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重新考虑疫情政策(疫情最新政策)

 admin   2022-12-04 16:40   232 人阅读  0 条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是否考虑放弃新冠病毒“零容忍”政策?官方对此是如何回应的?

中国是否要考虑放弃对新冠病毒的零容忍政策,这是外国媒体对我们提出的一个问题,但是我国的官方部门回应是,中国历来所奉承的,对抗新冠疫情的大的宏观政策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用事实证明了,我们对经济的影响以及疫情的防控,把控的尺度是比较好的。

严格防控新冠疫情固然是影响了一部分经济的发展,这个是必须要承认的,因为这是现实啊,我们不能单纯夸现在的防疫的效果比较好,就是对经济没有影响的这个不公平也不客观,因为好多旅游行业以及电算产业服务业在疫情发生比较严重的地区都大大受到了影响,无论是游客还是当地居民的消费都受到了影响,所以经济发展节奏没有以前那么快了。但对于很多美国将来说,我们经济虽然没有那么快的发展,但起码也没有倒退,这一点就是个很大的进步。

很多欧美国家用什么考虑经济发展作为借口,但实际上呢,经济发展不还是倒退的吗?疫情防控没做好,经济发展也没做好,其实就是一种放任自流的态度,就是现在在很多发达国家出现的新冠疫情发展病例太多了,官方也没有那么多的力量去管控这个事情,真的想管控的话代价太大了。所以很多发达国家已经逐渐放弃了,不是他们完全管不了,是因为他们觉得没有太大的必要。

我们现在能有一个较为和平的环境,较为安定的环境,做自己的工作,过自己的生活,能够去按照自己的人生计划去计划,10年之后,20年之后的事情都是因为我们逆向防控,这方面做得好,国际环境并不是那么和平,但我们有足够强大的综合国力为后盾,人民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我们所奉行的疫情防控政策并没有任何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虽然有,但并没有那么大。

疫情防控政策会调整吗

以江苏为例(例举部分城市):

1、南京

为降低疫情输入风险,筑牢防疫屏障,保障市民健康安全,现将防控要求提醒如下:

一、对14日内无中高风险地区和社会面本土疫情所在设区市(截至5月10日: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宿迁、南通、镇江、常州)旅居史的本省跨市流动人员,持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即可自由流动,若无阴性证明的,抵达后24小时内需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在抵达后72小时内再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二、对14日内有中高风险地区和社会面本土疫情所在设区市旅居史的本省跨市流动人员、省外来宁人员等,仍按原管控措施要求执行。

三、中高风险地区来宁人员、与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有轨迹交叉人员落实“14+7”管控政策。

四、城市管控政策措施将随疫情形势动态调整,会根据14日内有无中高风险地区和社会面本土疫情及时更新,请市民及时关注“南京发布”、“健康南京”微信公众号。

请广大市民时刻保持个人防护意识。坚持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少聚集、用公筷、分餐制等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公共场所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挡。在公共交通工具、电梯等密闭场所以及人群聚集的室外场所全程规范佩戴口罩。

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应及时按规范程序就诊,并主动告知14天活动轨迹及接触史。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防疫政策近期是否调整?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出,我国仍然面临境外疫情输入和本土疫情传播扩散的双重风险,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不过全国疫情总体可控,防疫政策近期不会调整。

国家卫健委: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

发布会指出,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切实保障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坚决整治层层加码。对于典型案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将加大通报和曝光力度。

国家疾控局:全国疫情总体可控

会上介绍,近日,全国每日报告新增阳性感染者数量波动上升,疫情继续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特点,形势严峻复杂,受奥密克戎进化分支传播能力强、隐匿传播的影响,跨省跨区疫情增多,多地新旧疫情叠加交织,乌鲁木齐、呼和浩特、广州、郑州、福州、兰州等城市发生了聚集性疫情,局部地区出现了疫情反弹。

目前,新疆、内蒙古疫情防控攻坚行动已取得初步成效,广东、福建、黑龙江、河北、河南局部暴发疫情正在逐步趋稳,其他省份的疫情多点散发,全国疫情总体可控。

防疫政策近期不会调整

相关发言人表示,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按照“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工作要求,根据病毒变异特点和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动态优化调整防控策略措施,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实践证明,我们关于疫情防控策略和一系列战略举措是完全正确的,也是最经济的、效果最好的。

防疫政策近期是否调整

近日,全国疫情形势持续缓和,今天全国本土新增只有1例了,国家卫健委对防疫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今天卫健委发布了第九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其中最关键的调整有以下几点: 一是将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从“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二是核酸检测频次和方式调整,检测时间从第1、4、7、14天改为第1、2、3、5、7天和健康监测第3天核酸检测,全部都不用捅鼻子了。

很显然,因为近期国内疫情形势好转,大面积传播的风险降低了,国家更多考虑在控制好疫情的前提下,让更多的有需要的境外人员入境,减少入境和密接人员的隔离时间,有助于经济活动的恢复,相信人们的生活会慢慢恢复正常。

有专家指出,这次的政策调整对海外留学生和国外务工人员特别友好,他们回来之后不能出门的隔离时间缩短到了一个星期,流程也简化了很多,这几年困在国外的留学生和海外同胞只要买得到机票就都可以回来了。

官方回应防疫政策是否调整为什么被骂

1周前

调整防控措施就是选择躺平?

近日,河南郑州防空政策的调整,引来无数人的非议和诟病。如此时刻,已到了不得不说两句的时候。

过去三年,不堪回首!

从满大街张贴着转让、出租广告的商铺,到满城拉不到几个客人的心里发慌的出租车;从纷纷裁员、接不了单的生产企业,到线上线下杀得昏天黑地的各大小商家;从收不了住房贷款的各家银行,到无力支付工人工资的大小老板,真可谓人人都是局中人,处处一把辛酸泪!

反反复复的疫情,在政府消耗巨资、经济社会深受重创、大众心力交瘁之后,不得不迎来新的拐点——到底是一味地按下暂停健、无休止地防下去,还是在抓防控的同时也抓经济社会发展,成为这个阶段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课题。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

我们必须重新研判形式、把握局势,既常态化开展防控工作,又有效促进经济平稳复苏,尽最大能力减少降低疫情带来的损失,确保普通老百姓能过上正常有序的生活。

三年来,又有谁能成为局外人?又有谁能成为赢家?作为普通老百姓的我们,不要借防控措施的调整,大肆发泄个人情绪,有这精神,何不用于干点别的事。你的日子不好过,又有谁的日子好过?指责别人防控不力,那我们自己的责任呢?事到如今,我们必须把这些问题想清楚,搞清楚。否则,就成了吃了奶还骂娘的无孝之徒!

作为小老百姓,能适时关注官方发布的相关通告信息,积极配合做好个人防护,不乱跑、不聚集,多做利国利民的事,不给国家添乱,我认为就可以称之为良民!

非常时期,让我们同心协力、并肩作战,争取早日阻断疫情传播,早日迎来春暖花开的季节!

疫情期间什么时候平改

“现在的疫情防控政策,什么时候会调整放开?”

说说笔者的一些判断。

1)疫情政策的发展,与在特定时间点发生的政治活动或事件并没有必然的关系——比如大多人所关心的党代会和两会。原因是:这个决策本质上还是一个围绕公共卫生问题的决策,首先依赖的是公共卫生专家的专业考虑与判断。政治考量是不能逾越或凌驾专业判断的。当然:

在公共卫生问题上,政治考量也很重要,帮助提供必要的输入,使得决策过程中将经济、社会、民生影响充分纳入

另外要看到,疫情防控政策是一定会有高度的延续性的,政策延续性的效应、影响会远远高于换届或人事更替的效应。在这种重大公共政策问题上,政策的一贯性、延续性、持续性、稳定性、长期性是最重要的

2)在北京的朋友比较关注进返京、弹窗管理问题。作者以为,北京的弹窗管理是有一定的灵活调整的可能性的,肯定会受制于特定政治事件的影响。首都所公开宣示的政策也已明确说明,要考虑首都实际情况,“适度从严”。要理解的是:北京是这个14亿人口大国的政治心脏。国家中枢机构因疫情问题出现停摆的代价是不可估量的,所以首都必定会从严。这肯定会影响在京人员,也会影响赴京办事人员。我们只能期望治理依据现实情况,适时动态调整政策。

3)疫苗接种问题:《第九版防治方案》主要是建立在核酸检测、动态清零基础上的方案,但对推进疫苗接种的举措还是不够的。就这个问题,作者的看法是:

疫苗接种率是一个我们可以观察到的最直观的量化指标,如果疫苗接种率上不去,那就不具备讨论“放开”的任何前提

根据官方披露,今年3月数据显示,我国还有5,200万60岁以上的老年人没有完成全程接种,其中占比例最大的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香港有700多万人口,老人的疫苗接种比例也很低,“放开”后立即导致近万人死亡。以中国目前的接种情况,一旦“放开”,必然对高危群体产生巨大的健康安全冲击,同时挤兑医疗资源

如果当下我们没有观察到周边出现了大规模的、全面的、系统的、积极的推进疫苗接种比例的举措,那么放开也是缺乏前提的

此外,针对这个问题,还需指出,中国虽有举国体制,大政府家长主义,但恰恰缺乏推动强制接种疫苗的社会基础及政治动力。一旦谈及强制或半强制推行疫苗接种,就会导致巨大的反制。所以,疫苗接种面临瓶颈障碍;疫苗接种率提不上去,也无从谈及进一步调整防控政策

4)城乡差距及农村医疗资源落后问题:城市居民及“经营”占据互联网舆论平台,能够影响和主导关于疫情防控的话语。但疫情的高危群体是农村,因为这里的医疗基础设施和资源远远落后于城市,而且农村的老龄化人口也远远高于城市(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乡村60岁、65岁及以上老人的比重分别为23.81%、17.72%,比城镇分别高出7.99百分点及6.61个百分点)。一旦疫情爆发,农村医疗资源匮乏的问题将变得极为严重,使得这些区域遭受巨大打击。前些天,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了一篇公众号,《面对疫情,躺平没有出路》,列示了以下的数据:

“记者查阅《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安徽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寿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现:2021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944.8万张,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6.70张;安徽省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1.1万张,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为6.72张;寿县常住人口83.78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599张,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为5.48张。

由此可见,安徽寿县医疗卫生机构人均床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8.2%。如果将统计情况聚焦到农村,医疗资源只会更紧张。以安徽省为例,2021年每千农村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数仅2.85张。试想,倘若放任疫情蔓延,基层医疗资源遭到挤兑,生产生活停摆,进而势必会危害国家粮食安全。”

如果“放开”、“共存”,中国的一线城市和高能级二线城市大概可以勉强应付一下,但乡村将面临重大打击。这里将是医疗资源挤兑最为严重、大概率面临全线崩溃的地方。

5)近期其他发达国家的情势:日本、德国、美国、英国等国的疫情发展态势——特别是疫情对公共资源的占用及挤兑情况,以及COVID-19后遗症的情况,肯定会让我们的决策者认为,绝对不能贸然放开、还好坚持了之前的政策。

6)关于世卫组织(WHO):会不会修改对COVID-19“大流行病”(pandemic)的定义呢?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WHO并没有宣布“大流行”结束, 负责对此进行评定的专家委员会也许会有分歧和讨论,但肯定是支持维持“大流行”的判定的;

中国肯定在这个决策流程之内,不会脱离这个流程;

WHO调整定义一定会是我们调整防疫政策的前提;

如果WHO调整了定义,我们会不会陷入被动?其实也并没有什么被动之说,我国政府首要是考虑中国的现实国情,没有必要充当先锋,但是可以容忍一定的“滞后”。

7)不少人认为疫情防控政策会影响经济。但决策者考虑的肯定不只是现行政策对经济造成的折损,而是“放开”、“共存”后所导致的经济代价,以及社会、公共卫生代价及所对应的政治风险。如果这个事情非常的简单,如一些人所认为的,“放开”的收益明显大于成本,经济形势是欣欣向荣,人民的健康安全丝毫无碍,政治气象也一片大好——如果有这么好的结果,那决策者早就选择“放开”了。当下选择不放开,肯定是经过慎重分析后,认为代价远远大于收益,还不能“放开”。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相信:

决策者和全体国民(但非个别国民)的利益完全是一致的,如果“放开”的收益大于代价,就会选择放开;而如果“放开”的代价大于收益,就会继续延续当前的政策

决策者一定掌握比我们更多的信息。所以不要认为自己比决策者更聪明

8)中国当下的疫情防控有没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肯定是有进一步优化空间的,但这个优化只可能是以科技和治理手段改善目前的“动态清零”,寻求更好地平衡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代价,但不会是取消“动态清零”

9)公共卫生决策的形成过程问题:决策是需要时间的,广泛收集信息,深入论证,形成决策。目前第九版防治方案是今年六月末出台的,迄今刚刚两个多月,再改进、迭代肯定是需要时间的。十四亿人口大国无小事。防疫模式的发展不可能很快,一定是循序稳步推进。所以要对决策时间有现实预期

10)疫情经过近三年,大部分人都已经很疲惫。如何提升群众对现行防疫政策的理解和支持呢?其实本质还是一个宣传问题:领导人需要积极宣讲,发出声音。要适时出来讲,可能不能单靠官方媒体发表书面文章了:

我们防疫政策内核是什么;

我们为什么要坚持现在的防疫政策,我们为什么与其他国家不同;

一方面要承认防疫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感谢国民的付出,一方面要说明如果不坚持现有的防疫政策,后果会有多严重;

我们的防疫政策将如何发展演变;决策者的考量因素是什么;一年、两年甚至更长时间以后,我们的防疫政策会是什么样的;

对人民群众的付出表示感谢,激励民众继续配合现有的防疫政策;

最后,总体而言,作者以为“放开”是没有现实基础的,现在:

一、不用去尝试猜测甚至“博弈”防疫政策的“放开”;

二、要更好地理解中国现行防疫政策的逻辑;

三、如果有时间,不妨提出有建设性的优化建议。

本文地址:http://51ac.top/post/51968.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