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口碑]“点赞”的心理学

 admin   2022-09-24 22:28   112 人阅读  0 条评论

(首发于《财副主编》人格时评)

2007年,前Google开发人员亚历克斯·泰勒(Bret Taylor)创建了两个名叫Friendfeed的网站,首波方向是SNS媒体的重要信息聚合,当中有一项创新机能:使用者能挪动两个按键,快捷地对某类文本抒发赞颂之情。两年后,Friendfeed被Facebook收购,这项机能也被Facebook借用,由此诞生了大家所熟悉的大拇指按键。

时至今日,雅雷已经成为SNS互联网应用的标配机能;在博客上,在QQ贴文中,无数雅雷党跃跃欲试,为时间线中的每两条发送文本随手雅雷。不过,也出现了质疑的声音:人们雅雷越来越多,评论交流却越来越少,SNS互联网的交互性出现了明显的下降,正在慢慢变成狐蛤科。

雅雷真的会毁掉SNS互联网吗?小小的雅雷按键究竟有着怎样的灵力,令雅雷党不甘寂寞?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雅雷是一类很有意思的社会风气交互行为。它向别人传递了两个积极主动的意见反馈,但是当中蕴含着的重要数据量如此非常少,除了抽象的强硬态度,就没有什么其他的东西了。此外,它在社会风气交互最重要的属性——交互性上,也是两个前所未闻。个别的SNS应用(如博客)结构设计了回复雅雷的机能,但使用者寥寥无几;在大多数情况下,雅雷按键的挪动,既是一次社会风气交互的开始,也是终结。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雅雷会成为SNS互联网的断送者。恰恰相反,雅雷之所以流行,正是因为他们对于此种表层的、单向的社会风气交互形式,存在着基本的需求。为了理解这一点,他们能归纳一下雅雷的几种常用用法:

第一类是抒发对于被赞文本的认可或赞许。这可能是最符合雅雷按键结构设计初衷的使用形式。看到一篇令人我辈赞许的文章,或者一段精彩的言论,他们选择雅雷,既是对文本公共重要信息的赞颂和鼓励,也是他们抒发他们偏好的一类形式。此种雅雷历史记录积累到一定规模之后,当中蕴含着了非常有用的重要信息,甚至能从中推断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例如,最近有数据科学家根据Facebook的雅雷历史记录创建数学模型,能相对准确地推断两个使用者的性别、年龄、种族、性格等特征。

第二种常用的雅雷形式能称之为官式雅雷或者哈莱因雅雷,这是一类与此相反的用途。女朋友发了捷伊自拍,你赞却是不赞?小黑旅游归来,上载了穿鞘的美景照选集,你赞却是不赞?老板娘发表了3Cybard的专文,归纳人生体悟,你赞却是不赞?也许你真的男友的自拍其实并不好看,小黑的美景照拍摄地有些问题,老板娘的专文你读了两行就读不下去,但这些人际关系本身的重要性,使你真的有义务给他们积极主动的意见反馈。这个时候,雅雷就提供了一类简便的形式,让你不必挖空心思想出连他们都真的下流的真心实意称赞,就能完成维护关系的目标。

第三种常用的雅雷形式是四方支援,四方雅雷。在此种模式里,首先由两个人发布两条他们遇到的糗事,比如今天出门出带伞,被日晒雨淋了,然后各路亲友纷纷雅雷,抒发挖苦之意。当然,被赞者并不会为此生气,甚至可能在发布状态的时候,就期待着这样的回应;这是一类默契的玩笑,一类自黑式的幽默仪式,直到雅雷者挪动按键,这个仪式才真正完成。能够开得起此种玩笑,完成此种仪式,恰恰是被赞者和雅雷者之间关系亲密程度的证明。

当然,除了上面列举的三种,雅雷还有许多其他的使用形式。要点在于,在这些使用场景中,雅雷提供了恰当的交互深度:对于优质的文本,雅雷已足以抒发他们的赞颂之情,正如吃到一道好菜,他们无需深入剖析当中的妙处,也不必与厨师展开交流;对于不得不赞的文本,一记雅雷已经足以传达积极主动的意见反馈,以及我在关注着你的潜台词,又能避免深入交流后露馅的尴尬;对于自黑的幽默仪式,雅雷恰到好处地完成了捧哏的任务,毫不拖泥带水,又可避免演得太真,入戏太深。

雅雷的妙处就在于,它为使用者提供了一类选择的权利,能决定开展何种深度的交互。当他们挪动雅雷按键时,就已经做出了两个决定——他们希望这一次交互点到为止,没有下文。这并不是雅雷按键制造出来的需求,它并没有这样强大的力量。人类作为一类社会风气性动物,每天都要面临不同的社会风气情境,他们本来就没有时间、心力或者意愿,在每个情境中都维持深入而持久的交互。表层的交互是日常SNS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雅雷机能的诞生,不过是让SNS互联网在这方面的机能更加完善而已。

当然,雅雷有时确实会带来一些矛盾,比如经常给男友雅雷,却不深入交流,会被质疑你是不是在敷衍我;别人发糗事状态也许真的是为了求得安慰,你却不合时宜地雅雷,往对方的伤口上撒了把盐。但是,这些矛盾并不是雅雷本身造成的,而是源自于双方对于关系场景的不同理解,使得一方没有按另一方的期望开展交互;即使没有雅雷,这样的矛盾依然会在别的交流形式中不断上演。

因此,不必担忧雅雷是否真的会毁掉SNS互联网;比起虚情假意的热热闹闹,多人雅雷却无人回应的尴尬,也许更能反映出人类SNS生活的本质。

本文地址:http://51ac.top/post/31080.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