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1995年山火]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重庆众志成城灭山火

 admin   2022-09-13 18:41   117 人阅读  0 条评论

?

专访龙卷风的这两天,我被现代人的宽容围困

8月21日晚,武汉巴南区驿亭市中区长瓣村凹儿坪出现火灾,并更进一步扩散至璧山地八塘镇。

8月23日摄制的武汉市巴南区驿亭市中区中心地带的龙卷风景像。

收到开抵,我和同僚沙青、章林一同,赶赴武汉市巴南区驿亭市中区。虽然当晚封路,他们根本无法在距出发地两公里的地方性上车,背着沈重的电子设备逃命。但他们刚没走一百米,就有两个骑着电单车的义工走进他们从前,是要下山吗?坐他们的摩托车吧!

8月24日,电单车义工来往于搜救军用物资派发点和中转点间。

这是我第二次顺道感受到本次龙卷风中的义工精神力量,不光凉爽。载我的义工是驿亭市中区西方人,现职摩的驾驶员,从22日中午就带着电单车重新加入了义工各队,主要就负责管理搜救军用物资和相关人员的载运。我问他为何完蛋当义工,那位不太擅于抒发的男青年说了句:也不太好说为何,但是真的他们要上!

8月24日,义工在装运灭火器。

当他们走进距正在开辟的隔离带最近的军用物资中转点时,一片繁忙景像映入眼帘:源源不断地载运搜救军用物资和相关人员的电单车抵达,卸下军用物资或相关人员,又迅速掉头返回;负责管理后勤的义工正在准备饭菜、水果、饮料、毛巾,以及防暑降温的军用物资;一些年轻的义工正在整理、装运灭火器;武警官兵正在距军用物资中转点几十米的地方性集结,准备下山……

8月24日,我再次和同僚走进巴南区驿亭市中区。当同僚正在录制出镜视频时,不时有负责管理龙卷风扑救任务的搜救直升机从他们的头顶飞过,也不时有载着搜救军用物资或相关人员的电单车从他们身旁经过。

8月24日,一架搜救直升机在武汉市巴南区与璧山地交界中心地带进行灭火作业。

针对本次龙卷风灾情,武汉市调集航空搜救队、消防、武警等搜救精神力量1800余人,同时还有来自云南、甘肃、四川的森林消防员赶来支援,空地协同合力围剿龙卷风。众多义工和周边村民、热心市民也积极捐助军用物资、载运军用物资,协助疏散交通,为扑灭龙卷风提供了有力保障。

8月24日,义工在为搜救相关人员载运饭菜。

完成专访后,我搭乘义工的电单车,走进了距龙卷风较近的位置,用无人机拍下了傍晚时分的龙卷风景像,场面令人揪心。

这是8月24日摄制的武汉市巴南区与璧山地交界中心地带出现龙卷风区域景像。

8月25日,在各方的齐心协力下,龙卷风隔离带已开辟完成,距对龙卷风发起总攻的时间节点越来越近。

我和同僚兵分两路,一路前往巴南区驿亭市中区,另一路前往璧山地八塘镇。我被安排到八塘镇专访。

坐汽车、坐摩托车、走山路、坐洒水车……经过两个小时的跋涉,他们总算在傍晚时分到达了位于八塘镇的隔离带核心区。隔离带的山顶上,搜救相关人员和义工们正严阵以待,一边观察火灾,一边为晚上可能到来的龙卷风扑救做准备。隔离带一旁,众多专业搜救精神力量已经集结完毕。

8月25日,搜救相关人员和义工在龙卷风隔离带蹲守、观察火灾。

我用无人机和相机记录下了眼前的一切,同时也被眼前的一切感动。我很好奇:山上那些搜救相关人员和义工们在山上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山顶上现在究竟是什么状况?那些搜救相关人员和义工另一面,会不会有很多故事情节?好奇心让我很想上到山顶探个究竟。但我又有点担心:坡这么陡,我拿着这么重的器材,而且又累又饿,他们的体力是否跟得上,我已经通过无人机和相机在山下摄制了不少山顶上的相片,上去后是否还能拍到有价值的画面……担心让我有点不敢上去。

8月25日,部队官兵正向龙卷风隔离带集结。

也不太好说为何,但是真的他们要上!我和前两天那个载我的电单车义工有了共同感受。虽然我仍然还在好奇心和担心间纠结,但我的双脚已经迈出了向山顶挺进的步伐。

在两位也正好要下山顶的搜救相关人员的帮助下,我顺利抵达了山顶。向下俯视城市一片祥和,而山顶上却是一片忙碌。

这是8月25日晚在隔离带山顶摄制的搜救相关人员。

8月25日晚,义工在龙卷风隔离带为搜救相关人员照明。

8月25日晚,在山顶隔离带,搜救相关人员和义工严阵以待。

当我把镜头对准两个正在往山林里逆行的搜救相关人员时,我的眼睛湿润了。就在几分钟前,我通过无人机看到,在不远处就有不小的龙卷风。我不自觉地朝搜救相关人员喊了一句:一定注意安全!

8月25日晚,几位搜救相关人员从隔离带向山林挺进。

结束山顶的摄制后,天已黑。

下山途中的场景,也让我震惊:两公里长的狭窄山路上,每隔一两米就一定有义工,他们是负责管理军用物资传送的,很多搜救和保障军用物资是这样一件件被传送下山顶的。因为这两公里的山林,连电单车都进不来,根本无法靠人力,于是义工们组成人链,手把手将急需的军用物资载运到山顶。

在长长的人链各队里,我看到了一对父子。我问他们累吗?父亲说不累,这点算啥!而13岁的儿子却腼腆地道了句:还是有点累。

8月25日晚,在武汉市巴南区驿亭市中区,头灯将义工和搜救相关人员串成一条项链。

我下到了北碚城区后,从城区向山上看,龙卷风扑救已经进入总攻阶段。

黑夜里,头灯将义工和搜救相关人员串成一条项链,格外耀眼。

灯光如链,共筑防火长城

刚刚结束巴南龙卷风报道的我,被安排作为第二批支援记者,随时待命。

8月25日,消息传来:北碚龙卷风扑灭工作可能在当晚发起总攻,我所在的这一小组被安排进入核心当晚。

这是8月25日摄制的武汉市巴南区龙卷风当晚。

车行至缙云山脚,虽然道路狭窄,汽车已不能通行,根本无法步行或是搭乘电单车前往。因为是新开挖的道路,加上天气干燥,载运军用物资的电单车来回奔跑,将近2公里的道路几乎全时段都是处于漫天尘土飞扬的状态。摩托车轰鸣,搜救相关人员脚步匆忙,抬头望去,山上是密密麻麻排成一溜的义工组成的人链,一场大战来临前的紧迫感压上心头。

8月25日,在武汉市巴南区缙云山龙卷风当晚,义工通过隔离带往山上载运灭火搜救军用物资。

从隔离带的起点往上,坡度接近60度,义工们搬运灭火搜救军用物资时几乎是贴地行走。一位刚高考完的准大学生正手脚并用,背着一个灭火器就往山上走。没什么可想的,是真的应该出来做义工。一位来自内蒙古的义工,搬运完一趟军用物资后,又急匆匆往山下军用物资堆放点赶去。

8月25日,在武汉市巴南区缙云山龙卷风当晚,各方搜救精神力量逆行下山。

8月25日晚,在武汉市巴南区缙云山龙卷风当晚,义工在搬运灭火搜救军用物资,山下是大家全力守护的北碚城区。

晚上7点30分,我到达了阻燃隔离带的3号点位,受地形地势影响,这里的隔离带是全线里最窄的一处,晚上的龙卷风火头到达时必将会有一场恶战。一排排灭火器整齐摆放在隔离带上,当晚的武警官兵、消防相关人员和其他各方搜救精神力量战备,在火头到达前用消防水带不断给旁边的树木洒水降温,移动式消防储水装置内一根从山下拉上来的水管也在持续供水,另一侧的义工还在源源不断地往上输送灭火搜救装备。

8月25日晚,在武汉市巴南区缙云山龙卷风当晚,消防相关人员在一处斜坡地向树木洒水增加湿度,减弱火头抵达时的强度。

晚上9点左右,龙卷风火头逐渐逼近隔离带3号点位,离我比较近的一位消防队员,为了压制提前窜过来的小股火焰,冲着后面扶水带的人喊了一声水带跟紧我,背着一根消防水枪就往前冲。在消防相关人员的催促下,灭火义工们往后退到了安全位置。那个时候火头距他们的直线距在20米左右,但火头带来的热浪已经提前抵达,我已然感受到了灼烧的不适感。我不自主地迅速往后退了10多米的距。义工们看着龙卷风火头逼近,都在大声呼喊着让一线灭火战斗相关人员退、退、往后退、再往后退一点!可前面的消防相关人员和武警官兵硬是背着消防水枪,站在他们的岗位上不断对着火焰喷洒,没有一个人往后退。看着他们守护这座城,与龙卷风搏斗的背影,我按动快门,不停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这一幕幕感人的场景。

8月25日晚,在武汉市巴南区缙云山龙卷风当晚,义工们组成的人墙在传送灭火器材。

8月25日晚,在武汉市巴南区缙云山龙卷风当晚,火头抵达时消防相关人员坚守在岗位进行灭火搜救。

25日晚11时左右,经各方搜救精神力量奋力扑救,武汉巴南区驿亭市中区龙卷风明火在隔离带处被有效封控。胜利啦!他们赢了!……欢呼声回响在缙云山上。

截至26日8时30分,经各方共同努力,武汉市森林火灾各处明火已全部扑灭,全面转入清理看守阶段,无相关人员伤亡和重要设施损失。

8月25日晚,在武汉市巴南区缙云山龙卷风当晚,各方搜救精神力量在进行灭火搜救。

消防勇士们无畏的脚步,无数义工常亮的头灯,武汉儿女坚定的身影,共同筑起了一道防火长城,感谢来自四面八方共同抵抗龙卷风的山城守护者!

大火无情人有情,武汉得行!

8月23日,我刚参加完智博会报道,听闻火灾形势严峻,便主动请缨参加武汉龙卷风报道。总真的,作为一名年轻记者,此刻应该站出来。

8月24日,我跟随同僚走进巴南区缙云山下,远远望去,龙卷风升腾而起的浓烟遮天蔽日,竟与上方的云朵连成一体。夕阳透过烟雾,渗出浓重的红色,让人看得揪心。

8月24日,电单车义工各队向龙卷风搜救前线载运相关人员和军用物资。

山底第一道关卡处,挤满了义工、堆满了爱心人士捐献的军用物资,里面竟然有冰镇西瓜和防暑药物。他们刚到,一群由电单车友组织的义工各队便涌了上来。是要下山支援吗?来两个人带他们上去。一位负责管理人喊道。话音未落,两位摩友已发动了电单车:上我的车!

乘着车,他们仅用了5分钟就到达了搜救补给站。电单车志愿大军,源于山城地理特征,融合了摩友群体的独特气质。这些年轻人,发动轰鸣的引擎、载着搜救相关人员和军用物资下山的样子,魅力十足。载过他们的骑手有大学老师、外卖员、修车工人……

8月24日,一名电单车义工在路边休息。

我专访过的义工里,最小的只有14岁。那位14岁义工的妈妈跟我说:娃的两个老师都来了,我支持他也过来,他们的家园,要共同守护。26日凌晨,龙卷风被基本控制,那位妈妈和孩子与无数义工仍一同坚守,防止龙卷风复燃。从山脚望去,一条由义工点亮的长龙沿着山脉蜿蜒而上。

8月26日凌晨,义工各队向山顶载运军用物资。

8月26日凌晨,摩托车大军义工驶回军用物资储备点。

8月26日,为防止附近龙卷风复燃,义工在铺设输水管道。

8月26日凌晨,摩托车大军义工向山顶载运相关人员与军用物资。

8月26日,武汉市森林火灾明火已被扑灭。

群主,不要解散这个群,等大火彻底灭了,他们相约去植树吧。

群主,发个群公告,他们一同去把山上的垃圾收拾下。

……

在一个名为巴南区森林防火义工群的300多人微信群里,现代人不约而同地呼吁着。

大火无情人有情,用山城方言说,那是:武汉得行!中国人得行!

龙卷风如龙、灯光似链

团结一心、人定胜天

8月25日,武汉北碚缙云龙卷风场扑灭行动的决战时刻即将到来。

在缙云山脚下,汇集了各路搜救精神力量,有消防官兵、武警战士、社区工作相关人员,以及众多的义工。

8月25日,义工在位于北碚青少年活动中心的临时搜救军用物资接收点搬运社会各界捐赠的搜救军用物资。

8月26日,在武汉巴南区驿亭市中区,搜救相关人员在载运军用物资。

8月26日,在武汉巴南区驿亭市中区,消防、武警等搜救精神力量和义工在载运军用物资。

这次武汉龙卷风搜救行动中最高光的一群人当属摩托车大军。虽然隔离带所处的位置山高坡陡,汽车无法到达,越野摩托车成为主要就的运输工具。

8月26日,在武汉巴南区驿亭市中区,摩托车大军义工载运军用物资下山。

这也是我第二次尝试搭乘越野摩托车,实话实说体验非常不太好,一是前车溅起的沙石冲进眼鼻口,呛得我几乎无法呼吸。更重要的是在这陡峭的崖壁上飞驰,那夸张的后仰倾斜角度时刻在刺激我的神经,似乎在告诉我快翻了。果然,他们在下山路上摔车了,为了避开一辆抛锚的摩托车,骑手毫不犹豫地选择冲往更陡的山坡,他们毫无意外地摔进了泥坑里。没有半秒钟犹豫,骑手在扶起摩托车的同时就使劲拧动了油门。

8月26日,在武汉巴南区驿亭市中区,摩托车大军义工载运军用物资和相关人员下山。

越野摩托车拼尽全力也根本无法到达隔离带下端,当我满身泥浆地上车后,才发现当晚的每一个人都是一身泥泞,这里的每一名搜救相关人员都摔过,但没人抱怨,也没时间耽搁。身后那巨大的油门声音再次响起,骑手一个潇洒的原地掉头,瞬间消失在溅起的尘土中。

8月26日,在武汉巴南区驿亭市中区,摩托车大军义工服用防暑降温药品。

在隔离带上,搜救精神力量组成了连绵不绝的一堵人墙,载运军用物资、阻隔火焰……那陡峭的山势和松软的沙土,现代人不停地摔倒,又不断地站起……

决战之夜的缙云山上,出现了令人震撼的一幕,南边是横跨山脉的黄色龙卷风,北边同样是横跨山脉的白色灯光,这每一盏灯光之下都是一名勇士。龙卷风如龙、灯光似链,在黑夜的缙云山上组成了一个巨大的人字。我想,这个人一定是人定胜天的人。

8月26日,武汉巴南区驿亭市中区龙卷风明火全部扑灭。

监制:兰红光?赖向东

统筹:费茂华 周大庆 刘金海

记者:王全超 黄伟 朱高祥 唐奕

编辑:谢秀栋?张铖?韩旭 蔡湘鑫 尹栋逊 王南

本文地址:http://51ac.top/post/19251.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