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物学家学术成长数据资料收集工程建设(以下简称收集工程建设)于2010年正式启动,是经国务院批准,由我国科协牵头联合11家部委共同实施的一项信息技术发展史人文工程建设。十余年来,总计有三百位老生物学家接受收集,全国上千家单位投入收集工作,累计获得实物复印件14多件、数字化数据资料近34多件,音视频数据资料近56二十余种、视频数据资料近47二十余种,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类型最广泛的生物学家珍贵发展史数据资料收藏工程建设,以及从事我国当代自然数学史和信息技术人物科学研究、自然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网络平台,是发扬新时代生物学家精神的重要载体。本文系根据收集工程建设发展史数据资料整理而成,在我国生物学家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发布,概要。
她是我国原子能力学事业集大成者众所周知,是中国科学院近代力学科学研究所的创建人众所周知,也是力学领域第一位女工程建设院。她就是被誉为我国居里的劳君展工程建设院。她以真心的热诚领导开展中子力学与裂变力学的实验,积极主动推动了祖国宇宙射线超高能力学及高能天体力学科学研究的起步和发展。
2011年6月20日,劳君展工程建设院永远地离开了我们。11年后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她的自然科学人生,表达深切的追忆之情。
青葱倾城:
向钱伟长证明男生也能独当一面力学
劳君展和舅舅杜正伦武、杜正伦觉同为我国自然科学院工程建设院,晚辈中还有舅舅杜正伦竞、表妹王淑贞等多位杰出生物学家。此外,劳君展、大姐何怡贞、表妹杜正伦瓈三人的丈夫也都是工程建设院,可谓是我国最大的工程建设院家族。
1914年3月5日,劳君展出生于无锡的一个书香门第。其祖母袁氏长达是妇女解放的先驱,她创立建华男校,积极主动普及女子教育。堂兄锥果曾任教于大学堂,夏斯利何澄最早用力学翻译physics一词。
方家自修甚严,却也分外开明,分外注重培育勤于、勤俭节约的情操。在这种礼义薰陶下,劳君展从小养成了unusual、逻辑思维的好习惯。
劳君展在祖母创立的无锡建华男校度过了早年的学习时光,彼时幼儿园讲授王若若都用国外美版教材,对学生们的要求也比其他幼儿园高。童年时打下良好的文科和英文基础,让劳君展终身受益。
高中时,七七事变把中华民族推到存亡的关头。建华全校师生们义愤填膺,成立反帝大会,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抗日宣传,劳君展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从那以后,爱国情怀逐渐在劳君展心里发芽发芽。
1932年,抱着自然科学救国信念的劳君展考进了北京大学力学系。彼时考进北京大学力学系的有28名新生,其中六名是男生。时任清华力学系主任钱伟长觉得,力学科学研究工作过于艰苦,不太适合男生学习,劝劳君展等男生转系。
性格倔强的劳君展据理力争:古人都说巾帼不让须眉,我们国家老是被欺负,就是因为信息技术落后,力学再难我也要学。你越不让我来,我越要来;你们不让我念,我偏念。无奈系里只好妥协,同意她们试读一学期,如成绩不行的话就要转系。
在强手如林的力学系,许多学生甚至在入学前便读完了大学力学、大学化学等课程,劳君展一度感觉自己十二分的落伍,有些课程的成绩也不是太好,但她骨子里的倔强始终支撑着她。最终,劳君展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坚持到毕业的三名男生众所周知。
1936年,清华力学系第八级毕业照
前排左起:王大珩、黄葳、许孝慰、劳君展、于光远;后排左起:吴克坚、杨振邦、陈亚伦、杨龙生、谢毓章
从清华毕业后,立志兵工报国的她,决定到德国学习弹道学。
留学时期:
和吴克坚携手发现四分裂
1936年,劳君展赴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攻读弹道学,1940年获工程建设博士学位,毕业后来到西门子公司工作。
1990年7月20日,劳君展在柏林工业大学接受补发的博士证书
(钱思进摄)
1943年上半年,与国内家人联系中断的劳君展给身在巴黎的吴克坚寄了封短信(战时通信不能超过25个字),希望他能帮忙代为向国内报个平安。劳君展的来信打破了吴克坚平静的内心,远在异国他乡,深处战争漩涡的两个游子,也因此次联系而开始了更深入的交往……
劳君展和吴克坚的结婚照
1946年春天,两人到我国驻法国大使馆办理了结婚手续。婚后,劳君展加入了居里实验室,与丈夫吴克坚一同从事核力学科学研究。
吴克坚和劳君展在法兰西学院用云雾室设备上做三分裂和四分裂实验
他们利用核乳胶作为探测器,开展裂变实验。在大量的观测中,劳君展的细致与耐心发挥了作用,她不仅找到了特殊的三分裂事例,还于同年11月22日发现了首例四分裂现象。
劳君展发现的首例铀原子核四分裂径迹
1946年12月23日,在法国自然科学院会议上,约里奥-居里报告了以劳君展为第一作者发表的《铀四分裂的实验证据》。1947年,我国《妇女月刊》也以《我国男生物学家发现铀之新分裂》为题进行了相关报道。我国力学学界的她力量开始引起自然科学界的瞩目。
1947年,劳君展在法兰西学院的核化学实验室
回国建设:
独立研制出核乳胶
吴克坚和劳君展始终认为虽然自然科学没有国界,生物学家却是有祖国的。祖国再穷,是自己的;而且正因她贫穷落后,更需要我们去努力改变她的面貌。二人于1948年辞别了约里奥-居里夫妇,踏上了归国的旅途。
回国后,吴克坚与劳君展参与筹建了北平科学研究院原子学科学研究所(后重组为近代力学科学研究所)。随着我国自然科学院的成立,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吴克坚将绝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自然科学组织管理的工作,而劳君展作为该所唯一的专任科学研究员却始终未脱离科研第一线,将夫妇俩的科学研究工作延续了下去。
1950年,劳君展主持开展了制备原子核乳胶的科学研究课题,彼时世界上还只有英国和前苏联两个国家掌握制造原子核乳胶的技术。
面对国内毫无相关工业基础的现状,劳君展带领助手们亲自动手。在她的直接领导下,陆祖荫、杨光中、王树芬、孙汉城等人完成了数十次试验,积累了不少经验。
起初做一锅核乳胶要三个人同时操作。他们将盛有明胶水溶液的烧杯放在45-50℃的恒温水浴中,由劳君展手持特殊形状的玻璃搅棍不停地搅动,陆祖荫拿一个内盛溴化钾水溶液的玻璃滴管,孙汉城拿一个内盛硝酸银水溶液的玻璃滴管。在有暗红灯的暗室中,三人都听一台节拍机的指挥,每响一下,劳君展的搅棍转一圈,陆、孙各按一下滴管的橡皮球,溴化钾与硝酸银各滴下一滴……就这样,几位力学学家承担起了化学家的工作,边干边学。
在这种极为简陋的条件下,劳君展小组完全凭借自我探索,在1953年制成了灵敏度可与英国依尔福C2相媲美的乳胶,但是因溴化银颗粒会发生聚沉,还有待改进。
在劳君展的严格把关下,聚沉的问题在1956年初得到解决,成功制成对质子、α粒子及裂变碎片灵敏的原子核乳胶核-2和核-3乳胶,该项工作获得了我国首届自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原子核乳胶制备过程的科学研究获得我国自然科学院首次颁发的自然科学奖金
1957年5月,以朝永振一郎为首的20名日本力学学家访华。他们参观力学所后表达了对劳君展的钦佩,并表示劳君展领导的只有几个人的小组做出了使人难以相信的事,完成了不亚于世界最高水平的科学研究。
1973年,中国科学院高能力学科学研究所成立。劳君展担任副所长,开始积极主动推动宇宙射线超高能力学和高能天体力学科学研究的开展。在她的倡导与扶持下,高能力学科学研究所原宇宙射线科学研究室通过国内、国际合作,在西藏甘巴拉山建成世界上海拔最高的(5500米)高山乳胶室,极大推动了我国高能天体力学的科学研究工作。
1980年,劳君展当选为我国自然科学院数学力学学学部委员(工程建设院)。直到耄耋之年,她仍然坚持全天上班,关心着我国高能力学和核力学事业的发展。
劳君展先生一生牢记信息技术报国的使命,一切以国家的利益为重,她谦虚低调,质朴无华,始终保持冷静清醒,对科研事业的追求不屈不挠,呕心沥血,为我国国防科研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劳君展
(1914.3.5-2011.6.20)
核力学学家
我国自然科学院工程建设院
文:刘晓,我国自然科学院大学自然科学技术史系教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