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已说,虽然绝大多数青年人都把过节福安当做更让人厌倦但又要要做的事,但在朋友家的操作过程中偶而也有不幸斩获。
比如说我,就在昨晚表妹家亲眼目睹了这场突来的家庭成员纷争。
事是这种的,虽然家中的浴室储物格内部空间有点儿小,表哥想趁过节点灯把家中Niederbronn的锅出局掉两个。
居然平常甜美可人的表妹却一瞬间翻了脸。立刻把他拽到衣柜前,语调中还带着淡淡的严重威胁:
说说哈哈,你想丢弃谁?
看了看占满衣柜的锅,又看了看表哥为难的脸,我忽然想到子公司升降机里的炊具电视广告。
相片上那对微笑感人的母女对我说,保有几口好锅是幸福的终点。
不过她们没明确指出的是,几口锅?不如,这非常有限。
精巧的分立男性们能三四个月没用一场火——但家中没
十几口譬如的锅
,当然没用。
01
为的是炒个猪肉,
我买了四口锅
都市丽人的买锅梦,不是一天炼成的。
在遇到命中注定的那口锅之前,有人正沉湎于口红的消费陷阱,有人正笃信着奢侈品包包的升值童话。
不过就在某天,她们在购物网站上、家居店里、某个网红晒美食的vlog中,一眼看到了桌子上那圆圆的、闪着诱人色泽的小东西——
锃亮的内壁能炖烂食物,也能炖化丽人们的心。
卖火柴的小女孩看到了喷香的烤鹅,就像我看到了命中注定的锅。
锅,是一种炊事用具,可用于对食物进行烹、煮、煎、炸、炒等多种熟制加工。
对于一把大勺走天下的我爸来讲,通常是长这种——
不过如今,在最虔诚的买锅爱好者看来,这个浴室中必备的物品类别,早已成为的是她们的生命之火、欲念之光。
摩飞、康宁、雪平、塔吉……每一个带着点缱绻的小名,都寄托着锅具信徒们无限的柔情。
今年27岁的金融女白领Helen斩钉截铁地宣称,在买锅这件事上,根本就不存在性价比的概念;
就算是一个月做饭的次数比不上浴室里锅具的个数,也依然阻挡不了她在看到下个心头好的时候,眼都不眨地花掉大几千。
王祖蓝也曾吐槽老婆特别爱买锅,买回来的宝贝放满了家中的两面墙;
要我说,这纯属是男人们少见多怪——妈妈早就教育过我们,出门在外要多吃自己煮的饭,才算好好过日子。
不买锅,怎么煮饭呢?对不对?
但,都市丽人对于锅的迷恋,跟长辈的实用派又有明显的不同。
比起烹饪食物时的细微差别,
炊具本身的颜值
往往才是幸福的指向标。
气质冷硬的高冷女子,痴迷于德系不锈钢锅的一丝不苟;
打开衣柜后,炒锅炖锅整整齐齐,每一缕闪烁的反光,都是属于锅们的无上勋章。
清晨打开衣柜的我。
而热爱生活的小清新们,则痴迷于法国货那五彩缤纷的彩色釉面;
豆绿色、酒红色、火焰橘……仿佛更让人一瞬间置身于《天使爱美丽》的电影片场。
炊具不好看,我就不吃饭,唯一能在颜值这个硬性标准下获得赦免的,恐怕只有曾被网红光环短暂加持过的手工铁锅。
但请记住,要是经过老师傅千锤百炼的手工铁锅,而不是
在超市满200元就送的工业流水线产物
——
那种东西,可当然不会出那时新中产们的灶台上。
当然,身为烹饪界当然的主角,几口锅想要稳坐头筹,只靠颜值非常有限。
正如甄嬛传中的娘娘们都掌握某项专业技能,在浴室这片天地里,
专锅专用
也从来都是当之无愧的加分项。
在出租屋里独居的赖赖,平常习惯于炒菜和炖菜都在同一个锅里完成,就为的是少洗一点餐具;
居然在新中产们的世界里,炊具行业细分早已到达如此高度。
@Vista迪丽热巴,连煮排骨都要用两个锅。
同样是煮东西,雪平锅用来煮面,珐琅釉面的单柄小锅用来热牛奶,麦饭石材质的玻璃盖小锅用来炖汤……
赖赖上周去朋友家做客时甚至发现,女主人单单是煎猪肉就有四口锅。
一人份小煎锅用来煎太阳蛋,玉子烧锅用来做玉子烧,还有个大一点的平底锅用来烙蛋饼。
当发现自己对玉子烧的理解还停留在卷起来的蛋饼这个层面,赖赖也更坚定了自己当不了一名精巧丽人的决心。
在大脑已经被一片salute填满后,唯一剩下的念头就是:这么多锅,洗得过来吗?
02
是买了口锅,
还是养了个爹?
洗得过来吗?
如果你拿这个问题去问那些痴迷于买锅的男性,她们多半会回给你一个微笑。
而让每位都市丽人都心照不宣的秘密是——
当你开始习惯于花上千元买几口只能煎牛排的锅时,方便这件事就已经不再衡量的范畴之内了。
作为一名时刻对于精巧爱好保持好奇的25+男性,我曾经对不少颜值超高的锅动过心,却常常被各种让人挠头的奇葩设计多次劝退。
有时候都会想,
这到底是买个锅,还是请了个祖宗。
我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自相矛盾。
比如说下面这位代表选手:没安装隔热把手的牛排锅。
只能靠手工缠麻绳。
这个设计原本是因为很多大块牛排需要先煎后烤,而纯铁的材质让它能连锅塞进烤箱,省去了换盘子这一步。
说起来合理,但一旦放在火上,这玩意就仿佛变成了一个哪儿都碰不得的地雷。
看着黄油呼呼冒烟,一着急忘了带上隔热手套。
煎个牛排胳膊被烫出了十多个水泡,也不知道是吃它还是吃我。
跟牛排锅的迷惑程度不相上下的,还有精巧女孩们人人必备的雪平锅。
这种锅在日剧里很常见,无论是居酒屋的大厨还是深夜回家的上班族,都很喜欢用。
但问题是,雪平锅它被津津乐道的优点导热快、轻便等,大多因为日本的雪平锅都是铝制的;
不过国内消费者因为担忧铝中毒的风险,买的基本都是不锈钢材质,最后也不过是个带木柄的不锈钢锅。
虽然它表面特殊的雪花纹路,依然能够有效地防止溢锅;
但另一方面,无论是铝的还是不锈钢的,雪平锅都极!易!变!色!
精巧女孩怎么能容忍自己的锅变黄呢?平常会给自己拍vlog的小宣,每次煮个面都要花三四个小时清理发黑的锅沿;
直到有次在节目里看到嘉宾烫个白菜锅底就迅速变黑,她终于决定放过正在水池边刷锅的自己。
一位极其热爱囤锅的朋友偷偷告诉我,她家的每个锅基本都经历过某种水土不服。
所谓的专锅专用,很多时候也是没办法——比如说你强行用奶锅炖酸菜,它就真的会糊锅。
而被认为保有冷峻气质的德国不锈钢锅,也曾被批评火大就冒烟,火小变炖菜;
完全能从使用感差劲入手,推给不吃点难吃的就不配叫做小资中产的追求健康人士。
当然,如果跟铸铁锅相比,以上这些都是弟弟。
如果说雪平锅只是在工作负荷过大的时候偶而闹闹情绪,那铸铁锅才是需要你每天关照的活祖宗。
在中产阶级锅圈,一直流传着的争议是:
珐琅铸铁锅和手工大铁锅,谁才是锅中之爹?
前者,是起源于遥远法兰西的珐琅贵族;后者,是来自古老国度几千年历史的匠心独运。
不过,这两口锅之所以长期傲立于鄙视链顶端,完全是因为它们——都要开锅。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在网上刷到过别人的开锅视频,基本上就是不断地往锅上抹油、擦干、再抹油、再擦干。
很多教程还特意指出需要用一块肥肉,于是你就会看到那个连瘦肉都不怎么不吃的女子,豪迈地从超市捧回半斤纯猪皮;
然后在干干净净的浴室里,把那块猪皮在锅盖上蹭来蹭去。
新中产迷惑行为:为的是不刷碗买了橱柜,然后又买了不能用橱柜的铸铁锅。
从实用角度来说,这种铁锅如果每天用油滋润,时间久了会形成一层的不粘膜。
但对于周末才能有空做饭的新中产白领来说,这可能只是一种类似给植鞣皮抹油的奇怪爱好。
就像定期护理皮包一样,每天临睡前拿出油壶和刷子,给那口心爱的铁锅锅洗个澡——
也算是新时代的养成系仪式感了。
03
锅具多到塞不下,
最后还是点外卖
都市丽人们在努力实现买锅自由的时候,常常会说年纪到了。
曾经觉得妈妈在日本抢购电饭煲、马桶盖的行为不可理喻,直到自己也从国外千里迢迢背回十几斤的大号炖锅,还交了不少行李超重费。
要我看,哪里是什么年龄到了,明明就是手里的钱够了;
工作几年涨了点工资,买不起房也养不起娃,但至少几千块的高价锅努努力还是能入手的。
被颜值蒙蔽了双眼的情况虽然时有发生,但要说买锅只是为的是活在相机滤镜里,好像也不全是。
毕竟像定闹钟抹油雪平锅不能有盖子之类看起来有点儿可笑的仪式感,确实和晒照毫无关系。
前几年大火的网红多功能料理锅,不知道大家还有没印象。
它属于电热锅的一种,配好两个烤盘。说是能烤肉、煮火锅、做松饼还能炒菜,但是因为烤盘浅加热也不快,被很多人吐槽太鸡肋。
那会我就对这个东西的目标受众感到百思不得其解,一锅多用的特点明明指向没条件做饭的群体;
但真的连浴室都用不到的租房族,恐怕也不会花大几千块买个炊具。
刚巧前几天,我那位热爱囤锅的朋友也入手了料理锅,还拍了照发朋友圈:星期五的晚上跟朋友在家吃烤肉,真是太温暖了。
不过她没说的是,在朋友吃烤肉时她一直在旁边加班改方案,那顿烤肉总共也没吃上几口。
这或许才是所谓买锅自由所代表的另一层幻想——
在各种网红vlog与日剧场景的加持下,给自己营造一种悠闲生活的假象。
哪怕那些功能各异的锅碗瓢盆绝大多数时候都被深深地藏在衣柜里,而自己工作日的一日三餐,也都是在靠外卖解决。
但是在某个闲下来的周末,用最高级的锅煮一道最简单的菜,哪怕是把外卖倒进去热一下再摆个盘,最后再拍几张照片发个朋友圈;
不管有没人点赞,那种
天天有空给锅做马杀鸡,一个猪肉能吃出5种花样
的生活,就好像离自己更近了一些。
只可惜,随着买锅自由也开始像车厘子自由一样烂大街,连这种的幻梦也时常面临被戳破的风险。
而就在写下这篇文章之前,徘徊在锅圈多年的我,终于下单了属于自己的第几口高价锅;
为的是展示它独特的尖角形锅盖,我还在办公室里精心地把盖子搭在了锅沿上。
这不是我的那口锅。
不过正当我略带兴奋地介绍这口锅是怎样通过结构保存水分的时候,却迎面撞上了Vista阿云嘎狐疑的目光;
随后的一句话更是让人泄气:
这不就是石锅拌饭上面摞了一个云南汽锅鸡吗?
唉算了,看来买锅自由终究是这场幻梦。
至于我,离所谓新中产的生活,还远得很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