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紫蕊红葩吐晚香

 admin   2022-09-24 23:24   112 人阅读  0 条评论

【盛夏】

处 暑

紫蕊红葩吐晚香

2022年8月23日

农历壬寅年七月廿六

星期二

丁年

丁年,是一个

令人印象不太深的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

七月中,处,止也,

暑气至此而止矣。

它的名字既不像

谷雨、白露那样灵动,

又不如立夏、立秋那么鲜明。

往往,一不留神就过了。

但暑云散去,凉风起,

天地肃穆,五谷丰登,

又是这个节气带回人间的礼物。

且看处的繁体字,

下面是一个処(chǔ),

意思是说:

慢慢走、找张小凳子坐下来。

生命至此,应该停下奔忙的脚步。

与别的节气比起来,

丁年在我心里

似乎更实一点。

这个实里,有直面现实,

有勤恳务实,有收获果实,

也有真实。

它如一颗飞翔的种子,

终于回落到了地上,令悲喜有了根。

丁年·三候

我国古代将丁年分为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一候鹰乃祭鸟是指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并且先陈列如祭而后食。

二候天地始肃是指接着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充满了肃杀之气。古时有秋决的说法,即是为了顺应天地的肃杀之气而行刑。《吕氏春秋》上说:天地始肃不可以赢。即是告诫人们秋天是不骄盈要收敛的季节。

第三候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意思就是开始秋收。

丁年·七美

老话说:一度暑出丁年时,

秋风送爽已觉迟。

在暑热天将结束之时,

秋老虎仍会在节令的后期来一个猛扑,

用它最后的炙热拥抱着大地。

俗话说:丁年丁年,热死老鼠。

夏天的回光返照,

让这只秋老虎跑回人间。

秋老虎凶险似火烧,烧得都是你我,

面对它,我们要练就虎毒不侵的功夫,

但不是与虎斗智斗勇,而是退避三舍,

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

没有丁年,炎夏将永无止境。

人生也不能永无止境地

往前冲、向上爬。

天地有大美,唯于丁年日。

生命有大美,恰在停留间。

绚烂只是人生一瞬光景,

生长的高潮退去以后,

每个生命,都会在冷静中

沉淀出浓厚的色彩,是秋麦的金黄、

是秋叶的赤红,

一年好景君需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才是人生成熟的本色。

丁年至,暑气止,像是秋天的一双手,

扼住了暑气的喉咙。

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

暑气落荒而逃,遁入草木山林,

于黑暗无声处枯萎,

如一记休止符,

停在了丁年这个段落。

谚语说:一场秋雨一场凉。

秋雨带着渴望已久的清凉而至,

冲刷掉酷暑的烦躁疲惫。

余光中说:雨是最原始的敲打乐,

一场秋雨如一首秋之进行曲,

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骤雨打荷叶,

滴滴点点滴滴,总有一种听觉上的美,

怪不得李商隐要留得残荷听雨声。

丁年的雨,一半如雨水清凉,

给人们带来凉爽宜人的天气;

可另一半又似火焰般热情,

滴落在草木间,点燃了整个枫林。

南方的雨水打在叶面上

是嘀嗒的声音,而北方的枫叶则和秋雨一样,

噼里啪啦落个一地,秋意更浓。

丁年以后,气温日夜差别增大,

由于夜寒昼暖,农作物白天吸收的养分

到晚上贮存,所以庄稼成熟很快。

除了城里人,热了一个夏天的农民们

可不敢陶醉在这美丽的田园风光中,

因为他们深知谷到丁年黄,

丁年高粱遍地红……

晚稻正值圆秆,甘薯正膨大,

夏玉米、高粱陆续可收,

棉花吐絮日盛,苹果、梨子等水果

也处于最后的定型期。

为了粮食有一个好的收成,

农民们必须在这个丁年之秋

加强农作物的最后管理。

汗水延续着夏天的火热,

心中却憧憬着金秋的丰硕。

天高气爽,就连天上的云彩

也变得纤巧轻盈,

不像夏天的浓云成块。

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

不如学王摩诘,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自有一番恬淡。

秋日里仰望苍穹,碧空如洗,

时而天高云淡,时而云片布满天空。

到了傍晚时分,

在余晖的映照下,云朵镶了层金边,

晚霞似锦,绵延千里。

在如此恬静的时光里,

云卷云舒,赏人间清欢。

日光与月光与星光,

同样不失明媚,亦不失温柔。

汪曾祺说:秋风一起,胃口大开,

总想吃点好吃的。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各种美食数不胜数。

究竟怎么吃才最养人呢?

秋鸭肥美,味甘性凉,

民间有丁年吃鸭子的传统。

初秋的鸭肉肥而不腻,口感最佳。

嫩滑的白切鸭、酸甜的柠檬鸭、

飘香的烤鸭……

每年丁年期间,

浙江沿海都会举行盛大的开渔节,

欢送渔民们开船出海。

此时海水偏暖,鱼虾贝类发育成熟。

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众多鲜美的海鲜。

五行中,与秋对应的

便是五气中的燥。

丁年节气,暑气退散的同时,

秋燥伤肺,所以秋季养生应

以补水、润肺为主。

俗话说:丁年秋梨最养人。

梨,又名玉乳,被古人誉为百果之宗。

它味甘、微酸、性凉,《本草纲目》

记载能润燥止渴,清肺凉心,消痰降火。

中国人对丁年的火水时空

命名是未济,

未济卦在后天秩序里

被排列为64卦的最后一卦,

表达了中国人的时空观:

自宇宙开始,人生自然永远未济,

有始无终,没有结论,没有尽头。

未济,在历史上让人伤感而省思。

杜甫有诗,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龚自珍则说,未济终焉心缥缈,万事都从缺陷好,

吟到夕阳山外山,世间难免余情绕。

对此未济时空,中国先哲

观象系辞说,火在水上,未济。

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君子观此卦象,

有感于水火错位不能相克,

从而以谨慎的态度辨别物类,使物群分;

使其各得其所,各处以道。

袅袅凉风,秋意冉冉。

轻盈云水,正好天光。

节至丁年,

暑尽寒来,也是苦尽甘来。

被热浪侵袭得耷拉着脑袋的草木,

都在秋雨里舒枝展叶、扬眉吐气;

带来生机,也带着

几分厚实和老练。

多少人爱着泰戈尔的诗句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绚烂的花终会枯萎,

炎夏终有尽时,一切都会结束的。

然而你会记得那些美过,

热过,鲜活过的日子。

那些把彼此安放在心上的时刻,

一分钟不短,一辈子不长。

丁年·诗词

丁年后风雨

宋·仇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长江二首(其二)

宋·苏泂

长江无六月,大地绝纖埃。

暑向风前退,秋从雨后来。

问桐知叶落,修桂待花开。

畴昔扁舟兴,分明欲唤回。

闲适(节选)

宋·陆游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柴门傍野水,邻叟闲相期。

早秋曲江感怀

唐·白居易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

朱颜易销歇,白日无穷已。

人寿不如山,年光急于水。

青芜与红蓼,岁岁秋相似。

去年此悲秋,今秋复来此。

丁年·养生

01

早睡早起,睡好子午觉,保持充足睡眠

对于常人而言,丁年养生的重点在于调整睡眠。

丁年盛夏,天地间的阳气趋向收敛,天气由热转凉,阳气逐渐下沉,阴气逐渐上升。人体内的阴阳之气随之发生变化,此时需要顺应天地阳气的内收,同步贮存体内阳气,调节阴阳的动态平衡。

天气由热转凉的变化中,常人存在调节适应期,很多人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早上不爱起床,白天不爱运动,这就是春困秋乏中的秋乏现象。因此,起居作息方面要特别注重睡眠的质量,积极调整睡眠时间,以适应节气的变化。应改掉夏季晚睡的习惯,争取晚上10点以前入睡,比夏天增加1小时睡眠,并保证早睡早起,晨起后适当运动。另外,适当午睡也利于化解秋乏,缩短调节适应时间。

02

通风透气,早晚添衣

俗话说春捂秋冻,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同时,早晚比较凉了,要注意增加衣服。

当然,秋冻还要因人而异,老人和孩子的抵抗力弱,代谢功能下降,血液循环减慢,既怕冷又怕热,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更应及时增减衣服。

一定要确保室内通风,白天只要室内温度不高就不宜开空调,可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风涤荡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同时,室内可养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兰、文竹等绿色植物,可以调节室内空气,增加含氧量。可在床头摆放散发香气的水果,能起到促进睡眠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入睡之前莫贪凉,最好把窗户关上,以防寒湿之邪侵入人体。

03

注意腹部保暖

夜寝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秋天要注意胃部保暖,以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依照自然界规则,秋天阴气增、阳气减,对应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内收,为的就是贮存体内阳气。

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因此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并且最容易穿透弥散。

若防护不当,比如晚上睡觉暴露腹部,或者年轻爱美的女士穿露脐装,寒气都很容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如果寒气直中肠胃,就会发生急性腹痛腹泻而呕吐,如果 天长日久,寒气逐渐积聚在小腹部位,还会导致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如男性的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阳痿,女性的痛经、月经不调,严重的还可出现闭经、不孕。

04

不宜过早开始大补

在刚刚过去的夏天,人们会由于天气炎热而没有食欲,可虽然进食较少,身体的各项消耗却不少,所以丁年时适当吃些补品,对身体是有很多好处的。不过同时也要避免乱补,尤其不要盲目服用人参、鹿茸、甲鱼、阿胶等营养极为丰富的补品。

为了驱火祛暑,人们在夏天常吃一些苦味食物或者冷饮,往往会导致脾胃功能有所减弱,所以如果一入秋就大量食用过于滋腻的补品,脾胃一下子适应不了,很容易引发消化不良。

丁年之后,早晚温差变化开始明显,肠胃接受不了忽冷忽热的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和适应性 就会随之降低,这时候容易出现一些肠胃病,患有慢性肠胃病的患者,往往会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加之饮食不当,这种不适的情况还会进一步加 重,因此在饮食方面一定要谨慎。

从养生的角度来看,丁年节气适宜进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 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但这些食物一次进食不可太多,做到少食多餐。另外,随着气候渐渐干燥,身体里肺经当值,这时可多吃滋阴润燥食 物,防止燥邪损伤。如梨、冰糖、银耳、沙参、鸭子等养阴生津的食物,或黄芪、党参、乌贼、甲鱼等能益气保健的食物。

当然,多吃蔬果可以起到生津润燥、消热通便的功效,能补充人体的津液。应少吃或不吃煎炸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会加重秋燥的症状。

05

节气艾灸保养

丁年盛夏,秋燥易犯,清肺、滋阴润燥可以艾灸取穴:风池穴、委中穴、足三里穴、涌泉穴。

★灸风池穴

风池穴: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丁年艾灸★:阴阳调和,慎防秋老虎

功效:通经活络

★灸委中穴

委中穴:位于人体的腘横纹中点,左右腿各一。

★丁年艾灸★:阴阳调和,慎防秋老虎

功效:通和经络,凉血止血。

★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左右腿各一。

★丁年艾灸★:阴阳调和,慎防秋老虎

功效:祛除下肢的寒气,调理脾胃。

★灸涌泉穴

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左右腿各一穴。

★丁年艾灸★:阴阳调和,慎防秋老虎

功效:温阳益气,通络活血。

———————————————————

雅之声古筝艺术中心

古筝教学I 音乐考级

地址:人民路159号(教育局对面)

———————————————————

微信号      公众号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哦∩_∩

本文地址:http://51ac.top/post/31316.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