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20130819网络诈骗眼见非实

 admin   2022-09-25 00:10   128 人阅读  0 条评论

播出:

CCTV-1

8月19日19:38

CCTV-新闻报道

8月19日19:38

播映:

CCTV-新闻报道

8月20日03:45

CCTV-新闻报道

8月20日05:45

音频截屏

音频截屏

音频截屏

央视网消息(北京青年报):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通讯实施的诈欺,大家并不陌生,大家对这类犯罪的警惕性也越来越高。比如最早,信息诈欺、互联网诈欺大多是通过文字短信来实施的,但很快大家就识破了这招。文字不行了,骗子又开始在语音诈欺上想办法。他会打电话,冒充好久不见的亲戚朋友,诱你受骗。可时间一久,这招大家也有警惕了,耳闻其声,也不上当了。于是,骗子只能改弦更张、手段升级,继续设计出更有欺骗性的陷阱。

周先生在徐州从事建材生意,平时和客户、亲友联系沟通几乎都是用QQ。一天,周先生和远在美国留学的小侄子进行音频聊天时,小侄子突然提出想找他借点钱急用。

侄子找他借钱,这让周先生有些疑惑,按理说他应该直接找自己的父母借,怎么会向叔叔开口呢?当时小侄子的解释是:父母都在外地,汇钱不方便,所以嘱咐他找叔叔借钱。周先生很快放下了顾虑,因为坐在电脑前和他进行音频聊天的人确实是自己的侄子,所以肯定不会有问题。

12万元就这样打到了小侄子"同学"的银行账户。可是,几天后,周先生和哥哥说起此事,他居然对儿子借钱的事情一无所知。他们急忙打电话到美国核实,小侄子说从来没有借过同学钱,更别提要还钱给同学了,借钱买车的事纯属无中生有。周先生这才意识到自己遇上了骗子,于是急忙报了警。但同时让周先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就算是跟自己聊天的人是骗子,可从当时的音频上千真万确看到的就是自己的亲侄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周先生碰到的正是现在悄悄兴起的一种新型互联网音频诈欺。像周先生所碰到的情况,明明是骗子在和自己聊天,但是音频上出现的却是自己熟识的人。看似不可思议,但对骗子来讲实现起来并不复杂:首先,诈欺团伙通过使用木马病毒盗取的QQ号和密码进入此QQ主人的互联网社交圈,通过观察,找到与QQ主人关系亲密的聊天对象,待时机成熟再冒充QQ主人与他们直接进行互联网文字聊天,以急需用钱为由向其父母或朋友实施诈欺。到这一步为止,还都算是一些老伎俩。随着人们的警惕性越来越高,光靠文字交流骗子们经常露馅,要让对方相信,还需要让对方看到QQ原主人的音频,于是骗子们就打起了一些特殊软件的主意。

在警方查封的一家出售电脑零配件的店铺里,店主承认有时候他会应某些特殊顾客的要求,安装一些特殊的的软件。

音频录制器,其中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在音频聊天时录下对方的动态影像。记者尝试使用了一款音频录制器,在与同事过程中轻易录制下对方的音频,而对方完全无法察觉。

而犯罪嫌疑人在准备盗号之前,通常会找各种理由和QQ号的主人进行音频聊天,或者通过木马遥控打开QQ号主人的音频摄像头,利用音频录制器神不知鬼不觉地录下对方的图像。然后在与QQ主人的亲友QQ聊天时,以录制好的画面代替QQ音频的画面进行诈欺。但是打开音频却不说话这岂不更让人怀疑?骗子们自有对策,通常他们都以话筒出故障,或者嗓子发炎不能说话搪塞过去,只用文字进行交流。如此一来,确实让不少人上了当。

"岂料为实"未必实;"防不胜防"更得防。警方统计,仅今年5月份以来,全国类似的报警至少有6000多起,受害人被骗少则数千元,多则几百万元。那这样的犯罪,就没法识破吗?当然不是。来看防骗招数。

防骗招数一:点击链接要慎重 密码不要随意给

据警方介绍,嫌疑人常用的盗号手段就是,加入QQ聊天群,在和群里人混熟之后放入带有木马病毒的网址链接,吸引大家点击,趁机盗取QQ密码。

防骗招数二:互联网可疑信息 一定要跟本人确认核实

一旦盗号成功,犯罪嫌疑人会花很长的时间来搜集整理QQ号主人的信息。根据警方的建议,不管要求汇款的理由如何紧急,用传统的手段,比如打电话进行确认都是避免损失的有效手段。

防骗招数三:及时定期修改互联网密码

一旦发现自己的QQ号发出"异地登录"提示,存在异常登录,就必须及时修改密码,加强防范意识。

老百姓是应该多学点互联网防骗知识,但防范互联网犯罪却不能只靠普通老百姓。毕竟,互联网犯罪属于高科技犯罪、高智商犯罪,要求老百姓有对付它的本领,不应该也不可能。所以,打击互联网犯罪,更多地还要依靠严格执法和科技进步。支持国家依法管理互联网,就是维护我们的利益。

本文地址:http://51ac.top/post/31521.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