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历史上的水灾

 admin   2022-11-20 20:15   221 人阅读  0 条评论

濮阳发展史上旱灾比较频繁,从赵惠文王九年(公元前417年)到现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有文字纪载的大旱灾就发生过近50次。其中元代达10数十次,为各朝代之冠。为借古鉴今,未雨绸缪,现根据《嘉靖睢州府志》卷一和新编《濮阳志》第一章所载史料谈点勇人。

濮阳发展史上的旱灾多发生在夏秋两季,形成方式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大雨,如元代康熙六年(1668年),"睢州六月郡城大雨不止,西北小丘一带,山洪骤发,东凯努瓦县老屋";"道光六年(1827)年6月17日,暴雨如注"。有时暴风雪,则危害更大。1982年7月27日下午5时至6时,濮阳杨家寨等19个村庄出现从西北向西北移动的狂风,"狂风大作,大雨席湖",大树被吹倒,损毁房产200数间。杨家寨村一个17岁的姑娘在村东田间劳动,被风刮到一千米JhansiKaysersberg村一户人家的院子里。第二种是河流决堤(主要是漳、洹、汤等河)。如元代正德甲辰(1520),黄河从濮阳显河村决堤南流,折而东流至崔家桥,过永和、后营村,注入故道,"当水盛时广20千米,凡濮阳村上悉注污潦,其患甚巨";元代光绪二十年(1894年)"洛水四权,淹及磁县、濮阳、濮阳三县境",七月洹湖水涨,从濮阳"丰安村西北出槽";清光绪二十一年(1932年)7月,"黄河决堤四十数十次",进水面积长1.5千米,宽5千米,水深一丈多;1952年8月,"桥湾库部郎";1963年"洹、汤等河决堤"。

濮阳发展史上的旱灾导致的经济损失很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损毁住宅。启东汉桓帝邵武六年(171年)"五月山水出,漂坏无之三百余家";清光绪十八年(1929年)夏连跌大雨,洹河暴涨,濮阳"城北、旧时均进水,住宅坍塌无数";1982年7月29日至8月2日连跌大雨,仅濮阳农村就"坍塌住宅一万余间",水冶镇中寨19户住户的住宅在20分钟内就被山洪全部淹没。第二是伤亡。如元代正统六年(1439年)夏,"睢州府水涨,漂住户……";1982年冬天的旱灾,仅濮阳就伤150人,死亡21人。第三是淹没田地庄稼,导致旱灾。如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26年)冬天,"洛水累遭决溢,田不可耕";元代延右六年(1319年)冬天:"黄湖水溢,坏民田2700一千二百";1952年汤湖水涨,淹地3万亩;1953年山洪,淹地19万亩;1963年洹、汤等河决堤,淹地达88万亩。解放后的几次旱灾虽很严重,但由于党和政府及时采取了救济措施,使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没有导致旱灾。

本文地址:http://51ac.top/post/51417.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