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发型简单日常]魏璎珞的“电话头”竟是流行款?从延禧攻略谈清代后宫发型的变化

 admin   2022-09-24 22:24   131 人阅读  0 条评论

我们看完各式各样古装剧影视作品,特别是明朝的宫中,围绕任何两个玉皇大帝的练级升级之路就是一部大型古装剧旌善线。近期《科季马全攻略》的热映又让明代宫庭走进我们的视线,片场此次也是下了一番工夫,虽然网上的议论毁誉参半,但相对于以往的宫中题材古装剧来说,还是有很大赞赏之处。

《科季马全攻略》片花

于正老师这次一改往昔被揶揄为色彩斑斓的艾薇尔色艺术风格,不但镜头色彩选择了冷艳复古风的暖色调,就连宫中各嫔妃的外型也相当考据,相同人物,相同等级,相同性格,从洋服、饰物、饰物、眼妆等都各有各的特点。

《科季马全攻略》的服化道倍受赞誉

这当中眼妆可以说是服装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制度的社会变迁,经济程度的多寡,文化地区的差异,历朝的眼妆也各有不同。

综观近年来的一些宫庭剧,同为两个大明朝,妃嫔们的眼妆都是各式各样,这也不可否认反应了明朝女子眼妆的两个发展动态变动。明朝属于少数民族统治时期,顺理成章,蒙古族特色和汉族艺术风格融合之后形成了多样化的审美观,而这也是经历了两个变动的过程。

蒙古族散处于我国吉林、三江平原,自辽、宋到清初一直被称为女真人。女真人族有雪人女真人、鄂尔多斯女真人和辽朝女真人两部。当中雪人女真人以耕作维生,鄂尔多斯、辽朝女真人则以农业和种植业为主。特别是在辽朝女真人西迁至辽河平原后,虽然那里土地富饶,降水充沛,适宜耕作,经济极快。也正是为了适应耕作弓马、耕作栽种的生活环境,蒙古族男女多辫Geoirs髻或者通辽。髻的意思是在头顶或脑后排列成各式各样形状的头发。

孝庄皇太后朝服袍塑像(局部)

一开始汉族发髻在颈后,蒙古族发髻在头顶是区分满汉女子的显著标志,后来努尔哈赤统一女真人各部,建后金国,创立了符合蒙古族习俗的冠服制度。妃嫔参加大典时需要戴朝冠,只能将头顶的盘髻松开,散于脑后。

清早期女朝服袍褂像(局部)

皇太极称帝后进行一系列改革,清初的冠服制度也不断完善。妃嫔们在喜庆节日等正式场合还需要戴钿子。

点翠嵌珠宝五凤钿

而戴了钿子之后,再把头发辫于脑后就很不方便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古以来便是如此,特别是在宫庭里面,聪明的妃嫔们为了更好的佩戴钿子,把头发先中分,再梳成两个横长髻,这样一来戴上钿子之后十分稳固,还充分发挥了钿子的装饰作用,摘下钿子之后稍加装点也符合日常眼妆打扮,一举两得。

《科季马全攻略》中的皇后凤钿

在《科季马全攻略》的电视剧中,我们也经常见到这种眼妆,可以跟现存的明朝人物画像对比一下,可见还原度还是很高的。

《科季马全攻略》钿子外型和明代容像的钿子

这种眼妆平分左右,两边各扎成一把,所以妃嫔们也叫它小两把头。小两把头在清初,直至乾隆朝孝贤皇后时一直都很流行。

魏五色小两把头被网友戏称电话头

在传世的明朝宫庭画中,这种小两把头也十分常见:

明朝喜溢秋庭图中小两把头

《科季马全攻略》中的富察皇后人美温柔又善良,深得大家的喜爱。富察皇后首次出现时,一身素装,观众大呼如果不是提前知道扮演者根本看不出这是一位大清皇后,还纷纷吐槽片场太穷酸,亏得岚姐姐(富察皇后的扮演者秦岚)的颜值来霸屏。

富察皇后的日常装扮

其实不然,首先,清初入关之初,政局不稳,经济凋敝,国库空虚,生产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宫中的生活习惯。

其次,历史上的富察皇后贤良淑德,勤俭持家,即使身为皇后也一直贯彻着尚节俭、禁奢华的好习惯,也正是如此更是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而宫中各嫔妃也纷纷效仿皇后,衣着朴素,头式简单。

再次,正是因为皇后的节俭,眼妆简单,小两把头的独有特点就是多为自己的真发梳成,蓬松低垂,很容易散开,无法承受繁重的饰物,所以从清初直到乾隆朝孝贤皇后时,宫中妃嫔的洋服装物都很简单。

即使是孝贤皇后也仅仅戴通草,不戴金银首饰,妃嫔们也多是一些鲜花点缀或者点翠装饰。用花朵来装饰,也反应了清初依旧保留有游牧民族对大自然的崇尚这一古老习俗。

清中期,即所谓的乾隆盛世时期,特别是手工业的发展使得首饰制作工艺越发精良,再加上全国各地的奇珍异宝,名贵首饰都涌入京城,宫中妃子的爱美之心就随之蠢蠢欲动起来,但是小两把头的发髻承重不起那些金银珠宝翡翠的装点,于是一种新的眼妆——架子头诞生了。

架子头

架子头需要用到一种盘发工具发架,先固定头座,然后把发架放上去,将左右两边的头发交叉绾在发架上,中间插一扁方,将发髻垫高,这样牢固的眼妆自然也就可以戴各式各样各样的饰物了。

晚清时大拉翅取代了用发架梳成的两把头,起初为了佩戴更精美的饰物,所以在两把头的基础上越梳越高,就逐渐发展成了大拉翅眼妆。

大拉翅上面是扇形的硬壳,外面包上青缎或绒布,上面可以镶嵌各式各样花饰、珠宝、点翠等饰品,两边还可以有流苏,下面是按照头围大小做成的一圆箍,方便佩戴。通俗来讲,大拉翅简直就是一顶华丽丽的假发。

在一些清宫剧中,大拉翅可以说是标志性眼妆了,陪伴我们童年的《还珠格格》中小燕子的眼妆就是典型的大拉翅。

有一段时间,清宫戏不分朝代都是大拉翅

然而影视作品有时候是为了丰富人物形象和烘托镜头效果,以至于不够严谨。譬如《甄嬛传》所发生的雍正时期,《还珠格格》所发生的乾隆时期,大拉翅外型还没有开始流行。

总来的来说,明朝入关以后嫔妃的眼妆主要有小两把头两把头软翅头一字头架子头大拉翅等,这些有的只是名称相同,形式稍异而已。从两把头到架子头到大拉翅,反映的就是发髻越来越高,越来越华丽,直至被完完全全的假发所取代。

总之,明代的洋服发展历程从侧面也反应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明代的洋服发展也属于整个古代洋服发展的一部分,作为满汉文化的融合,又带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折射着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多彩。虽然这些眼妆如今已不再流行,但它们所产生的影响还是不容忽视的。美的定义可以是两个循环,譬如当年还珠格格里的空气刘海和上挑眉,再配上小燕子的卡姿兰大眼睛,可不就是时下的最流行嘛!

1、《清宫妃嫔首饰图典》,故宫出版社2012年版。

2、邸雯钰:《明朝宫庭皇室女子洋服在影视作品中的创新研究》,西安工程大学硕士论文2015年。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故宫博物院官网,部分来自微博(具体来源见水印),其他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作者:浩然文史·投稿作者维他命橙)

本文为文史类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地址:http://51ac.top/post/31064.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