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中,他们协力繁殖
——禽流感下的亲子活动光阴
郑艳
杨伯涛
惟有小孩,让他们关连今后
范协洪
郑艳是《教学改革评论》杂志的主编,衡阳市二中16岁少年王阳明煦的妈妈。因禽流感而宅家的光阴里,郑艳真实的记录,呈现的是长沙一对普通母女怎样彼此扶持、积攒能量、向深处探寻的画卷。系列讲座一本开卷,同看一部电影,边煮饭边听中篇……点点滴滴微小的日常日常生活,都在滋润心智,不无节约。
在禽流感时期,较好心智健康的亲子活动亲密关系、家庭成员亲密关系,能够冰冻恐惧,再生情绪,是家庭成员也是社会风气的同轴。但这种亲密关系的建立非难事之功,家人间的情感交流方式、信念切合广度,从不是主导力量、中流砥柱。禽流感四起的孤帆之下,科水狼以较好教育理念、广度理性思考和向上信念追求为厚实终极目标的亲子活动家庭成员,方有清风清风般的日常日常生活小溪。否则,一个月被禁锢的封闭空间里,家人之间失去日常日常生活的弹性、安全距离,少许的波皮夫、无关大局的火光都可能演化成雨夜的大战。郑艳与儿子的禽流感光阴,是心智健康、温情亲子活动亲密关系的真实写照与先行者。
世界永远充满着不确定性。灾难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只是在光阴深居的平日,他们意识不到。陡然来临的新冠禽流感,猛然翻开了常常被遮挡的日常生活事实真相,也触扪到家之终极目标、人之根砥的最厚实部分。
秋分过后,就是冬至、短萼,就是丁年。丙子年的春天,忽然打着呼哨过去了。怎样更进一步入地重构小孩对生命的理解、对家庭成员的知觉、对社会风气的认识?这,也是自认是父母的一道试题。
毕竟,惟有小孩,能让他们与今后有更进一步更好的关连。
1 在间歇中繁殖,收获对基本常识的尊重
妈妈,我在微信上捐了两百元给武汉红十字会,还下单订购了一双喜欢的篮球鞋。余下部分,留着零用。正月初八早上,小孩告诉我。我心头一热,默默感动。
除夕夜,我把两千元压岁钱交给15岁的小孩,对他说,由他自由支配,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没有要求,小孩却为支援武汉医疗人员的防护用品捐款,默默尽了一份心意。
3月10日中午,小孩给衡阳市二中86届学长罗征伯伯写了一封信。罗征是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神经外科的专家,也是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支援湖北第三批医疗队队员。小孩读到他写下的武汉抗疫故事很感动,提笔给学长写了一封信。两天后,小孩收到了罗征学长的回信,他很开心。
小孩所做的这些,和禽流感发生以来他们一直和小孩保持思想沟通有关。
丙子年这个特殊春节,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一起思考与个体生命息息相关的核心问题:什么叫国家?什么叫责任?什么叫科学?什么叫敬畏?什么叫与子同袍?……
我觉得,那些数字,那些故事、人物、信念,那些真实的一切,应该让小孩知道。面对禽流感,除了做好心智健康防护、完成作业课业,更需要锤炼日常生活素养,体知家国大义,了解社会风气运行,发现人性之光,学会敬畏生命、敬畏自然。
每天早上,他们都会协力关注禽流感发布。每天晚上,我都会和在省人民医院当护士长的妹妹通话,并特地把免提打开,让小孩听到小姨的心智健康提醒或是小姨转述的支援武汉同事们的前线情况和感慨。我向小孩介绍医生入职时宣誓的希波克拉底誓言,让小孩更能体会什么叫医者仁心,什么叫使命与担当。
这场灾难是一面镜子,照出世间百态、人情冷暖。但每天早晨和小孩的交流,我都会让他看禽流感下普通人的行动:医生护士主动奔赴前线奋不顾身地救治病人;科研人员在社交网络广泛传播消毒、防护指南;企业捐助医疗、食品物资;勇敢的建筑工人从外地赶赴武汉参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争分夺秒;朴实的农民拖着最新鲜的蔬菜送到灾区,分文不取;那么多百姓默默承受着隔离损失,甚至,他们中最贫困的一些人也把自己的血汗钱捐出来,希望帮助武汉和国家渡过难关。
复杂的情绪里,一个个闪闪发亮的普通人和他们正在做的事,带给他们感动和力量。我对小孩说:平凡的他们,没有能力上前线抗疫,甚至不能去做志愿者;惟有认真隔离,保护好自己,不添乱,不占用医疗资源;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有效管理自己的时间与情绪,在间歇中繁殖,收获对基本常识的尊重,对习惯的养成,对能力的积攒;以温暖与真情,增强心智的免疫力。
2 阅读是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英国作家毛姆说:阅读是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这个特殊的超长版寒假,小孩父亲因为岗位职责长时间值班,我和子煦朝夕相处,认真隔离。我妹妹一家都是医务工作者,她曾在非典期间参与抢救病人,汶川地震后奔赴四川成为医疗救助队员。对妹妹的牵系使得我对于禽流感中的伤痛特别敏感。这个过程中,亲子活动系列讲座帮助我转移了情绪、减轻了恐惧、获得了安定。他们的读是宽泛的,包括读纸书,听音频书,看相关视频。
二月份母女系列讲座了法国数学家米卡埃尔·洛奈的《万物皆数》,增强对数学之美的感知。儿子推荐我阅读丹·布朗的小说《本源》,希望我更多今后意识,多思考科学与宗教、技术与艺术;我推荐儿子阅读朱幼棣《后望书》,希望儿子增强对深入田野调查的知觉,增强对人文信念的敬意……
2月15日,子煦和我一起在线收看徐扬生院士讲座直播谈读书与人生,这位人工智能专家,天上有颗星以他名字命名,叫徐扬生星。他们都读过徐院士的教育随笔《摆渡人》,非常喜欢。
在厨房碎碎忙时,他们以听书的方式重温经典。听书令准备食物的过程变得充实,一边听经典一边做菜,任务式餐食变成了创作式,趣味与烟火齐飞。他们听完了《月亮与六便士》《了不起的盖茨比》《包法利夫人》,现在正在听《约翰·克利斯朵夫》。
晚上,他们协力观影。国产影片《亲爱的》和《地久天长》都聚焦失孤家庭成员,令子煦更懂得小孩之于父母的意义。奥斯卡年度影片《寄生虫》《小丑》令他们在沉重中省思,《黑水》令他们体知理想的纯粹与良知的坚韧。看过美国电影《传染病》后,他们对瘟疫多了理性的了解;看过《切尔诺贝利》后,他们更懂得科学家的天真和对事实真相追索的价值与可贵。惟有在灾难中汲取足够多的经验和教训,才能获得保护今后的能力和见识。
朱光潜先生以此身、此时、此地作为座右铭。凡此身应该做而能够做的事,决不推诿给别人;凡此时应该做而能够做的事,决不推延到将来;凡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等待想象中更好的境地。
这个特殊的春节,我和小孩一起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这些思考会参与重构小孩对生命的理解,对家庭成员的知觉,对社会风气和国家秩序的认同。于我,也更强化了对个体意义的知觉。
3 日常生活即教育
在这个超长版的假期,我没有催促子煦写作业、上网课。放手由小孩自己规划作业进度和时间安排。
我只是强调:自主学习应该伴随一个人终生。我对小孩说,妈妈愿意每天和他一起关注当下,陪伴他阅读有思想的书,看好电影,运动。
子煦列出了他们的计划:早晨起床后各自做早操;早餐时段交流禽流感,分析各种信息;上午儿子写作业、母亲在线办公或做自己的功课;中午两点儿子玩电游一小时,希望母亲多睡午觉不要打扰。三点后儿子母亲各自阅读。晚上一起观影。上午、下午、晚上各运动20分钟。
我认可小孩的计划,建议增加家务环节,即:妈妈煮饭、儿子洗碗,轮流拖地。
这个特殊的春节假期,我和子煦每天24小时朝夕相处,看到他在真实情境下的成长,更进一步入地体会到了陶行知先生说的日常生活即教育。我记下了小孩把我出差用的便携小喷瓶洗干净装上酒精,叮嘱我喷手、消毒,记下了他做家务由马虎到一点点整洁。我还记下了他做蛋糕、炒菜的进步。
正月十四黄昏,做完简单晚餐后,我接到妹妹电话,等我回到饭桌边,发现我的餐盘里多了一个煎蛋。对面的子煦笑着说:妈妈,他们今天没有吃鸡蛋,我刚才急匆匆添了煎蛋。不过不熟练,没煎好。他餐盘里那个蛋有点糊,边缘都黑了,他把相对好的留给了妈妈。我要和他换,小孩坚决不肯。
第二天元宵节,子煦又实践煎蛋,这次用的平底锅,就进步多了。正月十六日晚餐,就是小孩下厨做的鸡蛋卷心菜黑木耳炒面,他还笑着告诉我放了黑胡椒粉。
我对小孩说,经过这次禽流感,得注意用公筷。在家,也尽量用餐盘分餐。我把隔离期做的一蔬一饭,选择部分存档。读书、听书、做美食,都是养护心的过程,心在,皆在。
月底,子煦满16岁。月初他们约定好,他尽可能多运动,控制饮食。如果减肥2.5公斤,就随他自己选择一千元以内的生日礼物。他抽时间陪伴妈妈再系列讲座两本书,书目由妈妈挑选,就算是送给妈妈的最好礼物。他们购买的跑步机因禽流感物流延迟半个月,也终于到达了。小孩每天积极早操、跑步、跳绳,我也跟着增加了运动量。
3月20日,秋分。晨起子煦称重量,又瘦了2.5公斤。我立即兑现承诺,转账支付给他专项奖金。子煦3月份已经瘦了5.5公斤。我对小孩说,如果你在高中三年,坚持这样的自我管理状态,到18岁时,你就真正可以独立了,届时妈妈会送你一个成年大礼包:一本《温暖的小孩:子煦成长记录》,一个银行卡。《温暖的小孩:子煦成长记录》将包括我写给小孩的26封书信,和我记录小孩婴幼儿阶段成长的日记。
早餐时,他们交流《非洲三万里》,我说曼德拉被囚禁27年,他在监狱里坚持锻炼、坚持自学,硬是把这段光阴转化为坚韧的磨砺。他活到了九十多岁,始终保有热腾腾的生命力。小孩说,是啊!
我说,这段隔离期,妈妈见证你锻炼、阅读、游戏、做餐食,这些协力组成了日常生活的维度。坚持这样的状态,今后即便把他们扔进泥潭里,他们也可以快乐地玩泥巴。
4 好的母女情,只在两个独立的人格之间存在
我挑选的第一本三月亲子活动系列讲座书,是蔡皋先生的《一蔸雨水一蔸禾》。
这本书一年前出版时,我是最早的读者之一。太喜欢,买了许多本,当作礼物送给师友们。当时立即就推荐给儿子阅读了。
有生之年,庄严可以朝拜,豪迈可以奔赴,而面对美好,会怔然,会自然亲近,宛如幼童。读蔡先生的书,和她在日常生活中交流,都有这种感觉。如此日常日常生活,如此温暖,如此深刻,如此通透。这是我第一遍阅读《一蔸雨水一蔸禾》后,写在日记里的感叹。
这次,我希望小孩与我一起重温蔡奶奶这本书,小孩很欢喜。我说:纳博科夫说过,只有重读,才是真正的阅读。
许多人绘画,画欲望的沟壑。蔡皋先生画或写,画纯粹,写纯粹。纯粹中,让他们体知到,生命的丰饶与深厚,奠定在审美的基础上。一蔸雨水,一蔸禾。迎受,自在,随缘随喜,清宁芬芳。
经过这次禽流感,我更加觉得活着的每一日,都是幸存日,更加爱日常生活,爱所爱的人们。
我挑选的第二本三月亲子活动系列讲座书,是许倬云先生的《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3月4日,访问89岁许倬云先生的视频在《十三邀》播出,题为《许倬云:要有一个远见超越你未见》,我立马拉着儿子一起观看了这期访谈。关于历史和记忆、出路和今后、当下和世界;关于怎样自尊、自助、自处,怎样诚恳、潇洒、光明地活着。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更加需要他们从检索信息到独立思考,再到检视内心。
看完访谈,他们都被这种高贵的生命气息所吸引。我想,在这样的基础上阅读《万古江河》,会因内心的亲近而更愿意深入。
3月7日临睡前,我看到了孙曼丽老师访谈。77岁的曼丽老师是真正有力量的女性,坚韧、通透、大气,思路敏捷、活力满满。她说,身边许多同学、亲友,在婚姻里和另一半都是越走越远,她却和许先生越走越近。她说:我尊敬他的学识和人品,在尊敬的前提下爱他。他也同样尊敬我,依恋我。
我把这个视频分享到师友群里。附言:爱是力量,是坚定,是平衡,是看到他的努力,照顾他的身体,抚慰他的不舍,也是在智识上与爱人结为同盟。
好的爱情,只在两个独立的人格之间存在。
母女之情,亦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