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和普通痘]猴痘相关科普

 admin   2022-09-22 16:37   90 人阅读  0 条评论

自2022年5月开始,包括爱尔兰在内的亚洲地区 30 数个北欧国家共调查报告了上千起与灵长猴痘有关的疑似病例。我们以后对于猴痘其实并不熟悉,因未在中国发现过有关疑似病例。但这次因猴痘在其它北欧国家再次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散播,我们有必要对有关的许多知识进行大致了解,从而防止无谓的忧虑,也能在现实生活中更好的防治及防止有关病症的散播与感染。

猴痘是一类病原体感染类病症,猴灵长于 1958 年在瑞典哥本哈根一家研究机构 从兔子头上首次析出——因此而得名。但猴痘闻所未闻存在于兔子头上,其它猴痘的寄主还包括绳喜鹊、树喜鹊、塞内加尔鸵鸟和蚶蜊。人与鸟类均可相互感染和散播的病症叫做家畜共得病,猴痘就是此种结核病。在1970 年时,纳米比亚民主共和国记录了首例未知的人类文明猴痘疑似病例。

在 2022 年以后,很少观察到欧亚大陆以外的人类文明疑似病例。2003 年,爱尔兰调查报告了猴痘疑似病例,当时一批猴痘感染的塞内加尔鸵鸟感染了同一空间中的寡脂,最终感染了 71 名领养这些鸟类作为狗狗的人。2018 年,有 2 名曾到阿尔及利亚旅途的人将此种病症带回爱尔兰,一名公共卫生人员再次出现了原发性猴痘感染。在过去的 5 年中,阿尔及利亚调查报告了上千例猴痘疑似病例,当中许多疑似病例为女性,当中许多罹患阴茎炎症,这说明人人散播可以通过性接触散播。

2022年猴痘暴发

当前猴痘禽流感说明,猴痘很容易因直接、直接联系含有病原体的结节在人与人之间散播。自 2022 年 5 月下旬以来,已有数个北欧国家调查报告了猴痘疑似病例。截止 2022 年 6 月 9 日,亚洲地区 31 个非流行北欧国家调查报告了超过 1350 例猴痘生物医学诊断疑似病例,当中 60% 的猴痘疑似病例集中在西班牙、西班牙和爱尔兰。截止 2022 年 6 月 9 日,爱尔兰病症控制与防治中心 (CDC) 调查报告了 15 个州和纽约州再次出现的 45 例疑似病例。

病原体变异侧枝和病理

未知有 2 个不同的猴灵长组成部分,1 个在东非特有,1 个在纳米比亚平原。纳米比亚平原组成部分在世界上引发了更严重的病症,并且被认为更容易散播。目前的猴痘暴发似乎是由东非变异枝引发的。

猴痘是一类有内皮细胞单链DNA病原体,属于正灵长属,正灵长属有4种病原体利皮扬卡病原,其它3Acheilognathus天花病原体、镰形病原体、牛灵长。

感染猴痘后的皮肤病理表现与其它灵长类似,包括上皮细胞内再次出现病原体包涵体、角质形成细胞气球样变性、坏死,真皮炎症细胞浸润、血管周围炎。

临床症状

猴痘的潜伏期(从感染病原体到再次出现症状的时间)很长,从 5 天到 3 周不等。

患者通常表现为发烧、寒战、疲劳、头痛、肌肉酸痛、喉咙痛、淋巴结肿大和皮疹。

皮肤炎症:从斑疹、丘疹,到水疱、脓疱,通常在数周内愈合前会溃烂结痂。皮损通常成批再次出现。最初的炎症通常位于接种部位,当前暴发中炎症位于阴茎或肛门上或附近(主要发生在男女性行为者中)。大多数情况下,猴痘感染是自限性的,多数持续 2 至 4 周后可自愈。

并发症包括肺炎、脑炎和眼部感染,主要发生在 8 岁以下的儿童、孕妇或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头上。

死亡率估计在1%到11%之间。

在 2003 年爱尔兰暴发期间,一个感染寡脂的家庭展示了病症谱:一名 6 岁儿童因脑炎住院;孩子的母亲有症状并且有多处皮损;而孩子的父亲曾接种过天花疫苗,仅有2处皮损和轻度流感样症状。

诊断

猴痘需要与其它灵长或疱疹病原体感染性病症相鉴别,比如水痘。

猴痘的临床诊断必须通过生物医学化验方法进行病原体DNA确认。用于诊断猴痘的样本应使用皮肤拭子采集开放性损伤处皮肤。或鼻咽分泌物。

防治

防止接触情况不明的野生鸟类,尤其是生病或死亡的鸟类。食用含鸟类成分食物时必须彻底煮熟。

防止直接接触皮肤炎症或猴痘患者使用的物品(如衣服、床上用品和毛巾)。

接触患者的临床医生应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包括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和合适的 N95 口罩。

疑似或诊断猴痘感染的患者应立即戴口罩,用长袍或床单覆盖结节,并隔离在单人房间内。

天花疫苗被认为对猴痘可以提供高达 85% 的交叉保护力。目前在爱尔兰有 2 种获得许可的疫苗可用于防治天花:ACAM2000 和 JYNNEOS(也称为 Imvamune 或 Imvanex),这是一类活的、非复制的、改良的灵长疫苗。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建议职业接触正灵长的个人(例如,研究猴灵长样本的研究人员)接受 ACAM2000或 JYNNEOS 疫苗作为暴露前防治。

与感染猴灵长的个体有直接联系的患者也可以接种 JYNNEOS 暴露后疫苗。CDC 建议在接触后 4 天内接种疫苗以防治病症,或在接触后 14 天内接种疫苗以降低病症的严重程度。但目前此种疫苗并不容易获得。

治疗

猴痘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因为目前没有特定的抗病原体治疗。一般治疗为注意休息,可口服退热药或物理降温。适当补充热量及水分。水疱破裂后防治感染。

CDC (疾控中心)建议对罹患严重病症的人、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8 岁以下的儿童和孕妇进行抗病原体治疗。目前有 2 种抗病原体药物可用于治疗猴痘感染:tecovirmat 和 brincidofovir。Tecovirimat 通过抑制 p37(一类在所有正灵长中高度保守的蛋白质)来防止病原体内皮细胞的形成。Tecovirimat 于 2018 年获得 FDA 批准用于治疗天花,CDC 允许其用于非天花正灵长,如猴灵长。

猴痘结核病三要素

传染源:感染猴痘的啮齿类鸟类,如前所述。

猴和猩猩等灵长类鸟类。

其它鸟类,如沙鼠、兔、狗、猫等也可成为传染源。

被感染的人也为传染源。

散播途径:鸟类传人:咬伤、直接接触得病鸟类受损皮肤、体液。

人传人:呼吸道飞沫散播、直接接触患者体液、被污染的衣物,母婴垂直散播,不除外性接触散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更多参考信息:

爱尔兰病症控制和防治中心(CDC)网站上猴痘有关信息通报及宣教材料:

世界卫生组织网站上关于猴痘的Q & A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Guarner J, Del Rio C, Malani PN. Monkeypox in 2022-What Clinicians Need to Know. JAMA. 2022 Jun 13. doi: 10.1001/jama.2022.10802. (IF:56)

本文地址:http://51ac.top/post/27071.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