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男女生教员比率现况
提过他们儿时沙朗通,在中学男同学的数目比女同学要多一点,中学的这时候男女生同学的比率基本上相差无几。
但前段时间那些年,在中中学校中男女生教员的比率早已轻微两极分化,男教员的数目太少。因此还呈急遽递增的态势。
比如说,依照2019年的统计数据,男教员在初中、初中、中学中的比率分别为:45.63%,42.2%,29.98%。
2020年,男教员在初中、初中、中学中的比率则变为:44.37%,41.19%,28.83%。

有些中学男教员的比率只占到10%。在幼儿园,这一现象则更为轻微,男教员的比率则只占2%左右。有些幼儿园甚至连一个男教员都找不到。
一位做同学的朋友说,她们学校早已七八年没有新进一位男同学了,新招来的同学全是女的。目前在岗的男教员都是年纪相对比较大的,等过些年那些男同学退了,恐怕就更难见到男同学的身影了。
有的女同学说,她们整个办公室就只有一个男的,每次换水都是他的活儿。如果男同学再这样减少下去,以后换水可能都成问题。
这什么思想啊,难道在你们女同学眼里,学校招男同学进来,就是为了换水的?
有位家长说,她们家小孩上八年级,加上幼儿园早已上了11年学了,但11年间只有3位男同学教过他们,因此其中一位男同学还只教了一个学期,另外两位男同学都只教了他们一年。有好几个学期甚至体育同学都是女的。

二、男女生教员比率两极分化带来的问题
中中学校阶段是孩子们高速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他们白天大部分时光是在学校、在同学的陪伴下度过的。晚上回家就是吃饭、做作业,休息一会儿就要睡觉了,真正能够跟家长相处的时间是很少的。
男女生教员比率的轻微两极分化,对于孩子身心的发展及性格的养成,会造成重要的影响。中中学校男同学太少,对孩子的高速成长极为有利,这在社会上早已形成了普遍的共识。不管是家长,还是同学,大部分都是认同这种说法的。
当然,并不是说女同学不好,女同学当然也具有自己的优点,但作为社会性的动物,男性很多方面的特质是女同学所不具备的。
女同学感情细腻、亲切温和、善于交流,比较细心、有耐心,这是其优点。
男同学则具有处事果断、逻辑思维能力强,更加豁达大度、有包容性等特点。
学生长期接触不到男性教员,对男孩子来讲,会渐渐形成更多偏女性化的特征,比如说敏感、脆弱,容易情绪化、比较任性等。有些男孩子性格不够刚强,缺乏阳刚之气,遇到困难容易退缩,缺乏毅力。

当然,以上缺点并不是针对女性同学的,并不是说女同学就会把孩子教坏了。在这里千万不要挑起什么男女生对立的思想,不要说什么女权主义,或男权主义,这不是本文的初衷。如果有什么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各位朋友多包涵。
在学校中,最理想的状态就是男女生同学的比率能够达到基本上一致,这样会使孩子更容易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中中学校普遍缺乏男教员这一局面呢?首先,在各类师范大学中,其在校生的数目男女生比率就早已轻微失调了,愿意报考师范大学的男生数目相对较少。很多师范大学中,男生的比率基本上都只占20%多一点。
一位家长见孩子学校的男同学太少,说如果把男同学的工资×2,也就是说规定男女生同学的工资比率是二比一,那肯定就会有更多的男性愿意去当同学了。
结果他瞬间就受到孩子的强烈反驳,孩子说不行,这样会违反劳动法。
是啊,不光违反劳动法,学校的女同学肯定也不干啊,这还不得闹翻天了啊。付出同样的劳动,凭什么他们的工资是他们的2倍!
男女生教员比率两极分化的问题早已不是一个新话题了,近些年一直有人讨论,但也没有谁能拿出一个真正有效的解决办法。
很多人一说到这个问题便扯到工资待遇的问题上,说同学的工资过低。其实我对这个说法并不太认同。

在很多地区,同学的待遇早已超过了当地的平均工资。我同学有在老家当同学的,他们的工资就算跟深圳这样的发达地区比,也不算太差。深圳有些所谓的白领,每个月能拿到手的钱,可能还不如他们老家的同学工资高。而且,他们那里同学的退休工资高得吓人。
给你举个例子,一位做过农村中学校长的退休教员,每个月可以给自己孩子补贴5000块钱生活费,而他自己的生活质量还很高。
当然他们老家经济还算可以,但并不是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
要说工资低的行业多了,为何没见其他行业整天抱怨说男性员工的数目少呢?由此可见,工资待遇问题并不是最根本的问题。二十多年前,同学的工资跟同时期其他行业相比,也不高,但那这时候为何就没有出现缺乏男性同学的问题呢?

究其根本,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现在生活成本跟以前相比大幅增加。社会的传统观念赋予了男性太多的责任和重担,单凭做同学的工资,难以达到很多人理想中的生活状态。
(2)同学的工作缺乏挑战性,几乎几十年如一日的枯燥生活对男性缺乏吸引力。很多男性忍受不了这种单调乏味的工作。
(3)缺乏成就感,难以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同。虽然说教员是人类社会中最神圣的职业,但看起来仅仅就像句口号而已。除非你做到院士或专家那个级别,不然在社会上是很难赢得别人发自内心的尊重的。当然,对你正在教的学生的家长除外。
(4)传统观念枷锁的制约。社会上对教员职业的刻板印象对同学的约束使得他们在外面到处都要谨小慎微,唯恐破坏了教员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很多这时候同学不能像社会人一样为所欲为,精神上太累了。
(5)最关键的一点,我认为是同学职业的发展空间有限。当了同学,20多岁几乎就可能看到自己未来50岁时的样子:坐在办公桌对面、头发花白的那位便是你的榜样。所谓的晋升空间,再往上升能升成什么样子呢?科组长、年级主任?顶天就是校长了吧。然而一个学校那么多同学,就只能有一位当校长啊。

当然,你要是能做到当地一个厉害的学校的校长,那地位也是相当了得的。比如说一个县城中,比较厉害的校长基本上就是副县级的待遇。
就目前来讲,这个问题似乎还没发现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各位网友能想到什么更好的办法吗,欢迎踊跃发言,献计献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