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在欧美国家有多火呢?咱先来看几组数据。
2018年,TikTok还没上架多久,就把亚洲地区「吞并」了。在日本,它是苹果公司零售店最畅销的完全免费应用领域。到了印度尼西亚,它是Google零售店的本年度最差应用领域……
两年后,App直接一跃,数次荣登英国、瑞典、比利时、白俄罗斯等地App Store、Google Play的均列……
即使2020年,奥巴马曾发布政令,要求二进制颤动必须转卖英国业务,要不然就永久性禁言。但舆论难违,翌年法令中止,TikTok也成了2021年全球使用者数量最大的网络公交站点,被踩在身前的是曾的大哥——Google。
如今,TikTok注册登记使用者超10亿,全面覆盖150数个国家和地区,支持35种词汇,已经是短音频赛车场的领头羊。
眼见老股「绝世」,TikTok决定研究捷伊利润增长点,于是在亚洲地区地区获得成功了好多年的短音频、现场直播B2C,被通通移殖到了欧美国家。
可B2C登岸后,就没亚洲地区地区发展的那么获得成功咯……
TikTok第二次入局商品化,还是在抖SE9货炙手可热的2020年。
亚洲地区地区,许多网红们靠小科季夫赚来盆满钵满,欧美国家,TikTok借势为前段批高效率帐号启用了「科季夫」机能。
同月底,网络平台又和星巴克密切合作,应邀10位影迷超一百万的达人,入局现场直播B2C。
两个姿势虽然有缔造象征意义,许多亚洲地区地区的贸易结算商家和MCN,也挤入了TikTok。但网络平台的姿势没啥连续性,短音频B2C就没第一时间在欧美国家流行。
但2021年2月,情况变了。
趁着东南亚网络经济改头换面,2020年GMV(商品交易总额)达到1000亿美元。加上TikTok在东南亚市场份额拉满,光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度尼西亚)就有2亿下载量,占整个东南亚地区40%以上。
于是公司瞅准机会,在印度尼西亚入局B2C网络平台TikTok Shop。
这片有一定消费能力的蓝海,商品化还真找到了出路。据统计,2021年TikTokB2C的GMV高达60亿,其中,印度尼西亚自己就占了七成以上。
2022年印度尼西亚开斋节期间,B2C的订单量更是增长了493%,GMV增幅高达92%。
发现了这片市场的潜力,TikTok头一铁,又在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4个东南亚国家开展业务。6月,TikTok Shop又启用了新加坡业务。
发展两年多之后,TikTok逐渐在欧美国家有了根据地。
但迅速扩张的同时,短音频B2C的欧美国家发展还是说不上是顺风顺水。
一方面是硬件跟不上。
和亚洲地区地区相比,东南亚的能源、供水、交通、通信都不算健全,比如影响现场直播流畅度的网速,马来西亚平均下载速度只能排在全球第70。
技术设施、货仓和运输上,东南亚缺乏扩大产业规模的条件。
另一方面是软件有风险。
首先是宗教背景。东南亚地方不大,但坐拥伊斯兰教、佛教、天主教等多种信仰,他们的宗教禁忌,很容易和现场直播内容与货品有冲突。
其次是各国王室的舆情。今年,就有泰国三个网红因拍摄B2C广告被捕,原因是涉嫌污蔑、恶搞泰国王室成员。
几大硬伤和雷点,加上低价的策略,以及货到付款的支付模式,对商家不太友好,在后续可能会影响供应。
所以TikTok在继续优化东南亚市场的同时,不得不将触手伸向欧美等发达国家/地区。
没想到,人家根本不吃这套。
其实早在入局印度尼西亚的同时,TikTok Shop就已经在英国同步上架。
然而,英国人对短音频B2C却不太感冒。数据显示,印度尼西亚的月平均GMV为2亿美元,而英国只有2400万美元。可2020年英国人均消费高达21633美元,几乎是印度尼西亚的十倍(2195美元)。
TikTok Shop在英国推不动,主要有三点原因。
一是物流和售后体验太差。
在抖音网购,三天左右东西基本就到了,但英国人可享受不到这种服务。翻开TikTok Shop的商品评论区,基本都是对物流、商品和退货、退款流程的吐槽。
举个例子,假如一位英国人,发现一件性价比不错的商品,虽然发货地点在中国,物流时间显示为10天,但为了便宜,还是咬牙买了。
结果10天后,东西根本送不来,预计送达时间就是个摆设。找客服,没人理,查物流,没显示,就这么苦等了几周,商品才姗姗来迟。
没想到,东西又和宣传的不太一样,于是ta只能退货,可好不容易联系到商家,对方却表示退货可以,但要支付贸易结算的物流费用。
29岁的伦敦市民汤米就曾评论:我买的东西不到15英镑,结果退货要掏3、40英镑的物流费,太可笑了。
这话不假,为了在短期内抢占市场,TikTok Shop在英国的套路和亚洲地区地区早期类似,都是靠低价吸引使用者。商家利润低,服务自然也跟不上。
而且据报道,B2C开业两年后,50%的商品交易都来自中国,几乎跨了大半个地球的距离和时差,让英国人实在感受不到在TikTok网购的乐趣。
二是英国使用者的惯性思维。
这里提到的惯性思维有两点。
首先是英国使用者对TikTok的第一印象是社交网络平台,这也是App尽全力打造的人设。但B2C入驻后,推广内容增加,动不动还会出现聒噪的带货主播,这些都容易遭到使用者的反感。
其次是B2C发达,且使用者没啥占小便宜的兴趣。和东南亚比,英国的B2C已经有一定规模,亚马逊、eBay、Argos流量都不算小。
那TikTok Shop唯一的优势就剩下价格。可惜英国消费者不仅对低价兴趣不大,还特别担心买到「垃圾」,浪费时间,所以短音频B2C几乎没有竞争力。
以销量最高的商品为例,7月份印度尼西亚卖得最好的是标价3.6美元的美白身体,销量418700瓶,销售额1465250美元。而英国最畅销的是23.5美元的无线耳塞,销量15700副,销售额仅有85064美元。
三是英国人不愿意内卷。
今年6月有报道称,因为工作量太大,TikTok的中国管理团队和伦敦员工「打起来了」。
按照2021年伦敦全职工人平均每周工作36.8小时的数据算,每人每个工作日大概只工作7.5个小时。但TikTok的英国员工透露,公司一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的情况不算少见。
在中国,大厂员工加班加点不算大事儿,二进制颤动取消大小周后,甚至遭到了员工的吐槽。可英国人已经习惯了较轻松的工作时间和环境,突然的高强度让他们无所适从。
据悉,自从TikTok Shop在英国上架,人员外流就开始了,目前至少有一半的员工离职。
同时,尽管网络平台给带货的商家、网红,提供了补贴和现金奖励。但烹小鲜(pengxx01)了解到,一开始网红每周大概现场直播两次,每次2-6小时,能拿到上千英镑的底薪+提成。
可从4月开始,业绩越来越差,收入降低,加上带货的产品大多是便宜货,利润低,被骂的风险高,所以许多网红不再进行现场直播带货。
没了员工、没了流量,市场也打不开,TikTok Shop自然在英国举步维艰。
也正因为以上三点,TikTok在其他发达国家的路也没走通。
知情人士透露,TikTok原本希望今年在瑞典、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上架现场直播带货机能,并将业务发展到英国。但在英国的经验,却让公司不得不停下来重新思考对策了。
其实不只是自己走不通,TikTok的短音频B2C还有许多竞争对手。
先看份额最大的东南亚。
这两年,本土B2CShopee和Lazada分别上架了B2C现场直播网络平台,公开资料显示,Shopee的现场直播观看时长超过1000万小时,Lazada现场直播的购买能力是去年的2倍。
有趣的是,这两家巨头都有中国的基因。Shopee背靠的公司Sea,创始人是中国人李小冬,腾讯也是公司的股东之一。
Lazada则流淌着阿里巴巴的「血液」,2016年被收购后,网络平台一直在复制淘宝的模式,竞争力同样不俗。
两家有亚洲地区地区「先进经验」的老前辈,虽然没有流量优势,但玩法和优势不落下风。所以即使东南亚市场可观,TikTok也还要结合使用者规模和流量的优势,想点破局的方法。
而在英国等发达国家,短音频B2C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目前,TikTok Shop决定在最关键的仓储项目上加大投资,今年7月,类似亚马逊物流方法的「海王」项目已经启动。
该项目计划让零售商在英国当地储存商品,同时,网络平台将在中国建立官方仓库,加快分销过程,减少订单履行时间。
业内人士透露,如果「海王」计划能获得成功实施,中国发往英国的物流时间将缩短3-5天。
此外,捷伊激励政策也入局结束,过去的两个月,TikTok Shop对英国站新入驻的商家、老客户、现场直播网红,都制定了相应的金钱奖励,看来有在英国毕其功于一役的劲头。
毕竟只要能在英国破局,短音频B2C或许就有了打通其他发达国家的方法。
一位曾在中国生活,目前是英国商家的UP主。就对短音频B2C信心十足。他言之凿凿地说:我还记得,亚马逊刚进英国的时候,人人都说绝不会在上面买东西,现在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