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娜夜:现在读李白杜甫,依然让我百感交集|成都国际诗歌周

 admin   2022-09-07 10:47   129 人阅读  0 条评论

2月17日至21日,由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农民日报外文版、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已实施)、成都广播电视台、成都知识广电旅游局、四川方水晶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指导的“2021第五届成都诗歌周”在成都举行

今天(2月19日)下午,在新华酒店,“世界时间里的李白杜甫”和“诗意天府”开幕。举办了两场成都诗歌周2021主题访谈。在《世界之时的李白与杜甫》采访中,中外学者进行了一场思想的猛烈碰撞。

学者。鲁迅文学获得者那叶在听了俄罗斯学者、作家、翻译家伊琳娜(ириначуднова).)的演讲后,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在我眼里,年轻的时候喜欢李白。他诗意豪迈,内容崇高,一夜成就。就是那种永不停歇的英雄气息。但通过逾期的洗礼,我觉得杜甫的诗更贴近自己。啊”

2021.第五届成都诗歌周主题访谈——城市美学的诗意阐释

“我以为,李白是基于私人的困难,杜甫是学生对社团——社会的感情,而你不同。啊”听了娜烨的发言,伊琳娜补充道,李白阐述的是人与自性的形而上理念,杜甫则是孔子的人与社会——相遇的理念。“所以年轻人第一时间就要了解自己,等长大太多,见多识广,还是会喜欢李白的。啊”

李白和杜甫都是在浪漫和现实中做到极致的文人。娜烨认为,有些诗必须通过期考,只有留存下来,才能与后人达成共识。“我现在正在读你的诗,从你身上我仍然能感受到复杂的感情。这就是诗的意义。啊!”在那叶可以看到,诗的共识可以穿越一时,千百年依然存在。那叶的表演、中国诗歌在海外的传播以及一首诗《分》的翻译也受到了影响。“古典诗词翻译海外,应该不会——就是这么简单。如果有更好的翻译家,我相信这个星上会有李白和杜甫的永久位置。啊”

纳耶

“关于翻译,我以为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啊,”伊琳娜听了娜烨的陈述后表明,每次语言城市发生变化,翻译都不会是永久的。比如现在俄罗斯人看到普希金的作品就很流畅。因为译者用的是很当代的语言,符合年轻人的话语体系,传播也很顺畅。“20世纪翻译的李白和杜甫,翻译得非常好,但一百年后,他们还得再翻译一遍。我想任何文学都一定——想要这种观点。啊”

伊丽娜

红星新闻记者乔摄影记者编辑邱俊峰

声明:以上征文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观点或态度。如果您对产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题有任何疑,请在产品发布后30天内联系Sina.com。


本文地址:http://51ac.top/post/12943.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