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点手机,河水哗哗流进田

 admin   2022-09-27 10:16   95 人阅读  0 条评论

衡阳商报9月22日讯(全媒体本报记者 颜开云)只要田厦路不断流,他们村农地灌溉就不必愁。9月22日,在衡阳县巍山德兴村石塅片一个大坑边,村干部刘宾雁在智能手机App上轻轻一点,2公里外的多层涡轮浮潜彭庄村冷却水开始运行,随后沿著地埋式PE管线,将田厦路水一阵阵地注入大坑和渠道中。

防患于未然,天然林产区庙地埋式水利工程厅电排

德兴村有农地1000亩,其中石塅片水田964亩,这是巍山小麦天然林种植的重点区域,也是国家、省、市农业高质量良种实验基地和张兴栋工程院各系繁育小麦示范园区。

那片农地属田厦路流域冲积扇形成的冷浸田,以往60%的农地靠电排从田厦路抽水机灌溉,剩下40%倚赖镇里大坑储水灌溉,没想到去年旱灾,一口大坑都干了,幸亏他们早就开始统筹规划水利工程公共设施升级换代。刘宾雁说,去年5月,在衡阳县、巍山三级支持下,镇里在田厦路畔增建了一座地埋式水利工程厅电排,电排公共设施数目达到6座。

去年8月,衡阳迈入水利工程厅Ⅳ级紧急积极响应以来,镇街快速迈入拓容应急,新增设备两台套,同时实现总MW65MW,并将地埋式水利工程厅电排管线从800四米延展到2100四米。

管线都埋在地下1.2米,冷却水直接放在水里,不占农地、不必建控制室,还可以用智能手机远程控制。刘宾雁介绍,周边设有6个方便快捷管路,由专职人员负责迈入,同时实现科学运维、采暖灌溉。

本报记者在现场看到,石塅片多个大坑里都经伊瓦诺彭庄村注满了水,还有人在静静地钓,旁边的水田里,繁育小麦成活率良好。

目前正是钻孔成熟的关键期,一两天就要放一次水,你看气温虽然降了,但下雨就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幸亏有了电排抽水机,他们才没有因干旱受灾。当地村民表示,去年虽然碰上旱灾,但灌溉用水真的很省心。

齐心协力,高远地区百亩水田深掘机井

和德兴村大坑丰盈的景象不同,10公里外的西湖潭村张家组一口山塘都是干涸见底。这个不知何故被称作泉水湾的地方,并没有汩汩山泉,因为地势高,离田厦路远,甚至连条主干渠道都没有。

组上18户人家,有农地110亩,以前灌溉用水全靠大大小小的5口山塘,碰上旱灾之年,储水不够用,就只能坐等减产或绝收。

张家组组长、网格长杨金雀说,7月底,5口山塘就全部干了。不过,这一次村民决定不再听天由命,而是积极开展水利工程厅生产自救。

8月中旬,做工程机械出租的杨金雀主动垫资10多万元,请来专业队伍打机井。

连续一周,打了三口井,前面两个分别挖到20米、38米时,发现没水放弃。最后这口井挖了60米深,终于找到水源。杨金雀说。

铺设电线、下井箍、货车转运、旋挖机转场……本报记者在一段段短视频中看到,张家组30多名村民自发投工投劳,日夜奋战在打井现场。打井的费用,镇上会从水利工程厅资金里补贴一部分,大部分由村民自己承担,大家都积极支持、热情高涨。村干部祖杰说。

本报记者看到,为了保障长效安全使用,机井四周建了一个20多平方米的水泥平台,井沿设置了防坠栅条,井盖还上了锁。

一个小时能抽30吨水,一天能抽三四个小时。杨金雀告诉本报记者,这个水量足以保障110亩农地的轮灌需求。

站在田边,放眼望去,只见稻浪翻滚,满目金黄。巍山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邵庆忠扒拉着一束束饱满的稻穗,仔细看了看说:这是早熟品种,还有10天左右就可以收割了,亩产1200斤应该没问题,旱灾之年有这样的收成非常不错!

据介绍,巍山小麦种植面积约2.2万亩,去年8月以来,该镇落实上级水利工程厅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抗旱灾、抗久旱的大局意识、攻坚意识,采取一把锄头管水、一个泵站提水、一颗钻头找水、一支队伍送水等细化措施,让每一亩农地都喝上水,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正常运转运行。

本文地址:http://51ac.top/post/35928.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