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特斯拉为何她们都喊热?

 admin   2022-09-15 16:01   114 人阅读  0 条评论

有著结构设计传奇人物之称的瑞典结构雕塑家芒斯·格拉斯曾说过:仿效是最真挚的阿谀奉承。

仿效与被仿效,在汽车业里已是可有可无的热门话题。特别是在Tesla面世Model 3获得成功刮起亚洲地区之后,各阶层整车厂或许把仿效Tesla的结构设计当作是一类恰当的致意方式。

但咱Tesla是如上所述,其他整车厂看似摸着Tesla过桥。努力学习了是获得成功下船,学不太好那可是滑落湖底。

原本有多爱,现在就有多晒

这其中,被仿效得最多的结构设计,要数Model 3和Model Y上的实景霓虹。

每到冬天的时候,男士们的TeslaModel 3/Y车友们,一般来说单厢形成一类惺惺相惜——下车就穿著有种能切掉大部份外露眼部面的防晒霜衣,再所带模样大鸭舌帽。

因为Model 3/Y都选用了实景霓虹的结构设计。与现代的实景出风口较之,最大的不同点是没有挡风帘。像Tesla的霓虹是天棚式的,前排边线的霓虹可一直延展二位挡风玻璃,所以如果你是趴在前排不然,基本上是多方位享用淋浴。

但并不是大部份的车友,都乐于享用这种大大自然的餽赠。只好,在Tesla后市场里,挡风帘就卖得分外遇冷,两套单价1680元的挡风顶,大体上每三四个月就能买进上千个,整座冬天都处在科折粉状况。

而较之上千元的后装方案,有一些脑洞大开的Tesla车友们,直接用两块钱的报纸,将实景霓虹糊了起来。而对于那些临时乘坐TeslaModel 3/Y前排的朋友,就只能默默地地撑起太阳伞。

当然,结构设计实景霓虹的出发点是好的——提升车内座舱空间。因为,纯电动车的电池组高度普遍会在10到15厘米左右,受限于底盘电池组的高度,如果选用现代的出风口结构,给人感觉会比较压抑。而实景霓虹能够缓解一些,车内垂直高度有限的问题。

实际上,Tesla始终没有放弃对车顶结构设计的探索。早在TeslaModel X上,就选用类似直升机舱的实景式前挡风玻璃。

曲面前挡风玻璃面积达到2.9平方米,是现代前挡风玻璃大小的两倍。而留给前排乘客的,只有两块特别小的可折叠挡风板,所以,Model X车友同样也可以享用充足的淋浴。

TeslaModel X

有趣的是,无论是实景式前挡风玻璃,还是实景霓虹,都引来了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整车厂的效仿。结果大自然是如出一辙,同样引发了用户的频繁吐槽,小鹏G3是最好的例子。这款车选用了与Model X类似的实景前挡风玻璃,同样也继承了后者的缺点。

冬天趴在G3这车里简直是暴晒。一位小鹏G3车友告诉虎嗅:有一次,坐副驾的女同事跟我吐槽,开这车得把自己防护起来。

在意防晒霜的女生,发现之后问题之后,估计不会再买G3这样的车了。另外,这位车友还表示,因为前挡风玻璃一直延展到头顶,所以到了冬天室外温度低于零下的时候,头顶会感觉特别凉。车里带着毯子,空调开到最大也没用。

今年7月,懂车帝在50℃的条件下,对40多款新能源车进行了夏季测试。测试发现,大部份带霓虹、出风口车型的车顶玻璃紫外线隔绝率均在90%以上,用户无需担心阳光直射会晒伤驾乘人员。

但防晒霜不一定隔热,广汽AION Y、比亚迪秦PLUS EV、小鹏P5等红外线隔绝较差。

因为,隔绝紫外线只是做到最基本的防晒霜,阳光中的红外线才是热量的主要来源。

最近一年内新出的车型,通过技术手段逐渐把隔热的问题解决了。比如岚图FREE用了波音787同理的电控调光玻璃,可以实现超过78%的隔热率。

还有,智己L7通过复合夹层玻璃的工艺,来解决阻热——双镀银的外层玻璃与Low-E镀层的内层玻璃,通过PVB层粘合紧固在一起。

再比如,保时捷Taycan选用了一类带光线控制功能的实景式出风口,实际效果极为酷炫。

保时捷选用了一类叫PDLC(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istal,聚合物分散液晶)的技术,只需施加很小的交流电压,液晶晶体就会在几毫秒内有序排列,使玻璃变得透明。

反之,如果将玻璃与电源断开,液晶晶体就会切换至无序状况。玻璃随即变为不透明的磨砂状况。更妙的是,这块玻璃还能够单独分区调控,做到精准防晒霜的同时,不耽误车内乘客看景。

保时捷研发中心日照模拟室中的测量结果表明,只有15%的热量能通过Taycan GTS的实景式出风口进入车内空间,而这一数值在现代出风口中则达到30%以上。

不过,Taycan这种带光线控制的实景式出风口,需要花费3.19万元进行选配。较之之下,还是防晒霜衣、报纸的物理防晒霜方式性价比更高。

不光是晒,而且还顶头

在选用实景霓虹的同时,大部分的纯电动车为了进一步压榨续航里程,还会选用了溜背式造型。这样可以压低整座车身特别是C柱旨的高度,从而将风阻系数拉至最低。当然,还是Tesla起了个好头。

最早2012年面世的Model S上,Tesla就选用的了溜背式造型(掀背式后备箱),把风阻系数压榨到了0.22,从而在85千瓦时电池包上,实现了480公里的续航里程。

随后,TeslaModel X玩起了溜背式造型,再到两个爆款车型Model 3和Mode Y上继续延续着溜背式的风格。

在纯电动轿车产品中,有几个拥有超低风阻系数的选手分,他们分别是:奔驰EQS风阻系数0.20、蔚来ET7风阻系数0.208、智己L7风阻系数0.21,均选用了溜背式的造型。在溜背结构设计的加持下,这些车型甚至超过了以纯电四门轿跑Taycan那0.22的风阻系数。

而在纯电SUV车型中,也开始悄悄地了溜背。比如国际上比较有名的捷豹i-pace,国内最出名的蔚来EC6,以及今年发布的阿维塔11,都为了低风阻而选用轿跑SUV的造型。

在业内有个数据是:风阻系数每降低0.01,续航增加5-8km。

但如果对比一下,你会发现,数值的变化幅度并不大。比如,蔚来ES6和蔚来EC6是同平台下,两种造型的兄弟车型,只不过前者普通SUV造型,后者是溜背。

EC6的溜背式造型,把高度压低了27mm,同时结构的变化还减重了40kg,但也仅仅是多了10km续航(同为75kWh电池包,ES6为455公里、EC6为465公里)。

可是,为多这10公里续航,车辆需要不得已牺牲掉一些后备箱空间和第二排的乘坐空间。

以豪华著称的奔驰EQS,也走上了压榨空间换续航的道路。EQS的弓形车身,把风阻系数压倒0.20之后,续航里程最高的版本能够突破到849公里(CLTC标准),但却牺牲掉了从奔驰S祖辈上流传下来的第二排尊贵享用。

只好,市场上就有了座椅短、座椅高度太高、头部和腿部空间表现差的评价。

当然,真正有硬实力的整车厂不做选择——既要续航长,还要乘坐舒适。

比如,美国的造车新势力Lucid,他们将电池模组进行了重新的布局。相较于现在主流的做成一个平板电池组,Lucid的电池组在第二排的脚部空间边线挖出了一个洞。当然这部分电池并非丢掉了,而且挪到了第二排的座椅下方。

Lucid Air顶配车型(Dream Edition)的EPA续航达到了520英里(约合837公里),比Model S Plaid 637公里的续航还要多出200公里。与此同时,用溜背的车身结构设计降低风阻的同时,也并未因车身高度的降低,而对Lucid Air的第二排的乘坐舒适性带来太大的影响。

本质上,这样的好成绩也要归因于Lucid对电池包结构、底盘布局的尝试性突破。

Lucid Air

写在最后

大部分整车厂学Tesla,并没有学到核心。被马斯克带火的第一性原理(拨开事物表象,解到其最基本的组成,从源头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其实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Tesla要做一些奇葩结构设计。再简单一点说,是四个字——降本增效。

比如选用溜背式造型,会因为零部件数量的减少,而带来生产效率的提升。再比如,实景霓虹,它无需现代出风口的驱动模块、排水系统、传动系统等复杂结构,即降低为BOM成本,也降低了后期维护的成本。

更重要的是,Tesla从产品定义初始,就考虑到了这款车需要选用高度自动化的方式进行生产制造,大面积的玻璃霓虹有利于机械手将座椅直接放入车内。

古话说得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整车厂们学Tesla不是不可以,但大家要考虑到底是为什么去学,其中有没有自己的想法和目的。

以及,能不能通过攻克技术难关,不要在自己的车上重现Tesla的用户痛点。否者,单纯的只是向Tesla致意不然,那不如少生产一些,避免资源浪费。

文章出处:虎嗅网

本文地址:http://51ac.top/post/22091.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