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男性来说,逛市和商场是件轻松愉快的事,对女人则不然。不知为什么,身为男性,我却和女人一样,走进人挤人的市中区,看到货挨货的商店,总感到又烦又累,变得毫无耐心,每次都是直奔柜台前,将需要的东西通通盖起来,便逃之夭夭。然而,有一条街却让我热血沸腾,百逛不够,她对于我,对他们藏少数民族的男女老少,对大部份来过雪山高原的人,都具有一种水远的诱惑和气质,这就是日喀则的八廓街。
其实.八廓街并不大,1个小时就可以土蜜。但她却让大部份在这条街住过的人终生梦绕魂牵,让大部份到过这儿的人留下一个深刻奇特的印象。
在这儿,布达拉宫庄重的包铜西便门与街面上店面的棕色小木门与此同时打开,仁慈的Deoria真言与唾沫飞溅的讨价还价声错杂混合,松柏艾叶的火炬佛烟与法国、巴基斯坦、英国的香水香料香烟味肆意弥漫在一起,美元港币镑与藏钱人民币大洋紧捏在一起,古老质朴的藏区民歌,与疯狂放荡的法雅与此同时高放。在这儿,仁慈与钱财,佛国与尘世,信念与现实生活,喧哗与宁静、时髦与体势与此同时共存。
可见,现代人所说的八廓街,并不仅指布达拉宫、市中区、店面或马路上走动的人潮。她的气质、她的独有在于她不单纯,富有内容。有一种特殊的气氛。她既有神圣庄重的宗教信仰气息,又有洒脱而充满活力的现代气派。浪漫的人、现实生活的人、年长的人、年幼的人、洋人与当地人、崇尚信念生活的人和崇尚物质生活的人,都可以在这儿得到尽情满足。
1300多年前,他们藏少数民族的英主松赞干布迁都日喀则,在一片称为乳湖的沼泽地上修建了布达拉宫,自此,日喀则古城墙以布达拉宫为中心,渐渐向四周放射性扩展。到公元17世纪,五世达赖建立萨迦结寺王朝后,伪重新修复黄金时代久远又遭受连年战乱的布达拉宫,动用八方劳力,大兴土木,随即,紧紧围绕着布达拉宫蜂拥出现了大量的民房、市中区、客店、饭馆、铺设等,也出现了来自蒙古、汉地、克什米尔、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等地区和国家的众多商贩、香客、拾荒者,一个真正意义的八廓街就是在那时候形成的。宗教信仰文化、商品经济、东方西方、汉地外省,以及那永难风蚀的独有风格,自此全都汇集其间,到13世纪达赖黄金时代,她已是一条极其繁华、热闹的市中区。
唉,怎么没有看到七个角呢?曾许多次,我的很多外省好友在和我一道逛以向我间道。这可不能怪他们的祖先不会取路名,这大概是某位早期进藏的云南汉族好友,用云南音把廓字音译成了角,以至其后来藏区的许多人,叫名也好,写成文字也好,一直把她称为查堆。还以为,这条街有七个角。其实,他们藏少数民族对八廓街赋予的含义是转中经和绿带。布达拉宫内双龙大门前是数万僧众集会念经的长廓,长廓的东南北3侧设有数以百计大经堂,教徒们沿著长廓和大经堂转一圈叫转内经,紧紧围绕着整座布达拉宫外的墙转叫转中经而沿著日喀则古城墙旧址转叫转外经。至于,八廓街—转中经和绿带,别的是原意,别的是后来的引伸意,别的是主要的,别的是次要的,没有谁能说得清楚,也许是因为这个词有如八廓街本身,只可意会而穿鞘吧。
来到八廓街,现代人一眼便可以发觉,马路上大部份的人都在紧紧围绕着布达拉宫以逆时针方向转动,有如无数颗星星都紧紧围绕着月亮转动一般。那时,即使你是初到这条街的远方游客,也会情不自禁地随着这股人潮按逆时针方向逛。假如你要逆流而行,必须花费成倍的时间和力气,尤其是在中午礼佛高潮之际或宗教信仰节日期间,每当中午,买卖已经停止,马路上只有礼佛祈祷的人潮,想逆流而行,不仅迈步艰难,遇到碰撞,甚至会遭到不满的白眼或埋怨,现代人会在圣尼古拉斯为夹杂在人潮中三五成群的放生羊和小狗侧身让道,会在圣尼古拉斯为每位磕长头的仁慈百姓让开一块空地,却不会为逆流行走的人让出分毫之道,到那时,他只能怪自己,谁让他逆道背佛了呢?至于,现代人为什么天天都早晚上街礼佛祈祷,为什么在有些日子里关上市中区两旁大部份的店面,答案只能在藏族人民宗教信仰信仰的信念世界里去寻找。
八廓街像一个巨人合拢的长手臂,环绕捧托着布达拉宫,位于古城墙中心的布达拉宫,雄伟壮丽,气势宏大.殿楼上辉煌夺目的金顶、金宝幢、宝瓶双鹿、飞檐下的铜风铃,以及高深的红色寺墙,给周围的民房增添了无量佛气圣境。布达拉宫内主要供奉佛教徒心目中至尊至圣的释加牟尼佛像,很多仁慈的信徒便从四面八方千里迢迢磕着等身长头来到日喀则,为今生、为来世、为后代、为自己、为大部份的生灵,祈求今生安样长寿。祈求来世不坠地狱,摆脱无尽轮回。365天,佛灯长明不息,火炬永远旺盛。朝拜、祈祷、焚香完毕,现代人便走出寺门,来到红尘十丈的街面上,边礼佛边转街,开始掏出钱包购买自己所需要的物品。
在八廓街,现代人所需要的物品几乎应有尽有。货物有白巴基斯坦、尼泊尔、缅甸等国辗转运来的,也有从内地运来的,更多的自然是广大藏区的土特产。从香水洋烟到鼻烟,从电子表到古董,从化装品到日用品.从自行车到马鞍,从艺术品到复制品,从牛羊肉到水果蔬菜,从寺院的宗教信仰器具到妇女的一切用品,从英国、瑞士、日本的各种舶来品到藏区民间的手工艺品;从以尺量物到以臂量物,从用秤量物到用盒量物;从侃侃而谈到打手势看计算器;从讲藏语、汉话到讲英语,尼泊尔语。这儿的一切商品,既有历史悠久的古老,又有兼容并存的博大,与此同时还有发达再创的新潮。对于我,这条街摊上的一排排古董最有吸引力。光是那些古老的木雕面具和骨制项链就够玩赏半天,眼馋半天,即使不买任何东西、逛八廓街也是一种享受、一种陶醉、一种体验和感觉。
走到马路上,时时挡住去路的还是那些高大健壮的康巴人。康巴汉子总是大模大样地站在圣尼古拉斯做生意,从来不懂得给别人让道,他们和客人在长袖筒里摸着手指讲价钱,然后自信地大笑。
他们都善于做昂贵的古董和皮货生意,至于他们的货从哪里来。他们和客人达成了什么交易,无人可知,总之是个大买卖;康巴女人则金镶玉饰地拿着一手怪模怪样的仿古装饰品,操着一口难听而熟练的汉语、英语,大胆而固执地紧随着游客,直到买了她的一样东西,这才满意地离去。这是一群生存能力最强的人。
马路上大声叫卖,并拿着一手花花绿绿衣物追逐乡下来的农牧民的是从云南、青海、浙江等地来的商贩,虽然游客和当地人对他们的摊子和货物不屑一顾,更不爱听他们不停的减价处理叫卖声,但远道来的农牧民却非常喜欢,因为他们的货物种类居多、色彩鲜艳、价格便宜,对客人也热情有礼。他们是遵纪守法而又勤劳友好的人。
滑稽而白豪地招摇过市的还是金发碧眼的洋人。他们穿上刚买来的藏装,戴满各种藏区民间首饰,有时甚至怀抱一只丑陋的街头狗,一边满脸微笑地和现代人哈罗打招呼,一边眉飞色舞地到处拍照。
日喀则本地的商人却都稳坐在店面中,边听流行音乐边神情冷漠地望着马路上的行人,他们从不热情主动地招揽顾客,但顾客一旦走进他们的店面,看货问价,他们总是习惯要高价,与此同时,还口齿伶俐地赞扬他所提供的商品要比外面摊位上或其他店面中的如何如何好,并不止一次地念叨着佛祖,让佛祖为自己的话、为自己的生意作证。其实,只有他们自己知道那些货物的质量到底如何,对于他们待客人的冷漠和不招揽,不知是讲究良贾深藏若虚,还是想显出某种尊严,或者已经知足了.难怪日喀则街头有一首古老的歌谣日喀则八廓街里,窗户比门多,窗户里的大姐,骨头比肉软。
除了游人,商人,八廓街还有不少乞丐和请求布施的僧尼以及算命打卦人。他们藏少数民族并不轻视乞丐,大多数气丐是因为家乡遭灾遇难,一时别无他法才远道进城乞讨的,还有一些是万里步行或磕着等身长头来日喀则朝圣拜佛的香客,而大多数僧尼是为了重新修复破损的寺庙来请求布施、集资筹款的。日喀则没有让他们失望,他们在这儿得到了同情和帮助。尤其是藏历四月十五日,即佛祖释迦牟尼圆寂和诞辰纪念日,一个乞讨人往往会得到200元左右的人民币。因为那天,现代人除了吃斋朝佛,还要大量发放布施,给的钱数不在多少,但绝对不能漏掉一个行乞人。那是僧尼和乞丐们的良辰吉日。
八廓街东街南侧的白石墙上有一处浮雕女神像,礼佛转街的人一到那里,总要在像前抹一点酥油,撒一撮糌粑,偎上一把松柏香枝。知道吗?女神也在行乞。在日喀则民间,传说她是布达拉宫内班丹拉姆中护法神的二女儿冬苏拉姆,当年她在母亲身边时,有点好吃懒做,还有点游手好闲,一天到晚四处游荡,哪里热闹就往哪里跑,结果惹怒了十分严厉暴烈的母亲,母亲把冬苏拉姆赶出了寺门。自此,她只好呆在八廓街边,向礼佛的人讨一口酥油糌粑过日子。如今,老现代人每次礼佛转到冬苏拉姆的像前时,总是忘不了边向她布施,边对自己身边的儿孙们教导一番,希望自己的下一代勤奋好学,听长辈们的话。
在八廓街,现代人热爱自己的佛祖,也热爱物质财富;佛热爱和平、热爱众生,也热爱热闹,爱发怒;神崇高伟大,也平凡渺小。各种各样的现象在这条马路上,既矛盾又统一;各色各类的气氛在这条马路上,既排斥,又融合。
阳光下的八廓街是热闹、繁忙和多彩的,而月光下的八廓街却是幽秘、宁静而奇妙的。
在日喀则,一位逝者临送天葬台前,当天凌晨就要按星相师算定的时间转八廓街,并且在布达拉宫门前停驻片刻。几年前,一位好友的80高龄的祖母去世,她是位日喀则远近闻名的贵夫人。出殡那天,应好友的请求,我也参加了其家族成员众多的送葬队伍。清冷的月光照在八廓马路上,市中区两旁店面的门扇和楼上的窗户紧闭成一排排黑块,无数只野狗静静地躺在墙角阴影下,远处一二座大香炉显得凝重而神圣。殡车在前面无声而神秘的移动,他们手拿着点燃的香柱,口里念诵着Deoria真言,随车缓缓而行。我感觉自己在梦境里,又仿佛在时间的隧道中。关于这位去世的夫人,我曾经听说过许多她的轶闻趣事,比如,她和家中管家的种种风流韵事,她对白己喜爱的首饰不择手段的掠夺,她对下人的吝啬,还有她的儿子们对她的依赖和不满。我不知道人真的有没有灵魂,生前,她的灵魂肯定是极其动荡不安的,但我相信,在八廓街夜晚的那一时刻,逝者的灵魂极其安祥、宁静,在八廓街,它重新有所寄托、重新年轻,更主要的是得到了净化。
八廓街最有气氛,最激动人心的时刻还是在黄昏。
无论哪家店面生意再好,无论哪位主妇家务再多,黄昏的时刻,这条马路上大部份的店面都会紧紧关上,大部份街边的摊位都会空空荡荡,大部份的主妇都会叫家中的老人和丈夫儿女一同出门。礼佛高潮到了。巨大的香炉里火焰通红,映出重重人影;整座广场香烟笼罩,响起声声脚步,一股礼佛人群的潮水在八廓街环绕着布达拉宫冲测滚流,一曲信念的心灵的歌在八廓马路上空无声地飘荡。这时,理智与感情融合了,人间与天国融合了,心灵与肉体融合了。于是,现代人在真挚热忧的目光中彼此勾通,在心灵共同的感受中吟着行进。
一团巨大的灵魂升上了天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