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杯期间就要每天预览热点内容,欢迎关注公众号木南说球)
新一代三期名列中,国际性篮协主持人们再次把克罗地亚女篮排在第三名,英国依旧第三。
这份名列是今天刚刚揭晓的,上这份名列中克罗地亚首次胜过英国,再上这份英国却是第三,克罗地亚第三。
值得一提,这四份名列中间隔也就半个月左右,过几天就要预览一次,由此可以说明一件事,国际性篮协主持人是根据每支近期综合表现,一再考虑之后,判定克罗地亚的确优于英国。
新一代三期战斗力榜单
不足为奇,克罗地亚热身10胜0负,是唯一一支热身不败的亚洲杯参赛选手队伍。
劲敌实力上佳,三度击败由瓦兰丘曼尼和小Huallaga联袂的欧洲传统权贵波兰;米卡奇伤患的情况下击败拉丁字母哥率领的马其顿;三度击败韦德和马和阿兰Clefmont联袂的意大利;最终一役面对拥有克莱蒙、奇齐亚纳、博蒙勒罗热县、斯科拉等NBA球星,且全班底出赛的法国,第二局陷入消极,却是在最终时刻KO获胜,而且是在内线核心多榔洛维奇和主要炮兵阵地别利察因伤的情况下做到的。
克罗地亚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坚毅、老练。每支一般不会太重视热身的结论,磨练班底、避免丧命才是主要的。克罗地亚却是想输都难,助跑也能赢。
对马其顿那次,约老师因伤,谢幕被拉丁字母哥的Bleymard打的胆战心惊,好像要放弃了似的,结论上半场稍稍一几下,巴尔干独一无二的属灵配合配搭凶悍的关节对撞,迅速扳平大比分,马其顿再想起势可就难了。
最近的一场,27号晚上对法国。看过直播的朋友都知道,两队都显得有些散漫,毕竟最终一场了,没必要太拼。米卡奇全场没有进攻欲望,克罗地亚又缺少两大主要炮兵阵地,被全班底的法国压着打,但分差一直没被拉开。
最终关头,双方都开始发力,一边力求不败,另一边渴望终结劲敌的连胜,结论法国一发狠反而找不到节奏了,毕竟此前助跑太久,克罗地亚却像老油条似的,能屈能伸,连进几个关键球就收下了比赛。
只从热身的战绩和过程来看,克罗地亚很不简单。
实际上克罗地亚早就是天下前二的队伍了,最近两次世界大赛,2016年奥运会和2014年亚洲杯,都只在决赛输给英国。但和之前的世界第三西班牙队又不同,西班牙在2008年奥运会决赛只输给英国11分,直到最终关头才分出输赢;2012年奥运会决赛更是只输给英国7分。克罗地亚2014亚洲杯决赛输给英国37分,2016年奥运会决赛输给英国30分,只得到66分。多说一句,那届奥运会克罗地亚在小组赛和英国交手过,91-94只输3分,给人们无限遐想,最终却大失所望。
然而时间来到2019年,克罗地亚兵强马壮,信心十足,英国梦之队却不再像往日那般光芒四射。
这次克罗地亚本来是想凑齐最强班底和英国一决高下的,没想到特奥多西奇因伤退出,蒙上一层阴影。
但现在的克罗地亚已经不像过去那样依赖特奥了,年轻的天才后卫米西奇有接班特奥的趋势,来自国王队的多榔洛维奇已经成长为内线绝对核心,国际性赛场上的他简直就是不可阻挡的得分机器;同样来自国王的别利察,典型的空间型4号位,能里能外能策应,208cm的身高甚至还能摇摆到3号位。而克罗地亚最骄傲的部分却是来自内线,也是他们相对英国最明显的优势。
米卡奇+博班+拉杜利察+米卢蒂诺夫,四大内线坐镇。克罗地亚的策略是全场使用双塔班底,米卡奇在掘金是标准的中锋,在这里只能打4号位。每对内线组合的效果都不同,可根据劲敌不同特点进行针对布置。在NBA的世界里双塔思路已经过时,单内线小球才是王道,但在没有防守三秒的FIBA,控制内线依旧可以控制比赛。
米卡奇大家都不陌生,3年前的奥运会他却是初出茅庐的新秀,现在已经是NBA首屈一指的中锋,在国家队主要负责组织策应,更多站在高位,他的传球破坏力让每个劲敌胆寒,必要时也会施展单打绝活;博班属于功能型中锋,需要高度优势的时候把他往场上一摆,没有大中锋的队必然吃亏;拉杜利察是队长,效力于江苏队,各项技能都会一些,很扎实;米卢蒂诺夫运动能力出色,拼命三郎打法,擅长挡拆吃饼。
英国队这次带了3个内线,特纳、大洛佩斯和普拉姆利,但波波维奇的思路是只用单内线,4号位由巴恩斯、米德尔顿、塔图姆、布朗这些摇摆人来客串,目的是增加投射能力,提速打反击,但身高上的劣势也是显而易见的。
对澳大利亚的比赛很明显,对方4号位是211cm的蓝黛尔,英国是203cm的布朗,枉你再能跳,到了篮下却是防不了,连博古特都能运球从高位直接突破扣篮。博古特和贝恩斯这两个标准的NBA蓝领型中锋,完全不输给英国的内线,甚至大部分时间占据优势。很难想象,如果遇到人手更多、个个有绝活的克罗地亚,英国该如何抵挡?
不说打法,不说位置,只看球星战斗力值,英国也占不到优势。米卡奇是上赛季NBA的一阵中锋。放眼整个英国队,只有沃克一人进了三阵,除了沃克只有米德尔顿一个全明星球星,还有不少是才打了两三年的新人。
别利察和多榔洛维奇都是NBA先发级别的球星,其他人都是各大欧洲权贵的中坚力量,关键还有像拉杜利察这样的老将,和过去的英国梦之队有过丰富的交战经验。反观英国队则普遍是国际性赛场的新人,经验上的差距也是克罗地亚的一大优势。
当然,英国再怎么说12人也都是NBA球星,问题是场上只能摆5个人,怎么能把人数优势发挥到极致呢?这就是下一个重点问题。
英国队一贯的赢球模式是主力打头阵,替补上来赢分,因为没有哪支球队的班底厚度能和英国媲美,就算你主力和他五五开,替补一上来就显出差距了,因为人家那边基本没有主力和替补的概念,全是大牌球星。
英国一向使用长轮换,保证每个人都有充足的体能,上场毫无顾忌地拼命。如果对方故意不让主力休息,打到最终很容易体力不支,英国那边却个个生龙活虎。
但是对上克罗地亚,这招可能没那么好用。
先看英国这几场热身,第三场赢西班牙就是靠这招赢的,替补时段取得优势,然后一直压着西班牙打,但始终拉不开大比分,最终只赢了9分。
对澳大利亚第三场赢了16分,但上半场只领先4分,每次拉开大比分都被澳大利亚用各种方式化解,上半场澳大利亚体能下滑,有所松懈,英国抓住机会直捣黄龙,没再给机会。
可是第三场就不一样了,米尔斯打出库里的既视感,英格尔斯终于找到状态(上一场6分4失误),内线又靠身高优势不断造杀伤。两队大比分紧咬,一直到最终都没有拉开,这时候英国就慌了,每个回合都可能决定输赢,缺少能一锤定音的大牌巨星的问题就显现了。米尔斯开挂似的连中三分,挑落了英国队。
只要拉不开大比分,再赶上对方炮兵阵地手感爆棚,英国的体能优势就很难占到便宜,尤其面对强队时。
再回到克罗地亚,一个不争的事实,米卡奇在热身大部分时间是打替补的,克罗地亚的二班底可能比主力更强,尤其当他和多榔洛维奇同时在场时,几乎是不可防守的,英国想靠替补赢分不太现实。
班底厚度方面,克罗地亚能打球的人也不少,虽然没有英国多,但考虑到内线上的巨大差距,恐怕很难抵消。FIBA比赛毕竟只有40分钟,要真打到决赛,让主力多上一会也不会有太大影响,尤其当大比分接近的时候,英国肯定也会安排最靠谱的5个人长时间在场。
英国要想赢这支克罗地亚,首先要把三分球投准,让对面不敢守联防,英国队打世界赛最怕的就是联防,克罗地亚又是双高配置,移动速度有限,如果英国投准了,像博班这种超高中锋可能就不敢用了。
还有就是防守反击,提速。个子小的优势就是速度快,大范围盯人扩守,造失误打反击,也是英国的一贯作风。克罗地亚是典型的欧洲球队,注重团队配合,传球眼花缭乱,英国如果能破坏传球转为反击机会,就能重创对面的士气,之前两次决赛,英国就是靠这招把克罗地亚打到无所适从的。
内线优势配搭FIBA规则+大牌球星战斗力值+大赛经验丰富+热身不败,是克罗地亚连续两期名列胜过英国的原因。
但英国毕竟是英国,没有人敢说有把握击败他们,何况那是一群清楚自身处境,不骄不躁,渴望证明自己的年轻人,还有波波维奇执掌教鞭,如果两队真能在决赛相遇,那才真是针尖对麦芒的世纪之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