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电动汽车跳楼自杀,2名试运转员伤重的消息,昨晚(6月23日)上了热搜。
看一下非官方新闻的情况通报:电动汽车跳楼自杀出现在6月22日下午5点30分以内(还有一种讲法是5点20分以内),从南京市闵行区的蔚来电动汽车公司总部大厦3楼掉落,消防队搜救相关人员亲临现场后,将后备箱三名获救相关人员救回高家岭交予120。两总和因不治伤重。
请注意,跳楼自杀并不是出现在昨晚。在财经裂解了一天之后,随着网路上的揣测也越来越多,蔚来要要澄清该事件。
终于,首份新闻稿,在6月23日20点33分收到。蔚来强调了以下几点:1、死了2个人,一位雇员,三名是合作方。2、成立善后处理组成员。3、公安部门开启了交通事故其原因进行调查。先期确定,是意外事件。4、与工程车这类没亲密关系。
是蔚来非官方新闻稿中一句这是一同意外事件,与工程车这类没亲密关系,被网民指出无情。
果真居然,蔚来非官方竟然删去了之前的新闻稿,在21点02分,又发了一个新新闻稿。
这个新新闻稿与换角新闻稿最大的不同,是把网民指出无情的最后一句话提及了后面,并换成了这是一同(非工程车其原因导致的)意外事件。
可能是汲取了第一次被骂的经验,蔚来非官方这次还控了评,所有文章要经过写手同意才行放出。
如果从跳楼自杀事件出现开始计时器,到首份新闻稿收到,除了TNUMBERAP这类(如抚慰亲属、交会公安部门、进行调查交通事故其原因等),蔚来的公共亲密关系项目组,有整整24半小时来写这本澄清新闻稿。
这份24半小时写出的新闻稿,却被无情回帖朋友圈,到底是咋呢?
我指出,是没处理好历史事实与情绪的亲密关系。
其实,大家都重视交通事故其原因,因为这背后直接关连着蔚来新车型的可靠性。
毕竟是自己的研发中心(场地),自己的新车型(产品),自己的驾驶员(雇员和供应商),怎么能跳楼自杀呢?
但交通事故其原因是蔚来单方面说无关就无关的吗?难道是要把锅给逝去的试驾员来背?
前几天听了一位老师的课,他讲到一点,交通事故情况应该频报,但其原因应该慎报,在没严密进行调查并得出结论之前,要谨慎下结论。
蔚来自己给这起交通事故定了性,又是为了啥呢?不是担心刚刚开始开启交付的新车型ET7的销量嘛。
这是被网民指出蔚来无情的其原因,眼里只关注销量,急于撇清亲密关系,而忽视了2个逝去的生命。
虽然蔚来在新闻稿里先表达了无比痛心和哀悼,但最后露出的狐狸尾巴,无限放大了资本的无情,大家也就根本看不到后面的扯淡了。
公众需要蔚来充分表达对逝者的同情(情绪),但又要求它谨慎公布交通事故其原因(历史事实),尤其是不能急于与电动汽车可靠性撇清亲密关系。而蔚来恰好把这道题目,都做反了。
在国产新能源新势力三驾马车中,蔚来一直被指出是非常会运营其用户的品牌,很会讨好用户。但是,排名第一的企业利益相关者是雇员,而非用户。蔚来应该对雇员拿出同样的重视程度。
如果一封新闻稿写出被骂,可以立刻删去,再发一个新的,当之前的新闻稿完全没出现,那危机公共亲密关系这活儿就太容易做了。说出去的话,是泼出去的水。
当然,我不是说不能删除,意识到了问题,及时修正是好事,但总要说一声吧,对上这份新闻稿中的问题,做个解释吧。
我们再看第二版的新闻稿,其实和上一版的差异性很小,是换了一个位置,蔚来把这条狐狸尾巴藏在了文中,没那么明显了。
但实际上,整个新闻稿对外传递的增量信息还是没变:1、非工程车其原因导致意外事件。2、对逝者表达哀悼和痛心。
综上,蔚来这个无情新闻稿的案例,对企业公共亲密关系有什么经验教训呢?我也提3点:
1、交通事故情况应该频报,但其原因应该慎报,尤其只是企业视角的时候。
2、所有发声应该重点关注公众情绪上去讲历史事实,避免引发次生灾害。
3、说出去的话是泼出去的水,删除修改重发绝对不是一个好办法。(财富中文网)
编辑:KZ
作者为财富中文网专栏作家,畅销书《朋友圈》作者,自媒体万能的大叔主理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