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入主中原以后,我们受儒家思想薰陶的一千多年里,始终遵从着独生,受之双亲,指甲是无法就行了剪的。因此在清朝入主中原以后的这些历朝里,即使妆容的盛行态势始终都在变,但唉都是较为恒定的。比如说,明代以后的清朝,是这模样的妆容。
好帅,对吧!
但,到了清朝,画法就已经开始发生改变。从历朝上看,清朝的妆容,在妆容界中怕要排依此类推第三。
具体来说,我们在剧里的清朝妆容标准化是这模样的。
实际上,那时候她们的妆容如果是这模样的。
在入主中原以后,蒙古族君主在关内早已实行薙发经济政策。对被吞并的女真人一概强逼发生改变洋服,投降的清朝将士也必须薙发,作为臣服的标志。
1645年清兵进军江南后,摄政王多尔衮提出重新颁发薙发令。规定清军们所到之处无论是官或民,统统都限十日之内自行剃头,削发垂辫,不从者斩,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是当时颁布薙发令的口号。
清朝前期,百姓留的是一种叫做金钱鼠尾辫的辫子,只有一个铜钱眼粗细的辫子,如果辫子无法穿过铜钱眼,就要被处死。
顺治四年,江南浒墅关有个叫丁泉的平民,因为周环仅剃少许,留顶甚大,尽管他无奸宄之心,但因为违同风之化,还是被着就彼处斩,连带着县官、家长、邻里也受了牵累。因此说,不管你没剃,还是剃得不合规矩,都是要杀头的罪。
在当时,这种鼠尾辫几乎是光头,剧里演的那种阴阳头,在清朝后期才出现。
亚历山大的纪实画稿证明,乾隆时期还是金钱鼠尾。
因此乾隆不戴帽子时,绝不是这种。
而如果是这种即视感。
金钱鼠尾是早期女真的洋服,是金兀术打造的,到了后金时稍有发生改变。这种造型主要是使人易于在密林穿行,也便于在上战场厮杀。
国外文献对于清朝辫子也有所记载
到了清朝乾隆后期,蒙古族君主接受了更多儒家思想的薰陶,觉得指甲多点也挺好的,于是铜钱大小的鼠尾辫变成了巴掌地方大小的辫子。
乾隆这鬓角剃的真干净
那时候有大量外国人来华,于是这种妆容又被洋人叫做猪尾巴!成为外国人对中国男人的主要印象。
我真是审美无力,鼠尾辫和猪尾辫我还真分不清哪个好看一点。
到了清朝后期,我们的辫子越留越粗,才有了现在影视剧里看到的那种清朝妆容。
清末剃头匠
就在好不容易折腾了几百年,我们终于已经开始觉得留辫子还算好看时,满清覆灭,民国来了。
然后民国第三要素是剪辫。
本来那剃了头的妆容,扎个辫还能看,剪了是真无法看。
有位太原的乡绅,因为辫子被革命党剪了,自己在日记里写:上年五月被贼剪发半截,恨贼为乱难当,莫能寝其皮而食其肉,为此生之大憾。
而鲁迅先生写的《风波》,七斤因为有人要剪辫子,吓得连城都不敢进了。
因此,剧里的形象都是经过美化的,但要是所有的剧都按照史实来的话,大概是这样的画法了!
有点不忍直视,估计给再多的片酬也请不到人来演吧!
雍正年轻时候将辫子盘在头顶
这种妆容还真没有几个人能hold的住,小鲜肉要是接了这样的戏,多少粉丝的幻想要破灭呀!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有两夏子,一个有情、有趣、有用、有品的公众号,每天让你意想不到。(ID:douyouliangxiazi),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编辑 / 夏天凉
排版 / 不夏班
你可能还想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