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林生斌更狠的男人出现了:妻子去世1个月,娶小20岁新欢、驱逐岳父母…...

 admin   2022-09-25 11:46   108 人阅读  0 条评论

作者 | 课余盛开

ID:xsha369

这三天,许多网民又被两个渣男气坏了。

说的是,有个女人,和丈夫成婚20年,始终在英国日常生活组织工作。

居然今年,男方意外罹患肺癌,5月末逝世了。

结果男方不仅没有好好安葬丈夫,反而霸占了丈夫的保险金,驱赶了来处理后事的岳母。

还从国内找了小20岁前男友,当月下彩礼,7月末就成婚了。

许多人很生气,认为硅谷渣男,Theil生斌还渣。

其实,我觉得这件事儿,从头到尾,不是渣或不渣的问题,而是关乎两性差异和人性幽明的问题。

我先和大家捋捋这个事儿——

男主于先生,和女主邓女士,都是高知,北邮校友,后到英国留学。

两个人成婚20年,在美生了一儿一女。

于先生在谷歌上班,邓女士在脸书组织工作,精英中产夫妻都在英国互联网大厂就职。

于先生和邓女士的信息

2020年8月,邓女士意外罹患了胃癌。

不知出于怎样的原因(怕父母担心或其他),她并没有告知在西安日常生活的父母。

2021年春节,邓女士的病情急剧恶化。

这时候,她才和父母说。

2021年二三月末,邓女士的父母紧急赶到英国。

仅仅两个月后的2021年5月,邓女士就走了。

有消息称,邓女士逝世后,所在公司为她补发了200万美元的抚恤金,以及十年期二分之一的薪水。

如果消息属实,这就意味着在美奋斗多年的邓女士,有着丰厚的遗产。

可惜的是,邓女士逝世前3天,也就是弥留之际,她丈夫于先生让她火线加入了英国国籍。

据英国相关法律规定,邓女士的财产将归于丈夫和孩子,和她的父母没啥太大关系。

大概就从那一刻起,就决定了邓女士意外离世后,她成婚20年的丈夫和生养她的父母之间,必然发生一场遗产争夺大战。

何况,接下来的剧情,让许多信奉爱情和长情的人,错愕不及——

2021年6月中旬,就在邓女士逝世短短一二十天后,于先生拿到她的死亡证明,以此证明自己的单身,开始在国内婚恋网站上,寻找合适的女人当后妻。

在这件事儿上,思维和情感完全西化的于先生,堪称稳准狠:

8天确定后妻人选。

9天交流熟悉后,于先生就和在上海组织工作的新太太,通过网络注册登记,跨国火线结了婚。

随后,年仅26岁的新太太,以家属的身份,前往英国,并很快怀了孕。

这一切安排就绪,距离邓女士撒手人寰,不过短短两个月的时间。

而这时,邓女士的骨灰还没有安葬,被于先生埋在他家院子里。

邓女士的父母,也就是于先生的前岳母,因为女儿没有安葬,英国疫情严重回不了国,也没有分到女儿遗产等好多原因,始终滞留在前女婿家里。

他们痛苦于独生女的死亡,也对前女婿的薄情,非常不满:

女儿没有了,女婿不愿分遗产,他们晚年的日常生活和养老怎么办?

娶了新人、马上又再当爸爸、志得意满的于先生,和失去独女、老无所依、心怀不满的邓女士父母,矛盾急剧恶化。

直到最后,这事儿演变成,两位老人要前女婿必须给钱,而于先生动用英国法律,对前岳母下达逐客令:

两个月内必须搬走。

两位老人极其心寒,就以向英国当地华人求助的方式,曝光了于先生的自私薄情。

这在推崇自由和民主的美丽国,没有掀起多大浪花。

但在信奉长情和孝道的国内,却掀起了轩然大波。

北邮校友的曝光

上面这个爆料,来自于邓女士北邮的大学同学。

许多网民看后,都震惊了:

天啊,这家伙简直Theil生斌还渣啊。

前妻尸骨未寒,他就火速找前男友,独吞全部家产,翻脸不认人,赶走前岳母,心可真够狠的。

一日夫妻百日恩,20年夫妻,何至于凉薄至此啊。

在众人的纷纷谴责中,身在英国的于先生本人,不得不站出来回应这件事儿。

主要说了这么几点:

第一,他和前妻非常恩爱幸福,但最终被肺癌打败,他非常心痛,所以要开始新生;

第二,前妻逝世后后,痛苦万分的他,抱着对未来一丝不确定和希望,认识了后妻,9天后火线成婚。

第三,前妻希望他能够幸福,一双儿女也非常支持他再婚,所以关于再婚他并无道德负担。

第四,对于前岳母,他曾答应以每年支付一笔养老金的方式,资助两位老人养老,直至他们百年后。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听前妻说过,前岳父爱炒股,赔了不少钱。

但前岳母不同意这个方案,非要一次性补偿。

第五,僵持不下,于先生就从自己的积蓄里,拿出5.4万美金,还有网民捐助的1.8万美金,今年8月末一次性转给两位老人。

两位老人也曾承诺,拿到钱后就回国。

后来,却突然反悔,又要4万美金,说是回国给女儿买墓地,还要求回国必须坐商务舱。

这,于先生就没法同意了。

因为前妻留下的财产,大都存放在孩子们的名下。

他无权支配,而且他还要还房贷。

于先生本人的回应

总之吧,于先生的回应里,主要强调:

他很爱前妻,但这并无妨碍他再婚找后妻。

前妻遗产和前岳母无关,是他好心主动补偿。

两位老人贪得无厌,出尔反尔,他忍无可忍。

双方各执一词。

那么,当真一切都是钱惹的祸吗?

谈一点我个人的看法。

第一,相比钱,两位老人更无法容忍的,是心寒。

相信大家都还记得林生斌翻车的事件。

其实,朱小贞和3个孩子走后,朱小贞的父母在相当长时间内,是始终沉默的。

这沉默,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无法承受之痛。

这沉默,也是静观林生斌后续表现的不确定。

当林生斌再婚生女的消息曝光后,朱小贞的父母和兄长再也无法忍受了,相继站出来发声,指责林薄情。

为什么?

并不仅仅因为,林生斌吃了朱小贞和三个孩子的人血馒头——林生斌始终在靠长情人设赚钱,这事儿不是一天三天。

而是因为,林生斌的偷偷再婚生子,让朱家人替死去的朱小贞和三个孩子感到不值得,并在这种心理失衡中,开始计较起来。

这是失去亲人,尤其是失去儿女的老人,一种极其复杂且微妙的心理:

你有情有义,咱们什么都好说。

你无情无义,我就要替死去的孩子讨个说法。

包括备受争议的江歌妈妈,也是这种心理。

我将这种偏执,理解为创伤后遗症的一种表现:

你若无情,我必翻脸。

我最爱的孩子都没有了,我还有什么怕失去的?

第二,谈钱伤感情,但不谈钱就老无所依。

尽管于先生的回应里,把前妻父母描述成贪得无厌的人,但我觉得:

两位老人的要求,也是人之常情。

独生女儿没有了,两位老人也都七八十岁了,他们肯定要为自己的晚年担忧。

尽管,从财富管理的角度,一年支付一次养老金,是最合理的。

但从人性和变数上来看:对于两位老人来说,一次性全部要走赔偿,是最明智的。

他们从前女婿火速再婚上,或许看透了于先生的薄情和算计。

如果,他们这次回国拿不走钱,娶了后妻又生了后子的于先生,大概率很快就不会再给他们养老费。

到时候,他们会欲哭无泪。

开始了新日常生活的于先生,对他们压根儿没有赡养义务。

他们回到国内,于先生在英国,两国这么远,法律又不同,就算签了协议,于先生翻脸不认人,他们找谁要去?

第三,这场狗血八卦,本质上是人性博弈。

因为资料有限,我们没法揣度邓女士和她父母的关系。

我疑惑的一点是:

作为两个高知分子,邓女士在明知道自己罹患胃癌晚期的情况下,为什么不第一时间找律师,写遗嘱,对自己身后的财产进行安排?

她是独生女,她必然清楚如果她走了,父母老无所依。

但关于遗产,她并没有给父母留下半分。

如果邓女士在患病后,第一时间完善法律文书,用遗嘱的形式把财产安排妥当,根本没有后面这些事儿。

或许,她和父母之间有亲情创伤,也或许她太相信于先生。

如今,她走了,丈夫和亲生父母陷入一地鸡毛,真是有点悲哀。

爱是爱,情是情,相信是相信。

但未雨绸缪和身后规划,也需要打算。

这不是不爱,而是对家人的负责。

第四,关于丧偶再婚,女人和女人截然不同。

这桩八卦传遍全网后,许多人留言:

太扎心。

我母亲/姑姑/姨妈/姐姐逝世后,我父亲/姑父/姨夫/姐夫,很快就和前男友日常生活在一起。

我看不太懂,但大为震撼。

也有人说:

我父亲/姑父/姨夫/姐夫逝世后,我母亲/姑姑/姨妈/姐姐自己带着孩子,孤独到老。

我很感动,但也很难过。

我其实很反对,用圣洁和忠贞、长情和深情,去情感绑架任何两个人。

不管是女人还是女人。

但是,我们要看到现实日常生活中的真相是:

丧偶后,很快再婚的女人,的确比女人多。

丈夫离世后,许多丈夫都要过很久才再婚,或者余生就不再找。

这和女人重感情有关。

许多家庭里,女人也早就两个人活成了一支队伍

家中大小事务,从柴米油盐,到老人孩子,都是女人在管。

女人不在了,女人会伤心,但没有女人,女人也能活下去。

不仅能活下去,还能把孩子照顾好,给老人养老送终。

但女人就不一样了。

许多女人在丈夫离世不久,很快再婚又娶。

也不是说所有女人都薄情,实话实说,是许多女人不具备单独日常生活的能力。

他们需要两个像母亲一样的丈夫,为他们洗衣做饭,养娃带娃,守住后方。

昨天,硅谷渣男火遍全网后,有自媒体同行提到:

写出十年生死两茫茫的苏轼,悼亡妻的同时,身边已有小妾。

写下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的归有光,也在枇杷树下和丫鬟勾搭在一起。

其实,要我说,不用提故人,咱就说说今人:

今年吵得沸沸扬扬的《人间世》里的几位男主,不也是在人们还沉浸在长情剧情中时,他们已经再婚生子了嘛——陈述一种事实,我并不反对任何人在不伤害他人的情况下,开始新日常生活,寻找新幸福。

我们透过这种比较,要看见两性差异:

女人爱沉浸于过去,而女人多着眼于未来。

女人和女人相比,更容易委屈自己,成全他人,活得沉重,而忘记了追求个人幸福。

女人则更注重及时行乐,活在当下。

包括,这两年网络上,各种男女互掐的事儿多了去了。

女人动不动就说:我们是独立女性,我们不需要女人也能活,我们能负责貌美如花,也能负责赚钱养家。

而许多女人在感情和日常生活上却始终很依赖女人。

但他们又不愿沉迷在过去,觉得自己看透世事无常,活在当下每一天,所以从来不对旧人旧事过分留恋。

男女两性有着太大差异。

在习得幸福这一点上,女同胞们该好好向男同胞学习:

好好爱自己,好好照顾好情绪和健康,开心活在当下每一天。

共勉。

作者:刘娜,作者:课余盛开(ID:xsha369),80后老女孩,情感专栏作家,文艺也理性,温柔也死磕。新书《见字如面》全网热销中。一星期一本书经授权发布。

本文地址:http://51ac.top/post/31834.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