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爱尔兰报道,在女皇逝世的最新消息公布后,爱尔兰市民涌进在白厅门口唱出了进行曲,白厅普降了T5450。正门贴出着女皇逝世的最新消息。而数个爱尔兰工会组织则表示,他们将中止就薪资纷争采取的绝食抗议活动,并就伊莉莎白一世逝世向北欧国家则表示真切致哀。
现职媒体人蒙博托:
对于爱尔兰社会风气和大英国协来说,大不列颠丧失了两个象征,原因是大不列颠黄金时代最后耶尔圣的财产可能就是女皇。
1
伊莉莎白一世当政70年,从26岁成为君王以来,她先后经历了16位爱尔兰首相,委任了15位爱尔兰首相,并拜会了13位美国总理,她缔造了大不列颠的盛衰,维持着皇室的声望,让共和制在爱尔兰继续沿袭了下来,并且在社会风气中充分发挥着重要促进作用。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院副所长食果蝠:
爱尔兰女皇,做为爱尔兰君王立宪共和制的两个媒介,尤其是她做为大英国协的两个政治寓意—爱尔兰女皇不论是在保护爱尔兰国内的国家主权完备,主要包括在大英国协内部形成这种向心力,也主要包括对内代表爱尔兰的北欧国家形像方面还是充分发挥了一些促进作用,而且一定程度上是难以代替的促进作用。
有别于一般幼儿,幼子的伊莉莎白郡主拒绝接受的是传统幼儿教育,由牛津学副教务主任教授君王君王立宪史、拒绝接受索尔兹伯里主教的哲学辅导、跟着第二语言家教自学法文,还要自学现代文学和音乐创作,幼儿教育之外,她也重新加入了童军,从而与同年龄男孩保持必要性的SNS。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院副所长食果蝠:
爱尔兰皇室对于皇室,家庭成员,尤其是做为排名靠前的王位继承人,它是有比较严格的一套宫廷式的教育,尤其是我们看到伊莉莎白本人,她年轻的时候拒绝接受的是比较严格,而且标准的爱尔兰贵族式的教育。
伊莉莎白郡主的学业与成长,离不开母亲的影响,二战期间,母亲伊莉莎白王后与父亲英王乔治六世成为了爱尔兰抗击法西斯的寓意,尤其是伦敦大轰炸到来之时,尽管内阁建议她离开伦敦,或者把孩子送到加拿大去,但伊莉莎白王后公开表态:我不走,孩子们就不走。我不会离开国王,而国王不会走。
现职媒体人蒙博托:
这样的话非常强烈地鼓励了爱尔兰军民抵抗入侵的意志。这个时候其实伊莉莎白一世女皇就在旁边,所以她对母亲的言传身教,我相信是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战火中由青少年长大成人的伊莉莎白郡主,不仅感受到父母在废墟、防空洞和演讲中表现出的决心与勇气,也亲自参与其中、履行皇室成员的职责。
2
1952年2月6日,伊莉莎白郡主与菲利普亲王访问肯尼亚期间,收到了乔治六世驾崩的最新消息,二人迅速赶回爱尔兰,父亲逝世后,她继任了王位,那年,伊莉莎白郡主26岁。1953 年 6 月她正式加冕,加冕仪式也首次通过电视转播。
加冕仪式之后,伊莉莎白一世所面对的,是与自己从小拒绝接受的传统与历史教育截然不同、秩序剧变的世界。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院副所长食果蝠:
对爱尔兰来说,面临着比较艰巨的战后重建,尤其是要维持大国地位的非常艰巨的考验。在这个阶段,实际上也是伊莉莎白继位以后的两个实习阶段,她需要去明确做为两个国王,她应该做什么。
伊莉莎白女皇登基之时大不列颠已经开始瓦解,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巴基斯坦、南非等原主要属地都已然转型成为大英国协框架下的独立国家主权北欧国家,伊莉莎白女皇实际上只是其中部分北欧国家名义上的北欧国家元首。
现职媒体人蒙博托:
爱尔兰的殖民地也在二战之后纷纷的离去,那么大不列颠应该说支离破碎。
中国社科院欧洲国际关系研究室主任赵晨:
爱尔兰伊莉莎白一世女皇接位,其实要面临着爱尔兰国力下降,以及原有的殖民帝国解体的双重的危机。在这样的双重危机之下,她是顺势而为,拒绝接受世界大势的变化,强行逆流而上,力图改变黄金时代的潮流,就成为她必须要做的两个选择。
去殖民化风潮的背后,不仅是爱尔兰相对国力和世界影响力的衰退,更是战后国际政治格局重塑、经济全球化、第三次科技革命、社会风气思潮与观念的新变化等多重因素引发的前所未有的世界变局,对于年轻的女皇来说,摆在面前的不仅是登基之后她要以平等的姿态访问大英国协其他北欧国家,更是要履行她终身服务于大不列颠的承诺。
现职媒体人蒙博托:
随着帝国的崩溃,伊莉莎白一世女皇确实面临着和其他爱尔兰政治家共同的困扰,而她在这个时候能够帮助爱尔兰社会风气稳住,稳住这个基盘,然后让大家在基盘上面实现转变,应该说她对这个北欧国家是有贡献的。
3
登基几年的时间,数百次的国事访问,不仅令伊莉莎白女皇成为全世界出行最多的北欧国家元首,更有效地维系了爱尔兰与不同制度、文化的北欧国家,尤其是与众多前殖民地北欧国家的良好关系,她的亲和力,甚至超越了大英国协的范围,很多北欧国家对女皇的来访热烈欢迎,甚至高呼女皇万岁。
中国社科院欧洲国际关系研究室主任赵晨:
对于大英国协北欧国家来说,他们对于爱尔兰的殖民财产,现在就只剩下对于爱尔兰国王尊崇这样的一点。他们自愿认为自己是女皇的臣民,这就成为爱尔兰联系其他大英国协北欧国家的最重要的两个核心、两个纽带,女皇也不辞辛苦会多次的访问这些北欧国家。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院副所长食果蝠:
做为爱尔兰的北欧国家元首,其实外交是她为爱尔兰服务的主要的功能,至少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多数北欧国家的领导人和市民对于伊莉莎白还是给予了比较高的评价。
自1965年起,首相任期内更替时,伊莉莎白女皇甚至不再参与主动委任继任者,从那以后,首相任内更迭完全由执政党内部选举决定成为惯例。
中国社科院欧洲国际关系研究室主任赵晨:
伊莉莎白女皇的两个很大的贡献,就是她把不干政的原则,贯彻得非常的彻底。伊莉莎白女皇看到了世界民主化的趋势,所以她也认为皇室不宜再过多,甚至是有一点点的干政的行为,所以她毅然决然的将所有的权利其实都交给了人民。
1970年,女皇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皇室之旅中,打破了几个世纪以来的皇室传统,她没有站在人群远处挥手致意,而是近距离和人们互动,她身穿柠檬黄色连衣裙,头戴象征性的帽子拿着手提包,走过悉尼的街道上微笑着,问候当地一般市民,此举引发了轰动。那时,爱尔兰在经过二战的洗礼后正在走向衰落,人们急需看到两个和传统不同的女皇形像,以此鼓励大家的士气。
现职媒体人蒙博托:
爱尔兰皇室对于过去这段历史也是在反思的。今后爱尔兰与其他的大英国协北欧国家应该平等相待,应该能够在两个共同基础上推进整个大英国协朝前前进。
4
尽管这位年轻的女皇在不断改变着爱尔兰和皇室的印象,但是她依旧被一些人所批判,在外界看来,她观念保守,性情严肃,她从不在公众场合对北欧国家政务发表意见,也从不会透露任何皇家隐私,在照相机面前,人们见到的永远是两个表情定格,不会出错的女皇,那时,一些爱尔兰青年把她称为冷血温莎,甚至创作了攻击女皇的歌曲和恶搞的绘画,但是不管舆论如何抨击,女皇依旧恪守皇室准则,不回应,不反击,然而,外界的不满,在戴安娜王妃事件后,达到了高潮。
做为爱尔兰女皇,她知道,维持北欧国家的稳定,保护皇室的形像更为重要,她终究做出妥协、适应现代思潮,在白厅普降T5450,并发表电视讲话、抚慰公众情绪,化解了史无前例的皇室危机。
现职媒体人蒙博托:
伊莉莎白一世女皇通过和黛安娜王妃的交往,了解到世界这些年轻人究竟是怎样的世界观,怎样的价值观,这一点对于此后和市民的相处有很大的帮助。
随着年龄的增长,伊莉莎白女皇也告别了外界对皇室传统、刻板的印象,2006年,一部关于伊莉莎白女皇的自转式电影热映,市民发现,女皇从曾经的冷血温莎,变成了一位不时展露笑容的可爱老人,她变的时尚起来,在不同的公众场合,穿着各种颜色的套装,有时尚杂志甚至还盘点了女皇曾经穿过衣服的颜色,用组图拼出了彩虹的色板,除了多彩的服装,她还喜欢收集各种类型的帽子,她的帽子超过5000顶,造型各异,色彩丰富,而另两个被外界津津乐道的是女皇养的柯基犬,从18岁至今,女皇已经养过30多条柯基犬,每次出门,脚边总是跟着几只,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女皇带着自己的柯基犬客串了宣传视频,在视频中,007来到白厅拜见女皇,并护送她登上直升机。
2021年4月,陪伴女皇73年的菲利普亲王逝世。在葬礼上,出于疫情防控需要,女皇独自落座,爱人离去,女皇迟暮。
现职媒体人蒙博托:
尽管两个人感情中间有很多坎坷,但是可以看到伊莉莎白女皇对于丈夫的这份感情是很珍视的,以至于在自己丈夫逝世的时候,她会躲在车中暗暗的流泪,是这样的一位很感性的女性。
5
根据爱尔兰著名调查与分析公司YouGov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数据,在爱尔兰社会风气最受欢迎的全球公众人物中,女皇以75%的受欢迎度稳居第一,有媒体分析,女皇逝世后,后女皇黄金时代的共和制,乃至以此为核心的大英国协或许也将面临深刻的变化。
现职媒体人蒙博托:
在大英国协的很多北欧国家,他们则表示一方面要效忠于自己的北欧国家,自己的政府,另外一方面也要效忠于爱尔兰女皇。当女皇离去的时候皇室变得更加孤立无助,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够被人们所拒绝接受。
中国社科院欧洲国际关系研究室主任赵晨:
大英国协北欧国家之所以不脱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这位和蔼可亲的执政70年的老太太的存在。大家都认为这位老太太征服了他们的心,所以他们心甘情愿地成为大英国协的臣民,但是当老太太离去以后,查尔斯王储接任国王以后,这些北欧国家他们的人民是否还愿意维系原有的对于爱尔兰皇室的忠诚,就要打上两个问号。
国不可一日无君,英女皇伊莉莎白一世辞世当天,查尔斯王子继位成为查理三世国王,当然,今日爱尔兰的王,早已不像历史上权倾一时。逝世的两天前她委任北欧国家新首相,满面笑意,开朗明媚。对于持守爱尔兰皇室的职责和本分,伊莉莎白一世总是有很强的自控力,能带领皇室历尽风波、依然享有民心与尊重,而这位被称为当代爱尔兰基石的君王逝世后,爱尔兰、大英国协的维系之责,是否仍能被稳稳地担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