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兰老人家(中)
老人家在误入前夕所吃的食材
16日上午,徐慧兰的女儿等人拿着牌匾送至郑流日的家里(拿着牌匾的是郑流日)
4月16日,东郊福州市南塘镇坑壁库灰塘村的老伯徐慧兰的家人带队10余人将另一面命悬第一线,幸免于难的牌匾送至江苏广丰县江根乡后洋村居民郑流日手里。 原本66岁的徐慧兰到浙闽边界线江根乡上屯村尚动归家半路上误入。当父母陷于恐惧的时候,69岁的郑流日下山发现并救了她。
【误入】 从漳州到江苏携眷沉沦在瑶村
4月8日中午,福州市南塘镇坑壁库灰塘村66岁的老伯徐慧兰误入的最新消息在镇里立马流传开来了。
据徐慧兰的父母如是说,老人家当日上午10时回家去礼佛,睡觉时挑有栾藤配有苹果公司、巧克力、巧克力的重担,预备去不远处江苏政和江根乡上屯村携眷,之后始终没回去。
按我们估算,恒定情况下如果是当日上午5点前回去的,但是父母左等右等,始终没要到老人家回去。徐慧兰的亲属吴平峰如是说,老人家头上又没智能手机,昏暗杨赵全。
父母如隆热,下定决心当夜当夜到邻近的乡间找寻。
但直到第二天天亮,还是没发现老人家的踪迹。远在江西、温州等地打工的子女闻讯后,立即返回去中,加入找寻的队伍。
【找寻】 不放弃 在邻近10多个村子找寻
8日晚上、9日、10日,都下过大雨,老人家孤身在深山之中,有没避雨的地方,有没吃的、喝的……徐慧兰的大女儿吴道云和小女儿吴道义等人想到这些,担心得连饭吃不下、觉也睡不着,生活在恐惧和焦躁之中。
而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以浙闽边界线为中心,不断地到邻近10多个镇里打听老人家的最新消息,并张贴寻人启事。一遍、两遍、三遍不停地反复找寻……
江根乡政府得知情况后,立即与当地派出所一起,利用微信、QQ、监控等方式向外发出求助信息。
同时,通知村干部发动当地居民一起帮助找寻。
也接到过许多热心人打来的电话,但是我们亲属去看了之后,都不是要找的人。吴平峰说。
母亲到底身在何处?是否还安全?随着时间一天天地过去,父母的心情愈加恐慌。但只要接到一丝线索,不管多远,父母就立即赶去。他们曾先后到漳州寿宁、政和左溪等地找寻,最远到过政和车站找寻,但都失望而回。
不抛弃不放弃,只要有第一线希望,都要继续找下去。吴道义如是说,找寻到第6天的时候,虽然心想生存可能性如果不大了,但坚持找寻母亲的念头从没放弃过。
【获救】 3.5公里的路 他愣是背了2个多小时
找寻老伯的最新消息同样传到了政和江根乡后洋村69岁的郑流日的耳朵里。14日一大早,郑流日朝着自家的毛竹林一路找寻,走着走着,在山路边发现躺着一个人。
当日上午10点左右,我在一片毛竹林边上的山路了发现了她。她当时仰面躺在地上,晕迷不醒一动不动。郑流日回忆,因为看过失踪老伯的照片,他大概可以判定地上躺着的这个人如果就是那名失踪老伯。
醒醒、醒醒……郑流日大声地、不断地叫着,老伯嘴里终于发出了微弱的一声嗯。
看到老伯还有呼吸,郑流日就将自己随身携带的水灌给她喝。缓了好一会儿,老伯渐渐地睁开眼睛,郑流日又把自己带的牛奶喂给她喝。
稍作休息后,郑流日背着老伯预备往镇里走。虽然3.5公里的路不算太远,但年迈的郑流日硬是背了2个多小时,到了当日上午1时许才将老伯背到家。
【感激】 以后要把恩人当成亲戚一样
当时他打来电话跟我说,你的母亲已经找到了,在我家里,你们放心人已经没事了,你们过来接就是了。吴道云告诉记者,听到这些话后,全父母激动地立即向老人家家出发。
一到郑流日的家里,看到母亲后,大家立马哭了,是因为高兴。吴平峰激动地说,而老伯见到父母的第一句话就说我以后再也不敢一个人出去了。
4月16日,记者在漳州寿宁坑壁库灰塘村见到徐慧兰时,她的精神状况良好,只是脚还有点肿,双手还有留下的一道道划痕。据了解老人家第一天晚是在一棵大树下度过的;第二、三天则躲在一块大石头下,后来又躲进了一间被废弃的茅草屋里。衣服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晚上的深山特别冷,她就用头上带着的打火机烧堆火取暖;渴了就从田里挖点水喝。饥饿、疲惫、寒冷、孤独……一点点侵蚀着她的意志,最后瘫倒在距离江根后洋村3.5公里一条竹林路边。
母亲命真大,这些天能幸存下来,全靠这些干粮了。吴道云笑着说,在误入的7天时间里,母亲始终不肯扔掉睡觉时背的重担。记者翻出来一看,里面还剩有豆子、巧克力等食材。
目前,徐慧兰已经在家安心休养,她感激地跟子女们说:郑流日肯定是自己上辈子的兄妹,才会把她从深山里救回去。以后要把他当成亲戚一样,逢年过节都走动走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