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德基】
新冠禽流感之外,另这场对人类文明负面影响更为不可估量、轻微的经济危机——地理环境经济危机正在更进一步转差。今夏北美地区的持续高温、东欧和亚洲的大雨山洪,贝加尔湖、东地中海的森林火灾都只是今后的瘤果。
在亚洲地区高涨的背景下,今后顽固天气情况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他们该做些什么来迎接这一变化?从即日起,势不可挡新闻(www.thepaper.cn)将刊出专刊试图寻找问题的答案。
7月12日早上,李建军一家从阿姆斯特丹出发去东部的讷韦尔山地野餐的时候,天气情况还不错,20JGD5的气温,阴雨连绵,这在荷兰的夏天已经算很火了。好天气情况让一行人对将要到来的山地野餐喜出望外。
讷韦尔山地是荷兰美景最明丽的旅游景点众所周知,面积逾10000平方公里,横跨了荷兰、比利时和法国莱茵河(Meuse River)丘陵地区,平均海峰约488米。然而让讷韦尔山闻名的,是两次海湾战争期间这里多次正式成为了战情最激烈的战场。
令李建军夫妻俩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将要遭受的,是这场刮起了整个讷韦尔山地和附近地区,造成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年来最轻微死伤损失的自然灾害。
2021年才刚过了一半,全世界相继出现的顽固气象预报大灾难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担忧:新冠禽流感可能掩饰了另这场更为不可估量、轻微的经济危机——地理环境经济危机的迫近。
从很多方面来看,才刚过去的2020年都是顽固天气情况该事件多发的一年:作为有记录年来庭荠的三个年数众所周知(2016、2019年和2020);从贝加尔湖到澳大利亚乃至美国都燃烧着令人绝望的Hardoi;大西洋上的风暴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创下历史纪录;中国长江遭受了20多年来最轻微的山洪。
今年年来,全世界的顽固天气情况该事件甚至引起了联合国的公愤。8月9日,234位科学家齐心协力完成的第五份IPCC报告向全世界发出了最严厉的警示:人类文明需要为地理环境变迁负全部责任。并且首次发布了地理环境变迁与顽固天气情况该事件之间关联的分析报告。
大量学术研究和证据表明,顽固气象预报自然灾害的轻微程度和出现频率都在不断创历史纪录,而地理环境变迁正愈来愈正式成为背后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因素。21世纪地球的更进一步暖化可能会继续加剧最顽固的天气情况该事件出现。如果他们不改变他们的认识和行为,不尽快做好准备,将会付出愈来愈大的代价。
地球的警报声正愈来愈响,他们剩下的时间愈来愈少。
中国河南郑州,人们站在挖掘机里在山洪中穿行。
讷韦尔山遇险
7月13日晚上,雨开始越下越大。到半夜的时候,密集的雨点击打在帐篷上的声音已经大到让李建军无法入睡。
好不容易熬到天亮,拉开门帘后的李建军发现整个帐篷都已浸泡在了水里。
雨从13日一早开始下,起初雨势并不大。李建军决定照常进山。此后雨一直没有停,直到晚上雨势开始逐渐变大。14日早上,管理人员告诉李建军,由于大雨将关闭整个山地。无奈之下,李建军一家决定打道回府。
才刚驾车离开山地不过5分钟的路程,李建军发现一侧的公路已完全被山上流下来的山洪覆盖,车辆只能在专人的指挥下缓慢交替着单向行驶。
14日晚,李建军一家终于回到了阿姆斯特丹。此时,这场同时在德国西部降下的大雨,正在将大灾难的阴影伸向更多的人。
根据德国国家气象预报局的数据,7月14日至15日的24小时内,因连日降雨土壤已接近饱和的西部地区迎来了约100至150毫米的顽固降水,这相当于往常两个月的降雨量。最终,这场特大大雨引发的山洪,仅在德国就至少造成188人死亡,上万间房屋被毁,正式成为东欧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年来最轻微的自然灾害该事件。
感觉逃过一劫的李建军至今仍心有余悸,我在荷兰生活了18年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大雨和山洪。这是第一次。幸亏当时出来了,要再晚几个小时可能都出不来了。她对势不可挡新闻说。
随后几天,荷兰的死亡数字一直在上升,至少41人死亡,数千所房屋被毁。然而自然灾害天气情况并没有就此结束。7月24日,大雨和山洪在南部又卷土重来,再度引发险情。
7月17日至23日,河南持续遭受顽固强降雨天气情况,7月20日,省会郑州遭受特大大雨自然灾害,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大雨造成三百余人死亡,经济损失难以计量。
东欧和中国河南的大雨山洪就像一个缩影。近十年来,全世界的科学家们进行的许多研究结果表明,顽固降雨和洪灾正在变得愈来愈顽固和频繁。
联合国政府间地理环境变迁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第五份报告中得出的结论是,自1950年年来,陆地上强降水该事件的数量可能在亚洲地区更多地区增加而不是减少(>66%概率),其中北美地区和欧洲的可能性最高,而北美地区中部更有轻微的降水该事件趋势 (> 90%概率)。
英国气象预报局的亚洲地区顽固天气情况统计数据显示,总体而言强降雨量该事件正在亚洲地区范围内增加,这意味着一年中雨最多的日子正在变得更为潮湿。这些短暂而强烈的降雨周期可能导致山洪暴发,对基础设施和环境造成毁灭性的负面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在顽固降雨增加的同时,包括干旱、高温等其他顽固天气情况现象也正在变得愈来愈频繁。它们叠加在一起,往往会造成更大的大灾难。
势不可挡新闻发现,此次东欧洪灾中一个没有引起太多关注的细节是,自2020年12月年来,欧洲船运业媒体就指出莱茵河水位曾多次下降至临界水平,频繁出现干旱和山洪交替的情况。这既为今年7月的山洪惨剧埋下了伏笔,也正式成为运输业愈来愈大的挑战。欧洲科学家指出,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愈来愈不可预测的天气情况模式造成的,其中包括长时间的强降雨、导致干旱的干燥条件多发以及阿尔卑斯山冰川不断融化。
德国雷奇,山洪大灾难后,志愿者们正在清理被毁公寓楼
地理环境变迁的推手
为什么愈来愈顽固的降雨正愈来愈频繁地出现?
今天的天气情况模式通常是天气情况的偶然性和大气中温室气体大量增加所造成的边界条件变化的组合。然而对于一些顽固天气情况而言,如果没有亚洲地区暖化,它们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德国波茨坦大学海洋物理学教授拉姆斯托夫(Stefan Rahmstorf)对势不可挡新闻(www.thepaper.cn)说。
对于顽固降水该事件,目前科学家们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地理环境变迁(暖化)导致大气中水分的增多以及大气环流减慢导致的低气压持续盘踞不动。
拉姆斯托夫更进一步解释道,30多年前,地理环境模型已经预测,顽固降水将变得更为频繁,降雨量少的日子将变得更为少。这是物理学的结果:气温每升高一度,空气中饱和水蒸气含量就会增加7%。然而,温度每升高一度,地表的蒸发强度只会增加2-3%,这两者间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更多的时间蒸发,使得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达到降雨的程度,而在降雨过程中,地表蒸发远远低于降水的水量,这也就导致了降雨次数变少但顽固该事件增加。
这也是中国河南近日遭受的顽固降水的部分原因。据中国气象预报局的信息,中国南部沿海异常大量的水汽被台风吹到内陆,雨云停滞在河南上空的低气压漩涡中,形成了一系列缓慢移动的强烈连续暴风雨。
另一个负面影响降雨的因素是夏季大气环流的减弱,这一环流控制着北半球的天气情况——当高速气流变得缓慢而不稳定时,往往意味着热浪和干旱(与高压系统有关)和大雨山洪(与低压系统有关)都会变得更为持久。这种现象被称为行星波状共振(planetary wave resonance)。世界气象预报组织称,今夏不寻常的行星波状共振给全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炎热、干旱、寒冷和潮湿。
大气环流的减弱与近几十年来北极暖化的程度是世界其他地区的三倍有关。这削弱了从亚热带到极地的温度梯度,正常情况下,他们的天气情况模式是从西向东移动的,而现在这个引擎被削弱了。于是,原本是几天的高温天变成了持续热浪,一个 ‘卡住’的低压会导致连续的降雨。这也是此次东欧大雨的原因。拉姆斯托夫说。
尽管许多因素都可能导致顽固天气情况该事件,但是其中由人类文明活动造成的地理环境变迁会带来多大程度的负面影响是问题的重点。
对此,2004年年来,全世界的科学家们已发表的350多篇经过同行评审的论文显示,愈来愈多的证据表明,人类文明活动正在增加某些类型的顽固天气情况的风险。在所有顽固天气情况该事件中70%被认为因为地理环境变迁而变得更轻微。
其中81项关于降雨和山洪的研究中,58%的该事件中发现人类文明地理环境变迁活动使其更可能出现或更轻微。这与其他一些顽固天气情况该事件如持续高温相比,比例相对较小。牛津大学地理系统学教授迈尔斯·艾伦(Myles Allen)对势不可挡新闻表示:这反映出降雨和山洪该事件本质上更复杂,自然变化因素在许多方面仍发挥作用。同时,其他人为因素,如土地利用和排水设施等,也在顽固降雨是否会导致山洪中发挥着作用。
拉姆斯托夫也认为,相较于其他顽固天气情况该事件,地理环境变迁对于顽固降水该事件增加的负面影响还不是很大。因为自然变化比地理环境变迁的负面影响更大。因此,他们不能说顽固降雨该事件是否是亚洲地区暖化的结果,但是他们可以说这样的该事件由于亚洲地区暖化而变得更为频繁。他说。
更多的研究则更清楚地显示出地理环境变迁对顽固降水的负面影响。
7月6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在《自然通讯》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自1980年代年来,亚洲地区顽固降水的统计数据中已经明显体现出人为引起的地理环境变迁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研究亚洲地区气象预报记录,检查多组观测到的降水量数据,研究人员发现了人类文明活动负面影响顽固降水的证据。研究发现,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地利用变化等人类文明活动是全世界出现山洪和山体滑坡等顽固降水导致的该事件的关键因素。
《自然》杂志的另一项研究显示,最轻微的顽固降水该事件的强度随着亚洲地区暖化而增加。然而,这类该事件在暖化的世界中出现的频率却不那么确定。如果这一趋势继续下去,今天观测到的最强降水该事件将随着亚洲地区温度每升高一度而翻一倍。
德国,Kordel山洪过后
当百年一遇变经常遇见
顽固降雨和山洪该事件是否会在今后增加?事实上,科学家所预测的更顽固、更频繁的情况可能已经出现了。
东欧和中国的大雨和洪灾显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会受到顽固天气情况的负面影响,而许多城市和人们并没有做好准备。
世界资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北京代表处的高级数据顾问、亚洲地区水道项目主任罗天一对势不可挡新闻表示,自1980年年来,山洪已经在亚洲地区造成了超过1万亿美元的损失,而且情况还会更进一步转差。他们的分析发现,到2030年,亚洲地区受山洪负面影响的人数将翻一番。
受河流山洪负面影响的人数将从2010年的6500万增加到2030年的1.32 亿,受沿海山洪负面影响的人数将从700万增加到1500万。这不仅是对人类文明生命的威胁,也是对经济的威胁:河流山洪造成的城市财产损失将增加三倍——从每年1570亿美元增加到5350亿美元。沿海风暴潮和海平面上升造成的城市财产损失将增加十倍——从每年170亿美元增加到1770亿美元。罗天一说。
这种新常态对于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顽固降雨的直接风险就是山洪的增加。在城市地区,不透水的路面迫使水迅速流入下水道系统,同时对城市地下交通系统造成轻微威胁。强降水也增加了山体滑坡的风险,当高于正常水平的降水使地下水位升高并使地面饱和时,斜坡会失去稳定性,导致滑坡。过多的降水还会降低饮用水源的水质,危害人类文明健康和生态系统。
罗天一介绍说,他们建议企业做环境压力,或者叫地理环境压力的测试。比如说你的工厂遇到了百年一遇的山洪,负面影响是什么?根据他们对今后地理环境变迁,对山洪负面影响的预期,去做一些最坏的打算。
纽约地铁曾经做过一个对排水系统的压力测试,直接往地铁里灌水模拟顽固降水的天气情况,以试验地铁排水系统的极限承载能力到底在哪里。他说。曾经历史上的百年一遇可能在今后就是20年一遇,今后如果他们不做改变的话,会更为频繁地碰到顽固天气情况,他们付出的代价就会愈来愈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