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美国原油出口禁令的过去和未来

 admin   2022-09-23 22:47   98 人阅读  0 条评论

12月18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投票通过了新财年的拨款法案,而法案当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便是,美国解除了延续40年之久的原油出口禁令。

美国原油出口禁令的实施,尤其必要的历史条件和背景,也可以说出口禁令的实施也的确为美国的能源安全带来了直接益处。不过,随着时代条件的变迁,原油出口禁令与当前市场格局已经格格不入,尤其是美国本土炼厂原料出现错配,轻质原油供给严重过剩。由于美国在全球石油市场中的地位显著,尤其是石油美元体系的根深蒂固,美国原油重新出口,除缓解自身供需矛盾之外,也将对全球石油市场产生深刻影响。以下我们将围绕原油出口禁令展开详细分析…………

一、美国原油出口禁令的背景

1、政治经济背景(第四次中东战争,石油禁运,经济危机)

1973年10月6日,为夺回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埃及和叙利亚结成联盟,对以色列宣战,并挑起第四次中东战争,战争双方为阿拉伯联军和以色列。起初,由于双方实力对比悬殊,以色列节节败退。9日,由于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决定对以色列提供军事援助。13日,美国进一步出动军事飞机向以色列运输军事援助,战争态势迅速扭转,这也激发了阿拉伯国家的不满。17日,欧佩克将油价由3.01美元/桶提升至5.12美元/桶,并减产5%的原油。次日,沙特宣布减产10%,并对美国实行单方面石油禁运。而美国政府并未对石油问题采取足够的重视,并于19日为以色列向国会申请2.2亿美元的紧急援助。此举彻底激怒阿拉伯国家,中东产油国于21日对美国实行石油禁运。30日,沙特进一步减产,每月减产15%。

这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遭受到第一次石油危机,也成为西方国家在70年代全面衰退的重要原因。美国经济也进入了最为严重的滞涨期,1974?年美国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为负0.5%,而通货膨胀率为9.1%,1975?年美国经济则连续负增长,通货膨胀率高达9.8%。1979-1980年爆发的两伊战争,使得美国遭受了第二次石油危机。美国滞涨也愈发严重,1979?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为8.9%,1980?年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再次为负,同年的通货膨胀率为9.0%。

2、能源格局背景(产量下滑,需求高涨)

凭借丰富的石油资源和旺盛的投资,70年代中东地区的原油产能以惊人的速度扩张,到70年代末,中东地区的原油产量已超过日均2200万桶。得益于油层规模较大并且靠近地表所带来的规模经济性,中东原油生产成本极低。在1970年美国原油产量达到日均960万桶的峰值,随后开始人为地降低本国的石油开采量。此外,政府颁布行政禁令,禁止近海油田的开采,以保护本国的石油后备。而由于其国内需求基数较大,因此国内原油需求的缺口日益放大。政府通过进口中东原油来替代本国原油生产,进口量随之大规模攀升。到1977年,来自于中东地区的原油占美国原油进口量的比重已升至36%,较70年代初明显提升。

在国际社会对中东石油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中东石油供应的风险也暴露无遗,战争和地缘政治局势的恶化给全球石油市场带来冲击,石油供应的局部中断导致油价在短时间内暴涨,并对美国等西方国家造成严重的经济打击,快速上涨的生产成本和通货膨胀将美国带入全面的经济萧条,失业率高企,能源安全问题的凸显迫使美国做出政策调整。

3、行业政策背景(出口禁令)

1973年阿拉伯国家发动石油禁运,国际油价大幅飙升。为控制本国石油价格,美国政府于石油禁运后不久出台了《紧急石油分配法案》,该法案成为第一个限制原油出口的政府法规。同年,原油被加入《出口管理法案》中的商品控制名单,原油出口开始被严格限制。1975年,为了应对石油禁运和OPEC原油价格的上涨,《能源政策和节能法》成为又一部禁止原油出口的法案。1979年,美国石油出口禁令被编纂进《能源管理法案》,尤其禁止阿拉斯加北坡原油出口至日本。至此,美国原油出口禁令的法律体系形成。

虽然,美国政府实施了名义上的原油出口禁令,但并非滴油不出。只要符合国家利益,在某种条件下,美国原油依然可以进行出口。根据上述法律,目前以下情形可向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工业和安全管理局(BIS)提出申请,获得原油出口许可证:

1)阿拉斯加库克水域入口地下原油(现已比较罕见);

2)阿拉斯加北坡原油(需经阿拉斯加管线(TransAlaska?Pipeline)运输,限量5万桶/日,需由在美国注册的船舶运输);

3)出口至加拿大仅供其国内消费或使用(无数量限制);

4)加州某些油田生产的重油(API度20以下;限量2.5万桶/日;限期90天);

5)外国进口原油的再出口(要求未曾和美国原油混合);

6)与墨西哥及加拿大的原油互换;

7)出口换取等价或价值更高的原油或成品油回美国;

8)符合国际协定的原油出口;

9)美国总统批准的其他特例。

不过,被允许出口的原油当中,绝大多数出口至加拿大,少部分则是美国进口原油的再出口。

1996年,出于经济性方面的考虑,阿拉斯加原油出口禁令被克林顿总统废除。虽然当时作为原油出口禁令依据的原始因素均已成为历史,不过,保障能源安全、追求能源独立等观念早已深入民心。因此,原油出口禁令仍然被延续了下来。

在美国原油出口禁令形成法律体系期间,美国在石油行业同样做了两件大事,分别是成立国际能源署(IEA)和缔结了石油美元协议。

经过阿拉伯国家石油禁运的惨重教训之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作为主要的石油消费者,越发意识到石油供应稳定的重要性。于是,1974年11月,在美国的倡议下,美国、日本、英国和德国等16个创始成员国,建立了代表西方石油消费国利益的国际机构——国际能源署(IEA)。该机构致力于预防石油供给的异动,同时提供国际石油市场及其他能源领域的统计情报。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活动便是要求各成员国保持不低于其90天石油进口量的库存。也正是IEA成员国石油库存的建立,为今后全球石油市场供给出现紧急状态下,依然能够保证成员国供应安全,甚至是平抑油价的剧烈波动。

其次,便是石油美元的确立。在1971年美国宣布美国与黄金脱钩,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为了维护美元全球货币的地位,美国成功的将美元锚定了黑金——石油。1975年,美国陆续与沙特等产油国签订协议,使用美元作为石油的结算货币。石油美元体系以石油为中心,促成了三个国际贸易区的形成,即美国是核心国家,投资、消费和美元输出;欧洲、中东、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区形成资本账户区,持有美元,并进行投资、消费;亚洲国家实行盯紧美元汇率政策,通过向美国、欧洲出口商品和服务取得美元。由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再度复活。

二、出口禁令解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近年来,市场对于美国解除原油出口禁令的议论不断高胀。一方面是随着美国页岩油气革命的大规模开展,本土原油产量持续飙升,美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大幅降低,能源独立梦想看似触手可及。因此,美国政府对原油出口的容忍度在降低。另一方面,由于美国本土的炼厂的加工能力一流,炼厂改造升级后,加工原料以重质原油为主。而本土生产的页岩油属轻质低硫原油,原料的错误配置导致美国轻质原油供给严重过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要求美国重启原油出口。

此外,北美地区管网建设相对完善,可为原油出口提供有力的运力保障;原油出口禁令的解除,也可增加就业;以及美国轻质原油与欧亚地区的原油需求存在较高吻合度。因此,美国原油出口禁令解除尤其必要性和可行性。以下作具体阐述:

1、必要性

1.1?原油产量大幅飙升?对外依存持续减弱

自2009-2010年国际油价从次贷危机阴霾中走出之后,便长期居于100-120美元/桶的高位水平。也正是在高油价的刺激之下,美国水平钻井和水力压裂活动大规模展开。尤其是从2012年开始,美国原油产量出现爆发式增长,且连续三年原油产量增幅超过100万桶/天。从全球原油市场来看,目前只有美国实现上述壮举,即使俄罗斯和沙特这两大超级产油国也未曾做到。当然,在原油总产量持续飙升的背后,页岩油在其中贡献巨大。

据EIA公布的数据显示,预计2015年美国日均产油932.6万桶/天,同比增长69.4万桶或8.04%。美国生产的原油中,绝大多数为轻质原油。

此外,据EIA的年度展望报告,2014年美国页岩油产量达419万桶/天,占原油总产量的48.41%。预计,到2025年美国页岩油产量仍将稳步增长,且所占比重将突破50%,占据半壁江山。

在原油产量迅速提升的背景下,美国原油进口量则呈现逐年递减态势,原油对外依存度大幅下滑。2014年美国日均进口原油740.8万桶,同比减少167.2万桶,或18.41%。原油对外依存度则降至37.8%,连续7年下滑,且已远低于50%的国际警戒线。而在2005年,美国原油对外依存度曾一度创下67.1%的历史最高水平。不到十年时间,美国朝能源独立的梦想大步向前。而同期,中国由于自身产量长足不前,原油需求缺口不断扩大。2014年对外依存度升至59.4%的历史新高,而且未来仍将继续扩大。据BP预测,中国原油进口依存度到2035年将升至75%。

1.2?本土炼厂原料错配?轻质原油严重过剩

自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本土原油产量持续下滑,由于从中东、加拿大和南美进口的原油多属于中质和重质原油,因此,美国掀起了一场兴建催化裂化装置的热潮。而且,有数据显示,在过去的20多年时间里,美国炼油行业投入约850亿美元,用以对炼油装置进行改造,以进一步适应加工来自于加拿大、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等国进口的劣质原油。因此,从炼厂装置的复杂程度上看,美国炼油能力在全球首屈一指。

目前全球各地区炼厂炼制能力当中,美国炼油厂整体装置复杂程度是世界上最高的,其纳尔逊复杂性指数均值约为11。其中,美国最复杂的炼厂是马拉松公司位于得克萨斯城的炼厂,其复杂性系数为15.3。除美国外,欧洲地区炼厂复杂程度约为9.5,中国约为8.5,而现代化石化企业的纳尔逊复杂性指数一般不小于8.0。

美国共有五个石油行政分区,其中PADD?3和PADD?5合计占据美国总原油加工量的67%。具体如下表所示:

而上述分区中,墨西哥湾地区和西海岸炼厂加工原油品质最差,其中,墨西哥湾地区炼油能力占比超过50%,而该区域炼油装置适合炼制的多为API°<31(或密度>0.87)的原油;西海岸炼厂适合炼制的原油API°<28(或密度>0.89)。相比之下,东海岸、中西部以及落基山区的炼厂适合加工的原油品质相对较好,通常API°>33(或密度<0.86)。由此来看,美国炼油行业中,约67%的炼油能力加工使用劣质原油,用量约为1079.1万桶/天,轻质原油加工量约为531.5万桶/天。

2015年1-9月份,美国日均进口原油730.3万桶,其中API°<31的原油进口占比接近70%。具体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知,美国进口不同品质的原油中,API°>31所占的比例约为32.68%,以总量730.3万桶/天计算,进口量约为238.66万桶/天。此外,同期美国原油出口量约为49.56万桶/天。通常美国出口的原油当中,大部分为美国自产原油,少部分是美国进口原油再出口。所以,在此默认为,美国出口原油品质为轻质原油。因此,通过上述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美国对轻质原油的供需平衡表:

注:表1中,产量按品质划分中有API°为27-35,而PADD?3和PADD?5地区炼制原油品质为API°<31,因此,

1、最大值为产量中包含API°为27-35的部分,默认该区间所产原油API°全部在31-35之间;

2、最小值为产量中不包含API°为27-35的部分,默认该区间所产原油API°全部在27-30之间。

因此,从平衡表中可以看出,目前美国本土轻质原油供给严重过剩,过剩量约为255.1-518.4万桶/天。这还不包括高达4.9亿桶的商业原油库存和6.95亿桶的战略原油储备。

虽然,美国炼厂完全可以通过装置再改造以加工过剩的轻质原油,但短期内难以完成,而且还需考虑到高昂的改造成本以及企业自身的意愿问题。美国最大炼油企业瓦莱罗公司曾表示,炼厂提高轻质原油处理能力要花费数年时间。一般情况下,炼厂改造项目需要2年时间获取许可证,随后需要2年完成装置建设,项目运营前还需要4-5年的筹备期。因此,综合考虑美国原油产量构成、进口原油品质结构以及炼油装置现状等因素,美国政府默许轻质原油出口有其必要性。

2、可行性

2.1?刺激原油生产?增加社会就业

据API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美国原油出口禁令解除将对其国内原油生产、经济增速、就业、贸易以及居民消费等方面产生诸多益处。

2.2?管网建设比较完善?出口运力获得保障

自1865年美国建成全球第一条输油管道至今,美国的各类管道总长度位居全球首位,而且也是全球管道技术最先进的国家。目前,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同时其本土产量在页岩油革命的开展下持续攀升。虽然美国原油产销地区分布不平衡,但发达的管网建设为资源的合理分配提供了极强的保障。

从北美的管网走向来看,多以南北纵列为主,主要是因为中北部原油生产较为集中,而墨西哥地区炼油能力相对发达。目前,北美现有的原油管道输送能力约758.6万桶/天,且仍有部分新建及扩建能力尚未完成。比如,当前讨论比较热烈的TransCanada?Keystone?XL管道北段。该管道南段部分,自库欣至亚瑟港已于2014年完成,运力为70万桶/天,且计划在现有基础上新增13万桶/天的输送能力,但该计划尚未确定。相比之下,北段管道,自加拿大Hardisty至库欣地区,修建进展较为坎坷,多次遭遇奥巴马政府的否决。该管道运力为83万桶/天,初步预计2018年投产。

除此之外,Enbridge?Gateway管道、kinder?Morgan?Trans?Mountain管道、TransCanada?Energy?East管道和Enbridge?Southern?Access管道计划将于2020年前全部投产。未来北美原油管道的新增运力将达到504.5万桶/天。因此,预计到2020年,北美原油管道运力有望达到1263.1万桶/天,原油出口运力将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2.3?亚太地区缺口巨大供需之间存在默契

根据BP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2014年亚太地区石油消费量为3085.6万桶/天,而同期供应量仅为832.4万桶/天。换而言之,亚太地区石油的对外依存度高达73%!虽然近些年全球经济增速持续放缓,新兴市场遭受重创,石油消费增速随之放缓。但即便如此,亚太地区的石油需求缺口依然庞大。而且,亚太地区炼厂加工能力相对较弱,普遍适合中轻质原油。因此,对于美国而言,亚太地区的需求缺口与美国轻质原油出口不谋而合。所以,亚太地区潜在的巨大需求也为美国恢复原油出口提供可行性。

3、新能源和新技术长足发展

全球能源消费体系演变共分为三次:第一次转变是从薪柴时代到煤炭时代;第二次是从煤炭到石油的演变。而现在,全球正在经历第三次主要能源转换,即从煤和石油转到天然气及其他可再生能源或新能源。

新能源又称非化石能源、清洁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海洋能、核能、生物质能、氢能和地热能等新的能源利用方式。新能源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比具有污染小、储量大和分布广的特点。例如,氢能燃烧时除生成水以外,不会产生二氧化碳、铅化物和粉尘颗粒等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质。而全球风能若全部可以利用,每年可发电53万亿度,是目前世界电力需求量的近4倍。此外,传统能源分布极其不均衡,中东地区石油总储量占比便超过60%,而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能源则遍布全球。

因此,依托新能源发展起来的光伏发电、风电、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清洁程度高、潜在市场大、综合效益好的优势,正在成为富有活力、最具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不过,与成熟的传统能源相比,新能源的使用成本相对高昂。据EIA的报告估计,由陆上风力涡轮机进行的风力发电,成本是97美元/兆瓦时,约为天然气产生同等电量所耗成本的1.5倍以上。海上风力发电更贵,成本为243美元/兆瓦时。最便宜的一种太阳能发电——光伏电池板发电,成本为210美元,比燃烧天然气发电的成本高3倍还多。但即便如此,新能源作为未来全球能源消费领域的重要力量,近些年正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

目前全球可再生能源的供应和使用情况并不如人意。当前可再生能源仅占世界能源供应的13%。如果沙哈拉沙漠0.3%的面积用于太阳能电站,其电力可以满足整个欧洲的需求。如果地热能充分利用,可提供目前全球10倍以上的能源产量。如果我们能利用0.1%的海洋能源,就可以解决150亿人口的能源需求。虽然目前新能源发展存在诸多阻力,但其发展的前景依然是十分光明的。世界自然基金会预计,到2040年,能效和可再生能源可以减少我们对化石燃料70%的依赖。到本世纪中叶,全球100%的动力甚至可以完全由可再生能源提供。

除新能源之外,新技术的不断改进,同样可以对未来全球的能源需求提供坚实保障。

有消息称,目前已有技术可以成功地从海水中提取出二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一种碳氢化合物液体燃料。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和中国清华大学的科研人员则研发出一种纳米粒子电池,可以在6分钟内完成一次充电。此外,西班牙Graphenano公司同西班牙科尔瓦多大学合作研究出首例石墨烯聚合材料电池,其储电量是目前市场最好产品的三倍,用此电池提供电力的电动车最多能行驶1000公里,而其充电时间不到8分钟。

因此,替代能源应用的逐渐普及,令化石燃料的消费前景面临极大的威胁。所以,新能源和新技术的长足发展,或许是美国未来从根本上解除原油出口禁令最宏观的行业背景。

4、解禁阻力

虽然,美国解除原油出口禁令存在其必要性和可行性,但同样面临来自多方面的阻力。

第一,奥巴马政府一直标榜环保理念,而且,白宫正准备达成一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协议。美国若解除原油出口禁令,将激发上游的投资热情,鼓励页岩油公司继续大规模开采。而页岩油生产除技术要求严格之外,同样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并且对当地地表生态环境带来破坏。因此,从可再生能源发展角度以及减少碳排放的角度而言,民主党和奥巴马政府极有可能会否决该提议。目前,白宫的表态也的确如此。

第二,炼厂难以继续享受低价原料,民众担忧开支增加。在反对美国恢复原油出口的阵营中,炼油企业是最强的利益团体之一。若美国原油恢复出口,本土轻质原油供给过剩的情况得到缓解,原油价格也将随之受到提振。此前长期依靠低油价而获取高额利润的情况将一去不复返。炼油原料价格的提升势必会对下游产品价格带来上涨压力,由此一来,美国民众则担忧原油恢复出口后,他们也将难以继续享受低价燃料的优惠。

第三,美国将再度面临能源安全问题。自2012年美国原油产量大规模提升以来,其原油进口随之大幅减少,原油对外依存度持续减弱。2014年,美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降至37.8%,能源安全得到进一步的保障。而如果美国原油增加出口,则相应的在需求稳步增长的前提下,原油进口也将随之攀升,美国原油对外部的依赖将再度增强。而且,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之所以实施原油出口禁令,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障本国的原油供应,避免石油禁运的噩梦再度发生。因此,对于能源安全问题的担忧,也对美国重新恢复原油出口带来较大阻力。

不过,即便如此,美国原油出口禁令最终实现解除。美国当地时间12月18日,国会参众两院表决通过了1.1万亿美元的新财年拨款法案,为联邦政府运营拨付资金,美国总统奥巴马已表示将签署该法案。法案最令人瞩目的内容则是解除实施40年之久的美国原油出口禁令。

此前,奥巴马政府曾多次公开表示,即便国会投票解除原油出口禁令,但白宫将行使总统否决权。而最终之所以超出市场预期的提前解除出口禁令,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被财政预算绑架。美国两党在政府拨款一事上的扯皮,已经司空见惯。两党的针锋相对,令美国政府数度面临关门的尴尬境地。而对于新财年的财政预算问题,两党再起争执,两党最终达成一致必有利益交换,而其中解除原油出口禁令便是其中的附加条款。第二,当前国际油价长期处于低位,美国国内汽柴油价格相对较低。此前美国民众对于原油再出口可能导致的汽柴油价格上涨的担忧有所减轻,进而从公众舆论角度也为解除出口禁令营造了良好氛围。第三,白宫一直标榜环保理念,倡导节能减排。而此次拨款法案中,同样包含了延长风电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联邦税收优惠政策的条款,满足了民主党所代表的新能源行业的利益,民主党随之妥协也是情理之中。最后,奥巴马政府的任期临近结束,正所谓善始善终,如若两党僵持不下美国政府再度关门,恐怕将给奥巴马政府涂上污点。

三、出口禁令解除的影响

美国是全球第一大石油消费国,同时是第三大原油生产国,其在全球石油市场地位卓著。美国若解除原油出口禁令,一方面将推动美国在全球石油市场地位由消费者向供应方转变;另一方面,也将对全球石油市场的供需格局、贸易体系甚至是国际油价产生深刻影响。

1、对美国的影响

9月份,EIA发布了一篇题为《美国原油出口解禁的影响》的报告。报告中,EIA对原油出口解禁的影响划分为四种情形:Reference情形、LP(Low?Oil?Price)情形、HOGR(High?Oil?and?Gas?Resource)情形和HOGR/LP情形。

EIA认为,无论上述何种情形下,若美国原油出口解禁,到2025年原油产量都将出现增长,且产量区间为947-1410万桶/天。原油出口将提振美国原油现货价格,布伦特对WTI的溢价将随之收缩。美国轻质原油投放海外市场,将最终打压以布伦特计价的原油产品价格。而此前EIA的报告内容显示,美国的石油产品价格与布伦特油价的相关性远强于WTI价格。因此,其境内的汽柴油价格呈现稳中下滑的势头。从这一层面看,对美国消费者而言实属利好,而并非如民众担忧的油品成本增加。具体影响如下表所示:

注:1、Reference情形——假设油价在2018年回升至75美元/桶。2025年布伦特油价进一步回升至90美元。

2、LP(Low?OilPrice)情形——假设到2025年之前,布伦特油价不高于63美元/桶。

3、HOGR(High?Oil?andGas?Resource)情形——2025年美国原油产量升至1363万桶/天,布伦特油价升至81美元/桶。

4、HOGR/LP情形——为情景2和情景3的混合,即到2025年布伦特油价升至56美元/桶,原油产量升至1169万桶/天。

除此之外,正如上文所提及的,API的调查显示,美国原油出口禁令解除对美国经济增长、社会就业、商品贸易以及居民消费等方面同样产生诸多益处。不过,除了积极影响之外,原油出口解禁可能会随之产生诸如生态环保、温室气体排放甚至是能源安全等负面问题。此外,由于石油美元体系根深蒂固,美国重启原油出口将进一步强化石油美元的影响。同时,美国在石油市场上将由被动转化为主动,而且在原油市场的话语权也将继续提升。

2、对全球原油贸易格局的影响

美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在石油市场中扮演者重要的买家角色。而一旦实施了40年的原油出口禁令得到解除,美国扮演的角色将由买家转变为卖家。如上文所述,目前美国轻质原油供给已经严重过剩,而且,商业原油库存逼近5亿桶,创下80年来新高,战略原油库存同样高达近7亿桶。据《华尔街日报》消息,美国将从2016年1月份初期开始出口石油,德克萨斯公司将从休斯敦输油终端装载美国石油。不过,美国原油出口禁令解除之后,具体能够达到何种程度,目前尚不得而知。即便如此,我们依然认为,美国原油出口禁令的解除将深刻改变全球原油的贸易格局。

一方面,全球原油将呈现明显的结构性流向。因为美国炼油装置极为复杂,原油加工能力极强,使用的原料多为重质原油。而欧洲和亚太地区炼油能力相对偏弱,则更适合中轻质原油。因此,美国轻质原油解除出口后,全球原油流向将出现明显的品质分层。轻质原油大量流向亚太和欧洲地区炼厂,而重质原油则集中流向北美地区。当然,随着中东和南美等地炼油能力的大规模投产,将有相当部分资产原油在当地消化,原油贸易量不排除收缩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美国原油出口禁令的解除,将令全球原油市场新增一大供应源。届时,全球石油市场将呈现供应多极化、需求中心化的格局,中东、里海、非洲、美洲,供应多点开花,而需求则愈发集中于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所以,全球石油市场的格局已经在调整,而美国放开原油出口将加速格局的重整。此外,随着中东、非洲和南美等地炼油装置的不断兴建与投产,供给过剩将不断向下游蔓延。

美国本土生产大量轻质原油,因此美国对外部原油的进口需求则愈发呈现重质化需求。对非洲、中东等地的轻质原油需求进一步减弱,甚至不排除零进口的可能性。因此,非洲、中东等地的出口国将加大对亚太和欧洲地区市场的争夺力度。此外,从TPP协议角度考虑,TPP成员国之间商品贸易的零关税,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美国轻质原油的吸引力。因此,我们认为,美国原油重启出口后,将优先涌入亚太地区,其余部分则以原油互换的形式流入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等中美洲地区。

3、对原油供需形势及油价的影响

自2014年以来,由于全球经济整体表现低迷,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全球石油消费增速随之减弱。而与此同时,在美国页岩油产量持续飙升的背景之下,非OPEC带动全球石油供应维持高增长势头。因此,供需关系开始长期失衡,供应持续过剩。

据EIA公布的月报显示,2015年11月全球石油供应量约为9585万桶/天,与此同时,需求量为9451万桶/天,过剩量为134万桶/天。虽然时至今日,国际油价依然徘徊于低位,且美国石油钻井数量降幅较去年同期超过60%,但美国页岩油产量并未出现明显下滑势头。而且,中东产油国、俄罗斯及南美等产油国仍在坚持市场份额之争,产量居高不下。沙特、伊拉克和伊朗等国产量均出现明显增长势头。而且,OPEC官员曾多次表态,看好全球石油市场未来需求预期,但同时强调不减产策略,且鼓励成员国增加产量。

在供需过剩的背景下,美国原油出口禁令的解除,将进一步加剧北美市场以外的过剩局面。更何况,在伊朗与六国达成历史性协议之后,伊朗原油重返市场几乎成为既定事实,伊朗增产信誓旦旦。因此,对于全球石油供需格局而言,在经济尚未实现全面复苏的前提之下,美国原油出口将逐步加剧供应过剩局面。而石油市场供需关系的持续失衡,又将反作用于国际油价,为油价走势定下长期的利空基调,对原油走势形成长期打压。

对油价的影响,除奠定较长期的悲观氛围之外,还对两地价差和品质价差带来深刻影响。

一方面,美国原油恢复出口将化解本土轻质原油过剩的局面,长期打压WTI、LLS和加拿大原油的利空因素随之解除,上述油价将随着供需关系的逐步平衡而走强。轻质原油逐步投放海外市场,那么过剩问题将转移至布伦特油价之上,利空布伦特原油价格。因此,恢复原油出口将缩窄布伦特-WTI价差,甚至在美国经济稳步复苏的带动下,WTI将再度实现反超。

另一方面,全球石油供给过剩的问题将集中在轻质原油之上,相反,重质原油则将受到美国炼厂大规模的需求带动之下受到强劲支撑。因此,美国原油出口禁令解除也将导致全球原油价格水平出现结构性矛盾,即轻质原油价格走低,而重质原油价格相对走强,甚至可能会出现原油价格结构性倒挂的现象。

4、加速买方市场形成定价话语权转移

长期以来,原油被定义为不可再生资源。言外之意,全球原油储量有限,随着生产的不断延续,可供开采的时间会收缩,甚至储量枯竭。不过,随着原油勘探和开采技术的不断提升,原油探明储量不断增加,全球油气资产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诸如北美的页岩油和油砂、深海油田、巴西的盐下油层、极低油气以及可燃冰等等,储量的大规模提升似乎验证了石油峰值论为伪命题,石油储采比更是出现稳中增长势头。

不仅如此,在清洁能源逐渐普及的情况下,全球石油消费占比持续下滑。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油气几乎呈现三分天下的竞争格局,其中石油消费占比最大。截至2014年,石油仍然是全球的主要燃料,其占比比重为32.57%,但其市场份额已经连续15年出现下滑。天然气、核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得益于其环保效益,在全球能源消费领域得到长足发展。虽然石油在全球能源消耗中依旧占据一席之地,但长远来看,化石燃料的竞争力将进一步下降。

因此,在全球石油储量稳步攀升,石油市场供给长期过剩,化石燃料消费占比持续下滑,以及供应多极化、需求中心化贸易格局的大背景下,全球石油市场正加速步入买方市场。一旦商品市场中买家占据主动,对商品价格将带来较强打压。而且,从全球石油需求地位来看,亚太地区将是未来全球需求的中心。此外,也正如上文所讲,中东、非洲乃至后来的北美原油出口国将激烈竞争亚太,尤其是中国市场。因此,中国在买方市场中将逐步占据主动,定价话语权也将水到渠成,自然得到解决。而且,目前中东产油国连续下调对亚太地区的销售价格在某种程度上也反应了这一现象。

不久前,四大国际铁矿山之一的必和必拓以私下议标方式,对两船铁矿石采用了中国铁矿石指数进行定价,这是四大国际铁矿山第一次在定价时采用中国指数。随着全球大宗商品供应过剩局面的到来,国内买方议价能力将随之增强,卖方为维护其市场份额,将更多的考虑接受买方的定价话语权。这对于中国来讲,是个巨大利好。未来全球大宗商品计价中,将会出现更多来自中国的声音。

除石油市场供需关系的长期失衡,需求重心东移的贸易格局加速推动买方市场形成之外,新能源和新技术的推广,替代能源的快速发展同样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总结

正所谓势者,时也,势随时移。维持了40年之久的美国原油出口禁令,在其自身产量大规模提升,炼厂原料错配等必要性和可行性因素的推动下,最终宣告寿终正寝。而由于美国在全球石油市场的突出地位,其原油出口禁令的解除,势必将引起全球石油供需关系、贸易格局以及其他派生影响的出现。在美国恢复原油出口的情形下,加之石油市场长期供应过剩,储量逐年攀升以及新能源和新技术的长足发展,定将合力推动全球石油市场加速步入买方市场。此举一方面将对国际油价形成较长期的打压,另一方面也将对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带来定价话语权等方面的益处!

信息来源:界面

本文地址:http://51ac.top/post/29397.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