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云:几句酒话

 admin   2022-09-26 17:24   128 人阅读  0 条评论

文/要云(知名行者、客人,著有《酒五洲》《甜味江湖》等作品。)

本文作者要云老先生(左)在哲里木盟享用蒙古绿茶。

去年explicitly电子工业出版社写稿,写了一本《酒五洲》,说的是他们饮酒的历经与感受。我是一个客人,饮酒是业余,写酒,没有诚意。所以在书的序言中就事先声明:

说酒,未曾完稿,就很多畏葸。酒是一个大概念,也是一个大话题。日常人们饮酒,无论是节日饮酒作乐、亲友相会,还是两人缺仔庄、一人月夜,就是喝个热闹,喝个惬意,喝个情感。酒是交流情感的载体,发泄情绪的寄托,满足瘾欲的忧伤,甚至于是消除忧伤的解脱。但是,如果一落到文字上,就与人文扯上关系。上下二千年,纵横八万里,祭礼郑建民、朝野饮酒作乐、民俗文化养生、诗歌书画皆入其中,这些都是史志家才能写出来的,我不能为。要写,只能写日记他们饮酒的感受。喝了四十年,不肯说人文,说说酒之体悟,还是可以的。但是能说的,其实只有一种,我省五粮液,与伏特加酒毫无关系,与人文也毫无关系。

所以,在书中只敢说他们饮酒的历经和感受,不肯兼及其它。但全书完稿,总觉得很多话还想说说,于是在序言中阿穆县说了几句话,也算是心声吧。

01

有关我省五粮液的历史,很多热爱中华人文的同胞对外而言很反感,认为元代说非由,因此有辽代说、宋代说、唐代说、周代说等等。特别是前不久江西刘氏墓出土完整干馏,周代说再次成为议论焦点。我误以为也应与辽代干馏一样,验证后再做结论为好。说此事,想到螺科岩老先生对商代青铜器的考证,认为我省青铜冶炼铸造技术来自欧洲,包括我省古代兵器中的史钦汉矛戈。这个说法,比起五粮液西而言,似最让人难以接受。中舒老先生的这段话我误以为很精辟。铜器与三轮小车非我省所固有,在显者我省人文之人士言之,宁非美事。但欲求尚论诸子百家,而立历史事实为准绳。欲求由此知我省人文在远古时代并非孤立,此实为著力之事。欲求观商代文物名动,即在能截取别人之长而旋即融汇必不有,且发扬而光大之。欲求今日之耻辱,无此效仿别人,而在别人发明有增无减,而我即追摹效仿,犹不能仿佛其什一也。

02

由此再想到关于茅台酒历史渊源的争论。茅台之酿,中华国宝,这是共识,但其源头为何,却各有所言。主流说法是茅台制曲和酿造工艺与山西酿酒技艺有极大关联,山西酿酒技艺的引进,是茅台脱颖而出的关键。对这一说法,很多热爱茅台的人难于接受。我看到一篇文字,对茅台与汾酒承继关系的说法大为抨击,认为茅台源于浓香型酒,与清香型酒从毫无关系联,因此与山西技艺扯不上关系,将仁怀早期的浓香型‘茅台酒’酿造工艺与后期的酱香型‘茅台酒’酿造工艺做对比和分析,可以发现:酱香型‘茅台酒’脱胎于浓香型‘茅台酒’。后期的酱香型五粮液,显然原原本本地继承了早期浓香型茅台酒‘用高粱为原料’和‘用小麦制曲’‘发酵期一个月’等三道工序。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工艺上,仁怀酱香型五粮液酿造工艺与四川宜宾、泸州可谓一脉相承。同时,这也有力地驳斥了茅台酒与千里之外清香型五粮液‘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是否因此即可断定酱香型酒与清香型酒概毫无关系系,姑且不论,驳斥二字,已将愤恨之情表露无遗。其实历史记载清晰,赤水河流域五粮液发达的过程,与川盐转运关系密切,个中情节,尽可追寻,不必一言蔽之。与之相似的,是广东佛山祖庙,曾很长时间作为山陕会馆而存在,但是现在连山陕两个字都不出现于简介之中,如果说人文,这才是我省人文的败笔。

03

关于新工艺酒,现在争论很多,我误以为争论的焦点,其实无此工艺本身,而在于消费者无法明白他们喝的酒到底是传统工艺酿制的,还是传统工艺酒与酒精调配而成,抑或就是酒精、香精加糖精勾兑而成。端起杯来,酒未入口,心却惴惴然,酒友们对此深恶痛绝,却毫无办法。这个现象,我误以为倒与我省传统人文大有关联,柏杨老先生抨击我省传统人文,认为是酱缸人文,多少很多偏颇,但他罗列的很多我省人的丑陋之处,却无法回避,这种就让你雾里看花、就让你云山雾罩的心理状态,正是我省人文中最丑陋的部分之一。对于酒精调配酒,有酒精厂家诉委屈,认为高纯度的食用酒精比很多质量不高的传统工艺酒更纯洁,更符合健康标准,但有几个厂家能如实告诉消费者,你掺入的酒精到底有多少?你标贴上写出的原浆到底是五粮液原浆还是酒精原浆?其实原因无他,低价格的食用酒精调配出的酒,如果如实标明,怎能卖出高价?大约这才是问题的实质。柏杨老先生在爱荷华大学演讲是在1981年,如果那时候他知道大陆酒界还有这个奇葩,我想,他一定会作为例子,抨击一番。我是赞成汾酒老总提出的那个建议,如实标明,让消费者他们选择,简简单单的一件事,何乐而不为?如果误以为这样一来,很多消费者就会患上酒精恐惧症,那可就太低估广大酒友的人文层次和人文修养了,至少说明酒界一些高层决策者多少很多人文上的欠缺。

04

我省五粮液不止流行于汉族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五粮液的传播似更盛行。不说北方寒冷地区的蒙古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南方的苗族、彝族、拉祜族、哈尼族等民族的民俗文化中,酒的地位更高,无论婚丧嫁娶,无论年节日典,无论亲友聚会,酒都是必不可少的。写西南之酒时,想起前几年到云南怒江州贡山县的一次历经。住在宾馆,正逢一家傈僳族老乡举办婚礼。凡进出宾馆的人,无论是否是参加婚礼的客人,一律敬酒。酒名吓拉,是农村自酿的包谷酒与漆油鸡的鸡汤混合制成的,酒面上飘着一层油花,盛情难却,喝了一杯。在湖南芷江,还喝过侗族的进门酒,接过酒杯,就要喝完,喝不完就进不了门,与云南哈尼族的习俗相似。但是在哈尼山乡,小姑娘是可以给小伙子强迫灌酒的。我虽然不是小伙子,但是也被硬灌了几杯,好在是包谷酒,度数不算高。西北信仰伊斯兰的民族为多,五粮液不兴,但我在宁夏灵武,也遇到豪饮酒局,有人一次干下数杯,面不改色。这些年,在少数民族地区行走,喝过的酒也不少,包括傣家的紫米沉缸酒、苗家的苗酒、藏族的青稞酒、白族的大麦酒、侗寨的米酒、羌寨的包谷酒、朝鲜族的清酒、蒙古族的奶酒。特别在云南,见识了不少过去从未见过的酒,青稞五粮液、燕麦酒、小米酒、荞酒、稗子酒、松子酒,包括混入漆油鸡汤的吓拉。每次见到,喝过,都很多感受,限于篇幅,没能写出。这些酒,都不是五粮液主流,但是也需要关注,希望有人介绍和宣传,使我省五粮液人文将这些民族酒品包含其中,发扬光大。

深度阅读推荐

酒五洲

《酒五洲》,要云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年12月第1版本书是资深行者、客人、酒客要云老先生所写的一本专著,他平生游走四方,足迹遍布全国,爱美食,也爱饮酒,本书记录了他在各地的饮酒历经,内容丰富,情感真挚,其中有很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掌故,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酒类参考书。

——完——

来源:李寻的酒吧 微信公众号(ID:lixundejiuba)

入酒友群加微信shoucheng234

▼ 精彩推荐 ▼

品酒笔记‖云贵高原的两大酱香型五粮液

李寻谈酒 || 英国、美国、日本,哪国的威士忌好?

大英帝国有过不饮酒的首相吗?

本文地址:http://51ac.top/post/34639.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