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为什么国际足联要禁止球场内大屏幕的现场回放?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体育项目开始借助于电子设备来参与判罚。比如在网球比赛中,“鹰眼”被用来判断球是否越过了边线或者底线。又比如在NBA赛事中,经常会通过场边慢镜回放来决定那些绝杀是否有效。唯独在影响力最大的足球赛事中,至今仍然只能依赖属于主裁判和边裁的那三双眼睛来判定一切。国际足联为什么不能引进电子设备呢?这样一个问题,其实是很多人的共同心声,而且在过去几年里被一提再提。比如在2005年,当德国国内爆出“黑哨”丑闻的时候,德国足协曾经向国际足联建议通过高科技录像手段来帮助执法,从而降低裁判人为因素对于比赛的影响,结果国际足联拒绝了这一建议。具有戏剧性的是,如果德国人的这一建议当初被接纳,那么他们这次就必须接受被英格兰队将比分扳成2比2的结果。但无论高科技最后会导致哪一方获益或者受害,至少大多数人都希望比赛能够获得更准确、更客观的判罚。可是在国际足联那里,却偏偏不欢迎这些高科技手段的介入,仍然坚持由裁判的主观认定来决定一切。国际足联的这一决定,导致现代的足球比赛陷入了一个悖论:由于奔跑速度越来越快、身体对抗越来越激烈,导致裁判做出判罚的难度变得越来越大,难免会出现判断失误;可是与此同时,借助于高清信号乃至多角度慢镜回放等科技手段,观众们倒是可以把场上发生的种种细节观察得越来越清楚。在如此背景之下,裁判们的每一次判罚失误,很快就在公众面前得到放大,导致这种在主观认定和客观事实之间的反差变得非常鲜明。在这种反差面前,其实所有的参与方都是失败者。输球一方的郁闷情绪自然是不言而喻,就连获胜一方,也不得不面对胜利因此蒙上阴影的现实。至于在赛场内外关注比赛的球迷们,也会因为比赛公正性没能得到维护而备感遗憾。所以本次随着两场淘汰赛接连出现了明显的误判,有关引进高科技手段的声音又变得响亮了起来。可是直到目前为止,国际足联的态度仍然没有出现丝毫松动,还是将“电子球”、“录像回放”等技术手段挡在了门外。当然,国际足联对此存在着很多冠冕堂皇的解释,而且客观而言,足球相比篮球或者网球也的确存在着在运动项目上的特殊性。可是哪怕不可能在所有的足球比赛中都引进高科技手段,但至少在世界杯这样一个举世瞩目的舞台上,至少在事关球是否越过门线这种有可能直接决定胜负结果的问题上,国际足联必须做出一定的积极尝试,而不是继续墨守成规地抱着100年前的规则不放。否则的话,随着争议判罚导致的受害者越来越多,迟早会出现所有人都将矛头指向国际足联的场面,届时或许会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
震惊德国足坛的假球案是怎么回事?
简单的说
就是霍伊泽尔涉嫌收受了克罗地亚赌球集团的贿赂,故意操纵乙级球队帕德伯恩4:2战胜了德甲球队汉堡。(2个点球,一张红牌,都是莫须有的,最后被判入狱两年零五个月
震惊德国足坛的“霍伊泽尔事件”是怎么回事?
霍伊泽尔(Robert Hoyzer)今年26岁,曾是德国足坛一名前途一片光明的青年裁判。
2005年1月22日周六晚,德国电视二台(ZDF)晚间的体育节目主持人克恩纳(Johannes B.Kerner) 在节目开始向观众念了一条刚刚收到的消息:来自柏林的25岁足球裁判霍伊泽尔被怀疑因参与赌球而操纵了2004年8月德国杯第一轮的比赛结果。消息一经媒体披露,举座皆惊。
事件的焦点人物霍伊泽尔1979年8月生于柏林,他的父亲也曾经是一名足球裁判。高中毕业之后,霍伊泽尔进入了柏林一所应用技术大学学习体育管理。从2002/2003赛季开始,霍伊泽尔成为德国足协的裁判员,在此之后,他在德乙联赛、德国杯赛以及地区联赛中12次执法。作为一名年轻裁判,霍伊泽尔在执法中表现了良好的体能和出色的阅读比赛的能力,渐渐地受到了德国足协的重视,现任德国足协官员、前德国金哨克鲁格尔更是在霍伊泽尔执法的比赛中,在场外对其进行观察。
但就是这位德国足协重点观察和培养的年轻人,成为了丑闻的主角。这也是德国足坛第二次因为“黑哨”引起轰动。上一次事情发生在1971年,当时的奥芬巴赫踢球者俱乐部向科隆以及不伦瑞克等俱乐部行贿,希望通过场上的“默契”拯救球队。这次事件涉及的金额高达200万马克,涉及人员包括6名俱乐部官员、2名教练员以及7个俱乐部的52名球员。德国司法机关协同德国足协执法部门在调查后做出了严厉判决,包括终身禁止涉案球员或教练员在德国从事足球运动,并处以1.5万马克以下数额不等的罚金以及吊销俱乐部的营业执照。
而霍伊泽尔事件给德国足坛乃至世界足坛造成的轰动,丝毫不亚于1971年的“黑哨”事件。面对指责,霍伊泽尔宣布,他将不再担任足球裁判,并放弃其柏林赫塔足球俱乐部的会员资格。但霍伊泽尔随即在1月24日对德国媒体说:“我从未在我执法的任何一场比赛中参与赌球。这些指控让我觉得困扰和不安,我不能理解我的裁判同行竟也会认为我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1月25日,他在和律师咨询后对外界宣布,他是在德国足协的压力下,被迫放弃了自己的裁判证书,霍伊泽尔要求索回证书,并宣布暂时不退出柏林赫塔俱乐部。又过了两天,面对铁证,霍伊泽尔终于供认了他收取金钱并对他执法的比赛造假的事实。霍伊泽尔27日通过其律师表示,所有公开对他的指控基本属实。
随后,霍伊泽尔向德国检察机关检举有其他裁判员和球员也和此案有牵连。据《南德意志报》报道,霍伊泽尔向国家检察机关供认,有人给了他5万欧元要求他影响比赛结果,霍伊泽尔透露,曾有其他裁判接受了一个由克罗地亚人控制的赌场的金钱,而他当时就在现场,并且听到有球员收受贿赂的消息。霍伊泽尔在接受28日出版的《图片报》采访时再次对此进行了证实。
虽然德国检察机关的发言人拒绝就《南德意志报》的报道进行评论,不过他证实,柏林警方28日晚些时候突然搜查了在柏林的两所公寓和两处公共场所,其中包括霍伊泽尔所说他与赌博经纪人会面的一家咖啡馆,并拘捕了4人。警方怀疑这4个人涉嫌造假及操纵比赛结果。
霍伊泽尔作假的比赛发生在2004年8月21日德国杯第一轮的比赛中。德甲球队老牌劲旅汉堡队客场对阵地区联赛球队SC帕德伯恩队的比赛。在汉堡队先以2比0领先的大好形势下,霍伊泽尔在上半场以对裁判出言不逊为由罚下了汉堡队的比利时球员姆彭扎,随后又判给主队两个点球,最终汉堡队以2比4失利。
在赛季之初就开局不顺的汉堡队,在经过这场比赛后士气低落,在联赛中的成绩一路下滑,到了10月底,汉堡队主帅托普穆勒被俱乐部解职。在获悉霍伊泽尔受到调查之后,托普穆勒向媒体表示是裁判让他丢掉了帅位。汉堡球迷对此更是不依不饶,他们就“黑哨”丑闻向德国足协索赔。他们要求赔偿比赛门票费用及他们前往客场的相关花费。据称当时大概有1600至1800名汉堡球迷前往帕德伯恩。
汉堡队高层领导获悉此事之后更是怒不可遏,德甲联赛主管同时也是汉堡俱乐部主席的哈克曼声称,联盟将在14天之内做出决定,所有假球都必须重赛。汉堡队也扬言,如果不重赛,他们将诉诸法律。俱乐部经理霍夫曼认为这次事件已经给汉堡俱乐部以至整个德国足球造成了巨大损失,并向德国足协提出重赛。
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被德国足协证实涉嫌假球案的比赛总共有6场之多,并且牵扯到另外两名裁判员。况且杯赛也好,联赛也好,赛程都已经进行过半,所以对所有比赛都进行重赛是不可能的。
汉堡俱乐部也深知,重赛是不现实的,但是作为本次事件的最大受害者,汉堡方面岂肯轻易罢休,他们随后向德国足协提出了索赔要求。汉堡俱乐部经理霍夫曼认为,汉堡应该得到相应的赔偿,至少应该得到与其损失相等的赔偿。
就这样,德国足协也做出了妥协。汉堡队最终拿到了50万欧元的赔偿。此外,定于10月12日举行的德国队与中国队的热身赛也安排在汉堡举行,门票收入部分归汉堡足球队所得。
德国主裁被遣送是国际足联开出的最重罚单?
本届世界杯比赛已经进入到了白热化阶段,即将展开1/4决赛的争夺,不过对于卫冕冠军德国队来说,却只能当一名看客了,本届世界杯德国人似乎不太走运,德国队小组赛出局之后,德国的裁判也遭殃了。
国际足联官方宣布:德国裁判菲利克斯-布里奇由于在之前的判罚中有失公正,后面的比赛将不再让他执法,布里奇的两位助理裁判马克-博尔施和斯特凡-卢普也将跟他一起遣返回德国。这也是本届世界杯开赛以来,国际足联第一次公开处罚裁判。
其中国际足联所说的判罚有失公正,正式此前闹出巨大争议的瑞士队同塞尔维亚队的比赛。这场比赛的争议出现在比赛的第67分钟,此时场上比分1-1,塞尔维亚队员米特洛维奇正在瑞士禁区内准备抢点头球,但遭到了瑞士两名队员的包围防守,瑞士队员用一记标准的抱摔将米特洛维奇摔倒在地,塞尔维亚队员示意这是一个点球,但当值主裁布里奇并没有表示,随后塞尔维亚队员提醒他应该去看VAR回放,但布里奇很坚决的决绝了塞尔维亚队员这一要求。最终瑞士2-1战胜了塞尔维亚队,最终导致塞尔维亚小组出局。
赛后,布里奇遭到了塞尔维亚球迷的强烈不满,塞尔维亚足协也正式向国际足联提起诉讼,但当时国际足联并没有做出任何表示。随后的比赛,球迷纷纷质疑瑞士队在比赛中获利,更是直指国际足联一路护送瑞士队杀入16强,这样的舆论压力让国际足联感到压力山大,国际足联最终迫于压力,决定让布里奇和他的团队提前回家。
作为一名场上的执法者,首要原则就应当保证比赛的公正,显然从国际足联的处罚来看,这场比赛不得不让人怀疑是否有猫腻,本届世界杯国际足联史无前例的引入VAR技术,就是为了避免这样的冤假错案发生。布里奇可能还会回来,但塞尔维亚队却要为他的错误再等待四年,对于一直渴望赢得世界杯的球队来说,这样的代价真的太大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