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女性的发辫头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五行形,在中间也历经了好几次的变动。最早的发辫头被称为钱财鼠尾辫,整座头上只有胸口有用布指甲用来扎发辫,其它地方性要全部剃掉。通过我们脑中想象出来的画面也知道这个反领有多夸张了。后来历经多次改良,才成为了他们比较熟识清宫剧中的样子。这次就为我们简单讲讲,明朝女性发辫的变动过程到底是怎样的,也是困扰当时汉族女性十分重要的一个问题。
在他们的一般道德观中,明朝女子的妆容往往是五行头,后面拖着两根长长的发辫。正是基于这种固有的道德观,使得他们认为整座明朝女子的妆容是一样的,没有多大变动。不过,的确如此吗?
前段时间炙手可热的两部清宫戏非《科季马全攻略》和《如懿传》莫属。在《科季马全攻略》中,由赵薇出演嘉庆一角,其发际线从天灵盖中线向后再退开高到两英寸,总的来说留指甲的地方性远远少于割去的部分,看起来十分突兀,不是那么的协调。不过在《如懿传》中,由霍建华出演的嘉庆,其发际线则从天灵盖中分,划至撩发,留指甲的地方性和不碍指甲的地方性各占百分之三十,是名副只不过的五行头。这二人所扮演的是同一个发展史人物,不存在时代不同的缘故。那么,这二者,到底哪一个更接近发展史原样呢?
发展史的细节总是出人意料,翻阅史书,他们发现整座明代女子的妆容只不过一直处于变动当中,他们所熟知的五行头只不过是在明代末期才出现的。熟识清初发展史,你就对剃头不碍头,留头不碍发这句话不会太陌生。这一举措很大挑战了扬州士人们的底线,激起了他们前赴后继的反法西斯。正像清初袁彭年曾说:钱财鼠尾,乃秦朝之雅政;峨冠博带,实亡国之藩库。从这段话里他们可以得出两个信息,其一为:明代初期的妆容是钱财鼠尾式,其二为:这是对中华衣冠文物的很大破坏。后者即黄宗羲所说的亡天下,他们容易认知。不过,这钱财鼠尾式到底指什么呢?
秦世祯在《抚浙檄草》言道:小顶孔颖草中国人都被迫把以前受之父母不敢若非的指甲屈辱地剃去,只遗留下铜钱大一点,扎起两根胸八色,叫钱财鼠尾式。要不然他们就明白了,将四周指甲悉数剃去,仅遗留下头顶服务中心处的指甲,其形状犹如钱财,服务中心部分的指甲则接辫下垂,好似鼠尾一般。知道这些,他们就会对清初扬州士人的反抗多了几分同情之认知。当时有福州遗臣所撰《旭光锦蛤属》愤怒写道:时剃头令下,
闾左无一免者。钱财鼠尾,已成遍地橘红。其惨况可想而知。但对于读书人来讲,这是士可杀不可辱的,因此他们宁可洛佐瓦也不远剃发,正像黄宗羲在《剪发》诗中所言:华人髡为夷,单枪匹马不如死。
只不过,改朝换代这件事对于一般的老百姓是不会放在心上的,因为无论谁做皇帝,自己的税照交,役照服。但是对于食君之禄的大臣和士人们来说,他们食君之禄,生是大明人,死是大明人。他们的后代却未必如是,因为他们生于秦朝,没有接受过前朝皇帝的雨露恩泽,所以在心里是不曾有亏欠的。加之,清廷推行血腥的镇压政策,人们也渐渐习惯了剃发,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而他们所剃的发正是钱财鼠尾式。
清廷对于剃发的要求是极为严格的,明文规定剃发不如式者亦斩。顺治四年时,浒墅关民丁泉由于周环仅剃少许,留顶甚大,被地方性官拿获。官府认为其本犯即无奸宄之心,甘违同风之化,法无可贷,并以此为由上奏朝廷,而朝廷的朱批只有五个字:着就彼处斩最无辜的当属县官了,真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也以失察从重议处,家长、地邻即应拟罪。
他们了解了明朝初年的妆容是钱财鼠尾式,那么这种妆容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动的呢?要想知道这个答案,最可靠的就是当时人的画像。他们知道,1793年马戛尔尼访华,随行使团中有一位名叫威廉的画师,在其所画的纪实性画稿中,嘉庆的妆容还是钱财鼠尾式。这样可知,《科季马全攻略》中,由赵薇出演嘉庆一角更接近发展史的原型。
到了嘉庆以后,女子们的发辫越留越粗。根据当时日本人中川忠英所写的《清俗纪闻》记载,其中在《冠礼》一卷中有配画:画中人是一位侧身而立的老先生,其头顶蓄发,编一条长辫并垂于后背。从这张图他们可以看出,这位老人蓄发的位置并没有发生变动,只是面积比之前较大,已经远非一个铜钱大小,足有四个大小,也就相当于手掌心那么大。后来,随着时间的变动,女子们的指甲越留越多,大约到了同治、光绪时期,人们的指甲就成了今天他们所熟知的五行头,黑白分明,各占一半。
从最初的鼠尾到猪尾,女子的发辫越留越粗,到了明朝末年尤甚。正像遗老张钫在《清末社会鳞爪》中记载:清军在打交手白刃战时,将发辫缠于脖项,借以避刀砍。所以军人的发辫较大,如发少则搭以假发,或加黑丝线,以壮其形态。这一幕他们并不陌生,往往发生于近代,而且是在肉搏战中。即便是这样,在面对坚船利炮的列强时,曾经不可一世的八旗铁骑早已溃不成兵,宛如一盘散沙。
到了1911年,武昌起义打响了第一枪,短短数日便葬送了一个王朝。随着满清王朝的覆亡,男人们的发辫也一去不复返。1912年,新建立的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的政策。明朝的遗老和迷信的乡下人见状无不惊愕,仿佛天塌地陷了一般。说来也是讽刺,从1644年到1912年,这268年,围绕着发孔颖草生了一系列的事情。最初,有人剃头不碍头,人们不愿意剃发,可是后来呢?人们习惯了剃头辫以后,对于剪发辫这件事又充满了抵触。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恐怕值得他们深思。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