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周五撷取了庞克的杂货店妹妹后,那时卫浴君增添了叶唇柱满满弟弟篇,谁说把玩盆景是妹妹们的专利权?
NO!日常生活塞里西那么一大群大男生,内心深处宁静、讨厌做爱、技术细节执著的她们对真菌Chhatarpur三派天真烂漫而唯美的眷恋。在万原野中的她们除非深入细致出来,你当然会大呼,弟弟们也太烂了吧!那时就跟著卫浴君一出来看一看那些大男孩们与真菌艺品的故事情节吧。


真菌是我与当今世界沟通交流的词汇。
在从事广告创意工作许多年后,小晨决定换一种与当今世界沟通交流的方式,那就是真菌。从小就讨厌真菌的小晨始终觉得真菌是一种词汇。因而在开了杂货店后,他企图用真菌做很多种尝试,与戏剧、舞蹈,甚至更多看出来不搭界的东西相融合。他始终相信,这种天然的词汇,与当今世界是浑然天成的。

如果你想放松,不妨试试触碰泥土。小晨讨厌这样的解压方式,所以在选择工作室时的第一需求就是要有院子,因为那样他可以种植真菌,还可以触碰泥土,在他看来融入那些自然的事物,都是治愈自己的方式。

所以在他的真菌王国里,没有工厂化的东西,每棵真菌自然生长,长出它们该有的模样,然后加之自己的审美,把每一株生命带到客人面前。

在他看来真菌是充满情趣的,你可以跟它充分的对话和沟通交流。它就如一个特别好的朋友,你能感受到它对我的表达。当你与真菌相处久了后,很难不与真菌产生一种心灵相惜的共生感觉。

所以,当他开了一家叫花治的店时,很多来到这里的顾客,都相信真菌治愈人心的力量。他希望真菌的那些天然电波可以传达给每一个人,疗愈她们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寂寥。
怎样能够养好真菌?
小晨:每天夸它,就能养好。

注入关爱,得到关爱,我们彼此照顾吧。
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的李卿在2013年来到北京,从初出茅庐的平面设计师一路做到公司管理层,经历了5年的历练。直到2017年,即将奔三的他忽然觉得必须做点自己真正讨厌的事情。就这样,他做了一家创意艺品工作室。

其实,李卿的第一批真菌来的充满命运感——本是帮忙照顾搬家留下的大量多肉真菌,没想到就这样开始了一个不能缺少真菌的人生,机缘巧合中似乎总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将李卿和真菌联系在一起。

对于绿植的讨厌,李卿十之八九是源于母亲自小对他的影响。她会在家的花园里面种很多的真菌,我从小就会帮她打理那些美丽的小生命,这样的日常生活习惯对我有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创业初期,家人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李卿的支持,也是让他坚持在这条路做下去的很大的动力。

用厮混这个词来形容现在李卿和真菌之间的状态也许很是贴切,不仅意味着彼此相处的时间,也代表着其中亲密的互动。她们之间相处的方式就是相互关注,给予对方需要的方方面面。

其实真菌本就生存在室外,人们把它们搬进室内,就应该给她们创造好的生存环境,恰当的温度、湿度、阳光、营养等,而它们回报你的不仅仅是好的状态、美丽绽放的花朵和象征收获的果实,还有带给你的那种‘积极向上的气’和回到家的一个默默地拥抱。
所以,真菌之于李卿,不单单是简单的大自然的产物,而是人生中一个不可或缺、朝夕相处、互相懂得的好友。

对自己有没有一个有关真菌的定位?
李卿:不做大自然的搬运工,不仅要搬运还要让它们大放异彩,在这个思维开放的环境下不拘泥于传统的艺品形式,将不同领域的思维与艺品进行结合,产出不一样的视觉享受。

我想要打造一座璀璨的花园,用毕生心血造那么一个园子。
小武在胡同里自家不算很大的小院里养了400多种真菌,他深谙每种真菌的习性,叫得上来名字,记得从哪里得到它们,他说,我看得多的真菌,就会长得特别好!
与真菌结缘更多的是童年记忆,小时候他特别讨厌在爷爷种满花盆景草的院子里玩,记忆里是滴滴答答下完雨后的小院,和仙人掌、无花果树、大丽花……那些与真菌相伴的日常生活,仿佛是宫崎骏的电影一样美好,声色俱全。

成年后,身为动画设计师的他将真菌尽可能的融入到他的日常生活与作品中。几年前他和妻子在北京二环内租到一间破旧的老四合院,当初看了上百个院子后才挑中这里,是因为院子中央的两棵核桃树,这对讨厌真菌的小武来说完全有着异常的吸引力。

最开始除了院子里的两棵老树,两人还亲手种了一些树。后来院子真菌越来越密集,再加上冬天温度过低不适合真菌生长,便开始在院子一旁大费周章地修建阳光花房。
对真菌有些狂热的小武,家里的许多设计都是从真菌出发。为了保证透气通风,铺了一屋蛭石。而为了能在冬日也给真菌保温,甚至牺牲了卧室唯一通向外界的自然采光。

于是,对大多数人而言,像是奢望一样的绿色庭院日常生活,在小武那里就活生生地实现了出来。妻子给的零用钱几乎全部用来购买想要的真菌,每天需要早起两小时给真菌浇水再去通勤工作依然心甘情愿,若是不能被淋湿的真菌被浇透就用风机吹一整个晚上不能睡觉,这就是小武的日常绿色光景,苦乐并存。

爱就是平淡日常生活中的英雄梦想,那些持续的、重复的倾注,让庭院里的绿色好看出小武想要的样子。所以当他如数家珍一般地为你介绍那几百种真菌时,小武就是一个发光体,闪闪亮的如同一盆耀眼的真菌。
对真菌初学者,有什么养护建议?
小武:敢养敢买。要舍得买贵的真菌,自己就会很注意,舍不得让它死掉,慢慢就学会了。

树木、花朵、动物,她们是人类不能离开的陪伴。
童年,刘欣鹏跟随父母在一个隐蔽于大山中的军工厂日常生活。对于无忧无虑的孩子们来说,山上茂密的林子成了她们的大型游乐场。在林边的河沟里抓螃蟹,到山上采蘑菇、摘野果……森林可以让她们尽情地撒欢儿。
对于从小在山林中长大的孩子来说,森林是温暖而安全的,真菌是没有侵害性的,是上天给人类最美好的礼物。

长大后的刘欣鹏离开了大山森林,成为一名建筑设计师,但渐渐地他觉得建筑越来越偏离初衷,城市里林立的高楼大厦像一堵巨大的墙,阻挡了春日暖阳,遮蔽了夏日清风。越来越多的人住在城市里,人们与自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少。他在做设计时总想将真菌与建筑联结出来,但建筑的体量大,制约因素也多,实现出来并不容易。
后来他决定转型,希望将真菌引入公共空间,不仅为城市建筑装饰设计增添新元素,也能让更多的绿色代替钢筋混凝土和砖石围墙,使城市充满生机和活力。

目前他以真菌墙作为媒介,也在探索真菌与空间的更多可能性。真菌墙就像一个垂直的花园,享受美的同时也要尽心料理,绝不是把真菌挂到墙上那么简单,就像打理一个花园一样。真菌墙建好后还需要照料灌溉,否则真菌很容易枯萎,采用远程控制灌溉,比起人工灌溉会更稳定。

他尽量利用那些不被重视的空间去种植真菌,使人与真菌和谐地垂直共处,以此来平衡需求和供给。真菌在一些特别的场合介入、陪伴,不论视觉上还是心理上带有一定的治愈效果。
如果让你和一种真菌待一辈子,你希望那种真菌是什么?
刘欣鹏:最好是树,松树类的,常绿,而且形态优美,还有一些文化寓意。

在如今的城市日常生活中,我们仿佛越来越需要真菌的陪伴,它们带给日常生活太多太多东西,例如清新的空气、健康、陪伴、满足感、规律的日常生活和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们。
与真菌相遇,到如何爱上它们,那些稀疏平常却温暖的小故事情节,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最治愈的幸福。或许最好的日常生活不是高楼大厦、熙熙攘攘,而是一处宅院,种满了花盆景草。
策划 / 苏曼、杨慧
新媒体编辑 / KKC
文 / Viola、八九
摄影 / 张之洲
部分图片版权归时尚卫浴杂志社所有,
不得翻印和转载,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