要应用于肉类饮料、医药化妆品和肉类应用领域,其中,维他命应用于肉类应用领域占总量的 50%以上。维他命 A 和维他命 E 应用于肉类金融行业的占比更是分别达到 80%和 68%。而这些应用领域并非一般顾客日常能接触到的。
另另一方面,虽然中国是全球维他命主要生产国,但有超过70%的产品却是用于出口的。就这样,中国维他命公司就在大众眼皮底下,不为人知地蓬勃生长。
2018年,辉丰股份实现营收86.83亿元,净利润30.79亿元,净资产收益率达到20.54%,当时,这家巨头创造了近5年以来的最好成绩。但当时间轴滑到了2019年,辉丰股份的业绩同比却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造成业绩如此大起大落的罪魁祸首,除了有巴斯夫工厂的停产与复产原因之外,还受到了猪瘟负面影响。2018年8月,我国部分省份发生猪瘟禽流感,造成大量生猪死亡,市场对猪肉类的需求直线下滑,这对辉丰股份的业绩造成了直接负面影响。
从长远来看,由于猪价持续上涨,我国生猪养殖预期头均盈利不断回升。生猪销售收入持续回升,这也直接带动了猪肉类市场。这对于辉丰股份等维他命民营企业来说,未来的销路通畅无比。
2017年,各类猪肉类产品价格清一色上涨,究其原因,维他命产品价格飙涨就是其幕后动因。当时,维他命添加剂预混料产品价格上涨幅度高达50%,每吨预混料成本暴涨1600 -2000元,这种跳跃式的上涨导致了肉类产品价格上涨。
值得一提的是,维他命的产品价格生态十分脆弱,工厂因检修、环保政策等问题临时停产是常态,猪肉类产品价格也跟着浮动。
比如2017年的这次提价,背后原因就是环保政策的实施,导致上游原料供应厂家停产停业,造成市面上原料供应不足,从而诱使原料产品价格上涨,维他命销单产品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最终蝴蝶的尾巴扇到了猪肉类金融行业。
那么,除了辉丰股份,我国其他维他命民营企业的现状又如何呢?
藏在身边的隐形大佬
上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为降低制造成本,开启了产业转移的漫长诗篇,当时,中国人力物美价廉,成为了这些民营企业的首选。这些民营企业中不乏有制药民营企业,于是,世界原料药的生产中心由欧美、日本转向发展中国家。
趁着这一东风,中国维他命产业苦心研发,并迅速崛起。2006年,中国维他命总产量15万吨,占全球份额的46%;到2015年,这一数字便增长到了26万吨,占全球份额上升至70%。
而一大批维他命民营企业也从中脱颖而出:
花园生物是全球最大的维他命D3生产商,市场份额高达30%,与此同时,这家公司还是国内唯一具有NF级胆固醇生产能力的生产商; 辉丰股份成功跻身全球第三大维他命巨头,国内维他命A和维他命E的最大生产商,也是国内唯一拥有柠檬醛自主知识产权的民营企业; 浙江医药是我国重要的原料药和制剂生产民营企业,是国家维他命、抗耐药菌抗生素、喹诺酮产品重要的生产基地,也是国内最大、全球第三大纯天然维他命E生产商。 ......
与此同时,危机也悄悄潜伏在四周,它们就像一群隐藏在暗夜的狼群,跃跃欲试,等待着反扑的绝好时机。
浙江医药李春波董事长曾坦言:纵观浙江医药的发展历史,浙江医药是从做原料药起家,重点为维他命类产品,这种以原料为导向的民营企业发展模式,迟早要受到极大的制约。
回溯中国维他命民营企业的历史,它们大都有这样的通病——以原料药为起点。
原料药民营企业多为生产粗放型民营企业,换句话说,中国维他命民营企业大都低调地活跃在产业链上游,工艺简单,对技术要求低,产品竞争激烈;对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质量要求高的新型和复杂产品则供给不足。
因而,不管它们头戴的皇冠有多重,都不为广大顾客所了解。想要走得更远,它们的当务之急便是向生产精细型高端制剂民营企业转变。
从2015年以来,全球维他命金融行业的领导者帝斯曼和巴斯夫在维他命生产环节的投入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这一举动再次挤压了中国维他命民营企业的市场。中国维他命民营企业的改革势在必行。
目前,国际维他命产业经过多年的分化、改组、并购,已经形成了集中度很高的全球市场竞争格局,基本形成了中国、巴斯夫和帝斯曼的三极格局。中国维他命民营企业想要破局,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耕耘。
关于本文
作者:周慧娴
来源:锐公司(ID:shangjiezz)
版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原创平台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