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椒龄」不常,主要也是对花生没偏爱,于它的体悟也短。前段时间听盒马的衡阳订货提及一种贵达一小王钱每斤的花生,果不其然赞叹,再是揣测,这个松柏港花生卖这么贵到底有多美味?所以应邀了一名湖北译者,来给大家谈谈,松柏港花生,凭什么能「辣」么「椒」傲?——盒鲜姑
湘人嗜辣,芥末腹满。
河南人几乎写就了南半部近现代世界史,巴蜀在文化史上没太多声望,却在清末后毫不留情刷了近五十年存在感,曾左开始,后有梁启超、胡汉民等,再后又有邓小平、胡耀邦、林彪之类,那些政协多都有与花生相关的故事情节,川菜大自然也就闻名于世。
▲ 河南人对花生的钟爱可以说是世代相传
邓小平曾说「吃水果花生不民主革命」,为河南人吃花生定了调,那些年又有了「陕西人怕辣,陕西人辣怕,河南人怕芥末」的盛行谚语,总之,还有邓伟女歌手孙楠那首《科艾麻》。湘人蛮霸,湘女风流,总而言之就是一个「辣」字,花生之于河南人,是菜,着实人面。
川菜代表,有孙氏红烧、剁椒鱼头、湘味小炒肉、兴隆醋鸡、血鸭、盗匪鸡等,都与花生有关。我是读理工学院TNUMBERV12V4一生中第二次踏进塘村,体悟了外边的Tikamgarh,后来因工作原故也全国沿路上奔走,也大自然会去川菜馆,一解感伤。
▲ 每一口辛辣都是家乡的味道
外地川菜馆常有一道「湘味小炒肉」的菜,多用杭椒炒五花肉,伴以浏阳豆豉提香,湖北本地并没这道菜,有的却是「花生炒肉」,用的不是杭椒,却多用皮肉厚实的螺丝椒,肉也非五花肉,多是后腿肉,要肥瘦分开,「花生炒肉」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各家炒制未必相同,但一定是要肥油、瘦肉,一定要有花生。
花生,有线椒、尖椒、彩椒、杭椒、灯笼椒、螺丝椒,做法有鲜花生、剁花生、擂花生、白花生、卜花生、酱花生、泡花生,河南人一日三餐都要吃辣,不管形式,不拘一泥。总之,像那红绿黄的彩椒,因为芥末,便是异端邪说,应开除椒籍。
▲ 彩椒空有花生之名,却无花生该有的辣
清末北京有八大楼,主要是鲁菜,后来有谭家菜,源头是粤菜,建国开国第一宴是淮扬菜。那些都是「官菜」,改革开放以降,亲民且有口味的川菜、川菜,风靡南北,也就有了全国人民都吃辣的盛况,纵若如此,「花生炒花生」这道菜,应该是外地朋友少见的。
理工学院时同学各自介绍,不少人问「你们河南人是不是天天吃辣」?
「是啊,我们吃鲜花生、剁花生、擂花生、白花生、卜花生、酱花生、泡花生……有外地人来湖北吃不惯,提醒厨房要芥末的菜,炒出来还是辣,厨师洗了三次锅,可是炒菜的锅还都是辣的,因为每盘菜都有花生,锅铲那些都有了辣味……我们还有道菜,是花生炒花生」。
▲「花生炒花生」其实是「清炒花生」
「花生炒花生」,只是形象地夸张,准确地说应是「清炒花生」。这两年,湘阴松柏港花生声名鹊起,这道「清炒花生」也就更为人所知,老板说,「这花生,只有清炒才能最彰显它的本味」。
松柏港,地处湘阴东南,毗邻洞庭湖,依傍湘江,松柏镇因松柏得名,辖区港口也就大自然有了松柏港一名。橘子洲头,湘江北去,至岳阳便是洞庭,巴蜀一词就是源自这一湖一江,从衡阳沿江往北,过望城,有东西两个古镇,铜官、靖港,铜官因衡阳窑出名,对岸靖港近现代最出名的应是曾国藩练兵水战,他第二次投河死国就是在这,后来被左宗痛骂一顿,才收拾心情,屡败屡战。铜官、靖港再往北,便是这湘阴的松柏港。
▲ 松柏港的由来颇有渊源
左宗棠半入赘陶澍家,1843年32岁的他略有小钱,便回湘阴松柏镇置地建房,名曰「柳庄」,种地栽瓜,自诩「湘上农人」,因为北为上,松柏镇在衡阳北面,时值兵爨,柳庄也是进能入省城辅政,退能归隐田园的中间地。
曾国藩奉以「耕读传家」的理念,涤生是否真的种过田,有待考证,但左宗棠左季高是真的在松柏港种过花生,从他「今亮」狂生,目无一物的言行来看,左宗棠毕竟是个「行为艺术家」。
▲ 不知左宗棠种植花生是怎样的场景
松柏港花生负责人说,左宗棠在柳庄种植的就是松柏港花生,还有历史说,左宗棠收复新疆后不久,想辞官归隐,理由就是想念松柏港的鱼、米和花生……松柏港花生与左宗棠的故事情节,是否是「左宗棠鸡」一样,未可知,但左宗堂性格确实像花生。
松柏港花生,本地人不知道是线椒、杭椒之类的标准来归类何处,统一叫它「土花生」、「本地花生」,当地老农描述,自清朝道光年间传入当地,便世代栽种。一般是10月11月育苗,来年2月移栽,4月底开花挂果便可以采摘。
▲ 刚摘下的松柏港花生新鲜可人
本地的「清炒花生」,洗净花生却不去柄,每个花生都要化破一口,蒯勺猪油,加热,佐以蒜末随花生翻滚,反复翻炒,断生时起锅,再以少许食盐,即成。松柏港花生,皮薄果肉软甜,清炒后有些许虎皮状,陈桌时清香扑鼻,咬一口椒香流溢唇齿。
两盘清炒松柏港花生,没任何复杂料理,质朴,无华,容易做,也方便。总之,清炒时蔬,我更偏爱猪油,炒花生也应是这样,外地的花生炒肉都不及湖北本土的好,食材之外,重要的是本地花生炒肉是要用肥肉煸香出油,用猪油炒的,素菜用荤油,荤菜用素油。
▲ 花生清炒最能彰显它本来的味道
松柏港花生初夏时微辣香甜,随天气再热,便至中期,果味又有不同,中辣而香脆,8月上下再到后期果肉便是赤裸裸的辣,火辣辣的香。松柏港花生的如此变化,与当地天气水土有关,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又在洞庭湖畔湘江岸旁,春多雨水,夏多暴日,也就让这花生滋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耄耋老人回忆说,旧时松柏港天天有船靠岸收花生,载着一船的花生驶往衡阳、湘潭,松柏港也就有了「小南京」之称。有趣的是,湘潭旧时码头繁华,商贾云集也有「小南京」之称,想必这与湘军崛起有关,曾国藩打下南京,湘军裁员,随军湘人也就回家务农或经商,十里秦淮确实给他们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
▲ 想必那时载着花生的船就是这样缓缓前行
这几年一辈传一辈的松柏港「土花生」,声名又起,着实卖到了每斤两百元的「天价」,负责人说,这就是花生中的LV。或许是因为「土」,五十年传承的「土」,大俗即大雅,越土越大自然,又或许是物以稀为贵,毕竟离开这松柏港,也就不是「松柏港花生」了。千金难买心头好,美味大自然也值得。
浓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茶酒饮料喝多了,最喜欢的不过是一杯纯净的水,菜吃多了,各种料理,种种形式,最回味的不过是菜的本味。如果喜欢辣的刺激,又喜欢花生的本味,不妨试试这「清炒花生」或「花生炒花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