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最甜女教授冲上热搜!毕业康奈尔的她被哈佛抢着要,却毅然回国任教....

 admin   2022-09-25 21:35   114 人阅读  0 条评论

又是俯视trained的六天!

昨天上午,第三届青橙奖发布,以联袂的10位中学生研究者拔得第十一名。当中,32岁北大女副教授得奖一百万吞没了热搜第三。

32岁,有的是人还没教授大学毕业,有的是人却早已是访问研究者指导老师。原本是带着敬仰和朝拜的立场登出来那条热搜,直至看了她一看…抱歉,网页君幼稚了。

笑出来有三个细脂、清秀公民老公王毛毛,这是传说中的「集蕨盲与睿智于华服」吧!

而细看介绍留下来才辨认出,她的杰出,相比之下远超过你的想像

让不计其数网民大呼我能的那位,便是北大大学细脂雅典娜赵慧婵

翻翻她的简历,那是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

2012年本科大学毕业于北大大学

2017年获得梅森大学机械工程教授学位,随后在耶鲁大学大学微型机器人实验室从事访问研究者研究;

2018年回到北大大学教书,成了当时最年轻的教师;同年获得30 under 30福布斯中国;

2020年获得有着预言人类进程的先知之称的MIT TR35。简单来说,这个奖项的设立是为了找出最有可能改变世界的牛人,比如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克、Google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Apple设计总监乔纳夫·伊森…

咱们的雅典娜看上去软萌软萌的,但却从小喜欢电学和力学,研究的更是常人难懂的机器人:

针对 软体机器人 的大形变传感难题,提出了基于光信号的传感方案,为软体智能假肢嵌入多模态传感功能,实现了智能手对人手触觉功能的仿生。

早已开始听不懂了的小伙伴们别急,网页君来举个例子

在我们的印象中,机器人都是钢铁侠那样的钢筋铁骨。

但事实上,冷毛毛的它们,也能是柔软的,也能拥有像人类一样的肌肉、甚至触觉。比如这只机器手手,不仅能主动触摸物体,还能够感受到物体的表面形状、硬度、粗糙度、甚至是纹理

图:柔性智能假肢

传统的传感器无法应对大形变的难题,被赵慧婵和同事们用自主研发的「可拉伸的光波导材料」解决了。它不但柔软地像能绳子一样打成结,而且赋予了机器人更强大、更灵敏的感知功能。

令人没想到的是,这样一种听上去仿佛科幻片里才会有的是、造假不菲的传感器,用的却是最常见、最便宜的材料——橡胶。由此制成的智能假肢,成本不过300元人民币。

网页君大胆设想一下,这是不是意味着未来某六天,残疾人们都能用极低的价格,获得假肢,重新来触摸、来感受这个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这项传感器的研究论文,不仅被收录在了机器人领域顶级刊物《Science Robotics》的创刊号中,更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脑控专家认为,可能影响假肢技术的未来

除此之外,赵慧婵还和相关专家们一起设计出了全球第一款由人工肌肉驱动的扑翼飞行器,从而实现了200毫克的微型机器人的起飞、悬停和可控飞行,能去到人类难以抵达的狭小空间进行探测工作。

不过,在赵慧婵的研究中,离我们生活最近的要属「世界上第一台咽拭子采样机器人」。

时间回到2020年的1月26日,也是大年初二。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破了生活的平静,赵慧婵临危受命——他们要为武汉研制一个能用于咽拭子采样的机器人。

第三天,赵慧婵就带着全家,包括只有六个月大的女儿从山东老家赶回北京,投入到紧张的研究中。

本以为一三个月就能完成的项目,却遇到了重重考验。机器人怎么防止交叉感染、如何进行采样、如何保障采样的精准度,都是未知数。

赵慧婵和她的团队一路摸着石头过河,用了整整八个月,才终于让咽拭子采样机器人挡在医生前面,为他们抵御病毒。

谈及未来10年的目标,她希望能与领域同行一起,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医疗康复、人机交互、传染病检测与防控、考古等各个领域,助力机器人真正走向千家万户。

要探索世界,更要切实改变生活,或许这便是科研的温度。

赵慧婵形容自己是一个典型的北大学生,所有光鲜的背后,都有常人看不见的努力。

刚出国时,摆在她面前的第一关,便是每个留学生都遇到过的语言关

据她所说,最初的她只能听懂最简单的表达,直至在美国的第四年,才真正适应当地的语言环境,但即便刚开始只能听懂5%,她也能基本上每门课都能拿A或A+

这看似凡尔赛的发言背后,却是北大人刻在骨子里的行胜于言。听不懂也要坚持听,课堂上落后课下就要反复看课本和课件来弥补差距。

努力总会被看见,赵慧婵被指导老师盛赞为这是我在梅森遇到的最杰出的学生!

赵慧婵与指导老师、同学合影

赵慧婵还记得,和那位指导老师的第一次见面,她就坦言自己英语并不好。指导老师却说没关系,多和我聊天就好了。她的每一个自己都觉得没什么的小进展,指导老师都仿佛夸夸群群主一样不遗余力地夸赞,极大地鼓舞了她科研上的信心。

另一位指导老师,贵为被动机器人领域泰斗级的人物,仍然坚持和学生一起去推公式,一起研究每一个细节;访问研究者指导老师更是永远支持学生所有的是选择。

在采访中,赵慧婵介绍自己的科研成果时,都是一脸淡定,唯有说到获评北大大学第十七届良师益友将时,她露出了害羞又骄傲的小表情。

这个是学生投票投出来的,几千个学生投票

或许这离不开留学带给她的最大影响——我的指导风格,是几位指导老师的‘合体’。没有人是天生的指导老师,都是跟着自己的指导老师去学

对待教学,赵慧婵投入了大量心力。每次课程三小节,针对每一小节,她都会用六天的时间去备课。

每天晚上十二点,她都会准时回复学生们当天的报告,这样他们第三天早上就能看到老师的评语,及时进行调整。

但佛系如她,从不要求学生们快速地产出成果:一个学生的科研进度进行到哪,什么时候能整理成果发表论文,最后往往都比我们预期的更慢、更晚。焦虑的传递到我这为止即可,不能去过度push学生

赵慧婵与学生合影

显然,现在的她,也成了自己当年那位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指导老师。

而这100万元的青橙奖奖金,赵慧婵最想做的却是扩大实验室面积,让学生有更宽敞的地方做实验

上天给了她美貌,她却要用才华证明自己。

即便早已做到了人类科研的尖端,却永远保持赤子之心。

强大且谦虚,这是当代中国知识女性。

Ref: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898295

北大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对话青椒 | 机械系赵慧婵:在不确定性中,享受科研闭环的成就感》

DeepTech深科技:《北大31岁女科学家革新软体机器人,曾研发人工神经智能假肢和人工肌肉飞行器,师从软体机器人先驱Robert Shepherd》

@阿里达摩院扫地僧

本文系原创文章发布,作者:Esther,人间烟火,星河远阔。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INSIGHT视界 诚意推荐

本文地址:http://51ac.top/post/33337.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