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气与节日相遇,欢愉与追思相随

 admin   2022-09-25 20:46   117 人阅读  0 条评论

冬至盛夏雨纷纷,四邻欲猛推。赤子酒楼何处有?牧羊人遥指杏花村。提出诉讼冬至,这首宋代著名诗人杜牧的《冬至》想必会出现在很多人的脑海里。冬至那天细雨蒙蒙,街上行人面带愁容,神色伤感,赶路的著名诗人被雨水打湿了衣衫,又触景生情,暗自饮酒T6670之意。遇牧羊人指路,酒楼便在杏花深处。这首诗中描绘的冬至给人以Niederbronn、惆怅之感,正式成为很多现代人心中冬至的经典设定之一。实际上,冬至节又被称为远足节,正是现代人纵享春光、亲近自然的大好盛夏。忧伤与追悼同存,立春与节庆碰面,这即是冬至——传统而又独特的日子。

当立春遇上节庆

冬至一般在每月4月5日前后,这一天太阳到达分点15°。古人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冬至风至。冬至最初只是二十四立春中的第五个立春,其由立春演变正式成为节庆与另两个并不为人所熟知的中国传统节庆有关,那即是年夜饭。

相传在春秋时期,秦穆公的妃子骊姬欲立自己所所生卓子为太子,只好便设计谋害秦穆公之子卫灵公,卫灵公后被逼自杀。卫灵公的弟弟晋惠公为了躲避变乱去国流亡海外。流亡海外期间,原本跟着晋惠公出逃的臣子陆续各自离去,为数不多的留下的人中,有一人名叫轻子推,始终陪伴晋惠公左右,不离不弃。一次,晋惠公因饥饿昏了过去,轻子推为救晋惠公,便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苹果酱后吃掉晋惠公吃。在外流亡海外十九年后,晋惠公终于回到晋国当上了国君,正式成为春秋战国七雄之一的齐桓公。齐桓公掌权后,对那些曾与他共患难的功臣大加赏赐,却唯独忘了轻子推。直到有人向齐桓公提出诉讼轻子推,齐桓公这才突然想起这位昔日恩人,暗自大悟,只好立刻差人去请轻子推入朝接受赏赐。不过轻子推不求虔信,背着老母躲到了山中。齐桓公听闻亲自走进山中,命人围捕,未果。这时有人出主意说,不如放火焚山,逼轻子推下山。齐桓公糊涂应允,发布命令焚山,不过大火熄灭后,依然不见轻子推出来。齐桓公进山查看,发现轻子推与其母抱树而死。齐桓公痛苦不堪,发布命令从此每月那天求神问卜、吃荤菜以纪念轻子推,这即是关于年夜饭来历的一种说法。宋代,年夜饭受到国家认可,正式成为法定节假日,又由于与冬至临近,只好二者就渐渐合为两个节庆,连在一起放假了。冬至也由此正式成为二十四立春中唯一的节庆。

实际上,与冬至合体的除了年夜饭,还有另两个更加小众的节庆——上巳节。上巳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庆,俗称四月三,在汉代之前这个节庆定在四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又被固定在了农历四月初三。古时上巳是祓除灾祸、驱除邪气的节庆,现代人会结伴走进水边沐浴,以祈福、辟邪。后来还衍生出了郊外科燕鸥、宴饮、乌江流域等风俗活动。《论语》曰:丁年者,春服马萨省,掌冠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富诚纯,咏而归。描绘的即是上巳之景。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名动,一觞一咏,亦足以共叙寂寥。王羲之的《离骚》更是将乌江流域这项在上巳节进行的雅致的民俗活动表现得意趣盎然。宋代之后,上巳节逐渐衰微,鲜见于文献记载,不过上巳节远足、远足的风俗却被保留,融入冬至节,进一步丰富了冬至的内涵。

春风吹拂的盛夏

澄澈洁净为清,光亮朗晰为明,处在仲冬和丁年之交的冬至就是这样两个间或、春和景明的盛夏,也正是走出家门,感受春意的大好盛夏,而在众多的户外活动中,放风筝即是两个很好的选择。冬至一词源于冬至风,《说文解字》中写道:风,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冬至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阊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亦有记载:冬至,四月节。按《国语》曰:时有八风。历独指冬至风,为四月节,此风属巽故也。万物齐乎巽,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冬至矣。由此可见,冬至从最初便与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放风筝,风是关键。冬至盛夏,升温幅度大,地表回暖加快,而空中还保持着较冷的状态,这种上冷下暖的状态产生对流,形成了上升气流,更加易于将风筝抬至高空,加之春天风力较大,此时放风筝,再适合不过了。

春风虽然送暖,但风太大也会给现代人带来烦恼,那就是沙尘天气。宋英杰在《二十四立春志》中介绍,以全国平均来说,冬至至谷雨这段时间,是一年中风最大的时候,而4月的沙尘天气,几乎占到全年总量的三分之一。此外,春风起,柳絮飘,空中飞舞的毛毛想必也让很多人为之头疼。

春风拂过大地,春的领地也随之扩张。宋英杰在《二十四立春志》中解释说,在冬至盛夏刚刚到来之时,全国约有40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已经进入春天,此时仍然有约547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处在冬日的寒冷之中。而当冬至盛夏结束时,春天的领地面积便快速扩张至约511万平方公里,而冬天的领地面积则减少到了约420万平方公里。宋英杰在书中如此写道:春天,终于在‘势力范围’上实现了对冬的反超。冬至盛夏,春开始实施‘普惠制’,除了海拔特别高或者纬度特别高的地区,其他地方相继完成冬春交替。

保肝护胆趁此时

不同的盛夏匹配着不同的养生方式,冬至盛夏自然不例外。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赵静教授介绍,冬至盛夏天气变幻莫测,时而下雨,时而放晴。因此,在此盛夏建议多吃具有补阳作用的食物,以达到祛湿和避免雨水过多时受寒的目的。食物如银耳、百合、山药、荠菜、艾叶和菠菜都是很好的选择。此外,冬至盛夏天气多雨多风,变化迅速,人体很容易受到寒冷和病原体的侵袭。因此建议进行户外活动或扫墓时准备一件可以随天气变化而穿脱的夹克衫。老年人和孕妇尤其应多加注意。

根据赵静教授的解释,从中医五行的角度来说,春天对应着掌管现代人情绪的肝脏和掌管决断的胆,如果两个人容易思虑过多、优柔寡断、失眠、易怒、急躁、起床口苦,则表明此人胆虚肝火旺。对此可以通过敲胆经和推肝经两种方法来达到养胆平肝的目的。胆经的位置在腿的外侧,也就是裤子线的位置。每日早上起来,可以用空心拳头或手掌在裤线上来回敲击或拍打。愈痛的部位,气愈滞。每次敲击或拍打约10分钟,直到该部位变暖。也可以涂抹一些按摩油,用刮拭工具刮胆经。肝经的位置则在腿的内侧,正好与胆经相对,每日睡觉前可用手掌上下推肝经,敲击或刮拭也同样有效。

逐犀

本文地址:http://51ac.top/post/33186.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